开发完成后总结心得(团队会议稿)

前阶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建议(下面提到的问题在任何软件公司都会碰到,所以出现也是很正常,在今天讨论后,建议大家在今后的团队运作中尽量避免)

1、前期需求不明,造成设计时目的不明确,开发时时常会因需求问题而困惑,测试人员也会提出一些需求建议,而由于已经开发完成,所以改动起来比较困难。
 改进办法:需求要完全明确是很难做到,但在局部相对独立功能上应该要尽量明确。如:尽量能明确注册需要哪些信息、每个表单是用什么控件、处于什么范围、列表显示哪些字段、查询需要什么条件有明确的说明,这样可以在后期测试时少掉一半的需求建议或bug。

2、原系统有规范但没有较好的执行,由于团队初成立时,无人严格把控各人的代码规范、文件存放、命名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后改代码的时间比前面写代码的时间还要长。
 改进办法:项目组长需要每天都check成员代码,保证每天的代码都是相对规范。

3、设计要慎重,应该要足够的考虑,以及和团队的商议,原系统中有一些数据库表的结构和字段值得商榷,如果前期可以大家讨论一下,也许很多问题可以在后来重构中避免。
 改进办法:没有人能一次就设计出完美的东西,需要及时的沟通,包括与客户的反馈,与其他项目组成员的讨论,这样有助于降低开发时偏离需求的风险。也就是说,在开发之前题,是建立在设计者的想法有客户的确认和开发人员的理解的基础之上。

4、开发时因分工不明确,每个页面可能团队所有的人都有修改,这其实出问题的风险是非常大。事实证明,由于数据库存储过程是专人负责,所以不必要的 Bug相对较少的,而UI层的不少问题其实都是后者根本不清楚前者的代码意途所致(必要的注释是起码的习惯,松耦合的code是更好的代码风格)。
 改进办法:数据层、逻辑层、UI层,以及UI的各个功能分工,都需要责任到人。

5、代码中重复代码较多,维护时时常会改了一处Bug,却在另一处出现同样的问题,这显然是重复带来的灾难。
 改进办法:开发时,只要是重复代码,就需要考虑是否可以提炼成为函数,并考虑存放到合适的类中(也包括页面html的重复),严禁简单的Ctrl+C到Ctrl+V,这种避免重复代码的做法看似相对麻烦,其实是可以大大减少维护风险。

6、计划不能按期完成,大致三种原因,1、计划不合理;2、人员没有抓紧;3、因其它计划外的原因造成延误
 改进办法:制订计划项目组长需与相关成员讨论以决定计划完成日期,制订时间需要科学合理,如果明确后,相关成员需要尽量按时完成,若有特殊原因,比如技术难题,计划外的事情耽误等等,需要给出理由。再由组长和成员共同商议解决时间,以保证全局的进度不受影响。

7、早期没有存储过程测试,单元测试,页面测试因需求不明,造成测试人员既是测试者又是需求提出和建议者。
 改进办法:需求制订过程需要测试人员全面参与,达到了解足够充分。测试时针对需求做测试用例,以需求为标准,判断开发是否完成或有否错误。

8、前期页面比较混乱,页面布局、样式比较混乱,到处都有如居中、加粗等html语句、列表显示有5种样式等等,造成后期重构非常麻烦。
 改 进办法:美工应该在需求制订完成后就介入,进行页面设计,然后.net的aspx页面需要有专人处理,所有的样式必须全部用css统一完成,表单验证、页 面跳转需要在开发前完成(甚至最好可以经过测试),这需要界面设计人员(可能是美工也可能是架构师或界面专人)对需求充分了解。

9、项目计划和管理主要以Email和口头传达,过后无法跟踪,造成时间表不明确,人员工作效率不够高,有时很紧张,有时很轻松。
 改进办法:需有项目管理工具,比如VS 2005 Team System或其它项目管理系统。每个人的工作任务需在其中体现,计划安排和调整,相关负责人,延误备注都需要记录。让开发人员保持一个长期的、恒定的开发速度。

总之,由于早期开发时团队人员不整、需求不明、规范实施不利、计划有误等等原因,造成系统开发出现些了问题,但之后有了一定的时间,所以重构已经取 得了不少成效,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准备如果充分一些,对后期的维护就会好很多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前期不可能做非常详细的设计,事实上,即使做 了详细设计也可能因需求的变更而效用不大,所以更多的是需要大家写出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较好的代码,以便更好的适应变化。

最后,以软件大师Robert C.Martin的名言与大家共勉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虽然右项也具有价值,但我们认为左项具有更大的价值。

posted @ 2009-05-22 12:28  郑希强  阅读(3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