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内容

1. 初步掌握单元测试和TDD

实验步骤

(一)单元测试

(1) 三种代码

  • 伪代码
  • 产品代码
  • 测试代码

需求:我们要在一个MyUtil类中解决一个百分制成绩转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成绩的功能。

知识点:伪代码可以用汉语写,推荐大家用英语写,伪代码与具体编程语言无关,不要写与具体编程语言语法相关的语句(如用malloc分配内存,这样只能用C语言编程了),伪代码从意图层面来解决问题,最终,伪代码产品代码最自然的、最好的注释。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伪代码这样解决:

百分制转五分制:
   如果成绩小于60,转成“不及格”
   如果成绩在60与70之间,转成“及格”
   如果成绩在70与80之间,转成“中等”
   如果成绩在80与90之间,转成“良好”
   如果成绩在90与100之间,转成“优秀”
   其他,转成“错误”
产品代码:

public class MyUtil{
   public static String percentage2fivegrade(int grade){
       //如果成绩小于60,转成“不及格”
       if (grade < 60)
           return "不及格";
       //如果成绩在60与70之间,转成“及格”
       else if (grade < 70)
           return "及格";
       //如果成绩在70与80之间,转成“中等”
       else if (grade < 80)
           return "中等";
       //如果成绩在80与90之间,转成“良好”
       else if (grade < 90)
           return "良好";
       //如果成绩在90与100之间,转成“优秀”
       else if (grade < 100)
           return "优秀";
       //其他,转成“错误”
       else 
           return "错误";
   }
}

-------------------
写了产品代码,我们还要写测试代码,证明自己的代码没有问题。Java编程时,程序员对类实现的测试叫单元测试。类XXXX单元测试,我们一般写建一个XXXXTest的类,针对MyUtil类我们写一个MyUtilTest.java的测试模块,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Uti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百分制成绩是50时应该返回五级制的“不及格”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50) != "不及格")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else
            System.out.println("test passed!");
    }
}
测试用例(Test Case)测试用例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这

只有一组输入的测试是不充分的,我们把一般情况都测试一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Uti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测试正常情况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55) != "不及格")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65) != "及格")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75) != "中等")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85) != "良好")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95) != "优秀")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else 
            System.out.println("test passed!");
    }
}

在Eclipse中运行结果如下,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图片描述信息

我们不能只测试正常情况,下面看看异常情况如何,比如输入为负分或大于100的成绩,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Uti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测试出错情况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10) != "错误")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1!");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115) != "错误")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2!");
        else 
            System.out.println("test passed!");
    }
}

运行程序发现负分时与期望不一致,终于找到了一个bug,原因是判断不及格时没有要求成绩大于零。我们修改MyUtil.java,增加对负分的判断,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Util{
   public static String percentage2fivegrade(int grade){
       //如果成绩小于0,转成“错误”
       if ((grade < 0))
           return "错误";
       //如果成绩小于60,转成“不及格”
       else if (grade < 60)
           return "不及格";
       //如果成绩在60与70之间,转成“及格”
       else if (grade < 70)
           return "及格";
       //如果成绩在70与80之间,转成“中等”
       else if (grade < 80)
           return "中等";
       //如果成绩在80与90之间,转成“良好”
       else if (grade < 90)
           return "良好";
       //如果成绩在90与100之间,转成“优秀”
       else if (grade < 100)
           return "优秀";
       //如果成绩大于100,转成“错误”
       else
           return "错误";
   }
}

再次运行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预期,如下图所示: 图片描述信息

测试够了吗?还不够,一般代码在边界处最容易出错,我们还没有测试边界情况,我们对输入为“0,60,70,80,90,100”这些边界情况进行测试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Uti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测试边界情况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0) != "不及格")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1!");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60) != "及格")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2!");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70) != "中等")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3!");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80) != "良好")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4!");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90) != "优秀")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5!");
        else if(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100) != "优秀")
            System.out.println("test failed 6!");
        else 
            System.out.println("test passed!");    
    }
}

测试结果如下: 图片描述信息 我们发现边界情况中输入100时有一个Bug。我们修改MyUtil.java,把判断优秀的条件中包含输入为100的情况,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Util{
   public static String percentage2fivegrade(int grade){
       //如果成绩小于0,转成“错误”
       if ((grade < 0))
           return "错误";
       //如果成绩小于60,转成“不及格”
       else if (grade < 60)
           return "不及格";
       //如果成绩在60与70之间,转成“及格”
       else if (grade < 70)
           return "及格";
       //如果成绩在70与80之间,转成“中等”
       else if (grade < 80)
           return "中等";
       //如果成绩在80与90之间,转成“良好”
       else if (grade < 90)
           return "良好";
       //如果成绩在90与100之间,转成“优秀”
       else if (grade <= 100)
           return "优秀";
       //如果成绩大于100,转成“错误”
       else
           return "错误";
   }
}

(2) TDD(Test Driven Devlopment, 测试驱动开发)

当然先写测试代码了。这种先写测试代码,然后再写产品代码的开发方法叫“测试驱动开发”(TDD)。TDD的一般步骤如下:

  • 明确当前要完成的功能,记录成一个测试列表
  • 快速完成编写针对此功能的测试用例
  • 测试代码编译不通过(没产品代码呢)
  • 编写产品代码
  • 测试通过
  • 对代码进行重构,并保证测试通过(重构下次实验练习)
  • 循环完成所有功能的开发

基于TDD,我们不会出现过度设计的情况,需求通过测试用例表达出来了,我们的产品代码只要让测试通过就可以了。 Java中有单元测试工具JUnit来辅助进行TDD

TDDDemo项目中,把鼠标放到项目名TDDDemo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定New->Source Folder新建一个测试目录test

