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构建之法》有感

        非常感谢邹老师能赠送给我《构建之法》这本书的电子版,也非常感谢周老师费心帮我弄兑换码等