我们增加第一个测试用例testNormal,注意测试用例前一定要有注解@Test,测试用例方法名任意

输入以下代码: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public class MyUtilTest extends TestCase {
    @Test
    public void testNormal() {
        assertEquals("不及格", 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55));
        assertEquals("及格", 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65));
        assertEquals("中等", 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75));
        assertEquals("良好", 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85));
        assertEquals("优秀", MyUtil.percentage2fivegrade(95));
    }
}

MyUtilTest.java上,单击右键,选择Run as->JUnit Test,

TDD的编码节奏是:

  • 增加测试代码,JUnit出现红条
  • 修改产品代码
  • JUnit出现绿条,任务完成

)

2. 理解并掌握面向对象三要素:封装、继承、多态

程序设计中,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抽象,二是数据抽象。

常见的一个编程原则DRY(Don't Repeat Yourself)

(2)封装、继承与多态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三要素包括:封装、继承、多态。面向对象的思想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如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编程实现(OOP)。OOA根据抽象关键的问题域来分解系统,关注是什么(what)。OOD是一种提供符号设计系统的面向对象的实现过程,用非常接近问题域术语的方法把系统构造成“现实世界”的对象,关注怎么做(how),通过模型来实现功能规范。OOP则在设计的基础上用编程语言(如Java)编码。贯穿OOA、OOD和OOP的主线正是抽象。

过程抽象的结果是函数,数据抽象的结果是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ADT),类可以作具有继承和多态机制的ADT。数据抽象才是OOP的核心和起源。

封装实际上使用方法(method)将类的数据隐藏起来,控制用户对类的修改和访问数据的程度,从而带来模块化(Modularity)信息隐藏(Information hiding)的好处;接口(interface)是封装的准确描述手段。

3. 初步掌握UML建模

 

4. 熟悉S.O.L.I.D原则

  • 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单一职责原则)
  • OCP(Open-Closed Principle,开放-封闭原则)
  • LSP(Liskov Substitusion Principle,Liskov替换原则)
  • ISP(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接口分离原则)
  • DIP(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依赖倒置原则)
  • OCP是OOD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OCP的内容是:

    • software entities (class, modules, function,  etc.) should open for extension,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
    • 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充开放,对修改封闭。

5. 了解设计模式

 

( 四)练习

1使用TDD的方式设计关实现复数类Complex。

2.实验报告中统计自己的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时间

步骤耗时百分比
需求分析    
设计    
代码实现    
测试    
分析总结  

3. 实现要有伪代码,产品代码,测试代码。

4.总结单元测试的好处

遇到的问题(工具查找,安装,使用,程序的编辑,调试,运行等)、

实验楼网页打不开,就上网安装了StarUML

 

 

解决办法(空洞的方法如“查网络”、“问同学”、“看书”等一律得0分)以及

 学习了staruml软件的一些使用方法,

了解了UML的关系,学习地址http://blog.csdn.net/hevc_cjl/article/details/12091937

关系列表:

  1. 继承关系(Generalization);
  2. 实现关系(Realization);
  3. 依赖关系(Dependency);
  4. 关联关系(Association);
  5. 有方向的关联(DirectedAssociation);
  6. 聚合关系(Aggregation);
  7. 组合关系(Composition);

继承关系(Generalization):

Class B继承与Class A

 

继承指的是一个类(称为子类、子接口)继承另外的一个类(称为父类、父接口)的功能,并可以增加它自己的新功能的能力,继承是类与类或者接口与接口之间最常见的关系之一;在Java中此类关系通过关键字extends明确标识,在设计时一般没有争议性;

实现关系(Realization):

Class A实现了Interface A

 

实现指的是一个class类实现interface接口(可以是多个)的功能;实现是类与接口之间最常见的关系之一;在Java中此类关系通过关键字implements明确标识,在设计时一般没有争议性;

依赖关系(Dependency):

ClassA依赖于ClassB

 

可以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类A使用到了另一个类B,而这种使用关系是具有偶然性的、临时性的、非常弱的,但是B类的变化会影响到A;表现在代码层面,为类B作为参数被类A在某个method方法中使用;

关联关系(Association):

ClassA与ClassB相互关联

 

这里的关联关系分的比较细,把相互关联和有方向的关联区分开了,相互他体现的是两个类、或者类与接口之间语义级别的一种强依赖关系,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表现在代码层面,为被关联类以类属性的形式出现在关联类中,也可能是关联类引用了一个类型为被关联类的全局变量;

有方向的关联(DirectedAssociation):

ClassA关联于ClassB

 

是关联的一种特别形式,是单向的;表现在代码层面,为被关联类B以类属性的形式出现在关联类A中,也可能是关联类A引用了一个类型为被关联类B的全局变量;

聚合关系(Aggregation):

计算机 has-a cpu

 

聚合是关联关系的一种特例,他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拥有的关系,即has-a的关系,此时整体与部分之间是可分离的,他们可以具有各自的生命周期,部分可以属于多个整体对象,也可以为多个整体对象共享;比如计算机与CPU;表现在代码层面,和关联关系是一致的,只能从语义级别来区分;

组合关系(Composition):

孕妇 contains-a 胎儿

 

组合也是关联关系的一种特例,他体现的是一种contains-a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聚合更强,也称为强聚合;他同样体现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但此时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的,整体的生命周期结束也就意味着部分的生命周期结束;孕妇死了胎儿自然也就死了;表现在代码层面,和关联关系是一致的,只能从语义级别来区分;

 

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收获,教训等)。

1.学会养成写三种代码的习惯,了解一些测试代码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测试多种情况,特别是边界容易出错;

2.注意测试用例前一定要有注解@Test

3.常见的一个编程原则DRY(Don't Repeat Yourself)

 

posted @ 2015-05-07 19:23  20135322郑伟  阅读(21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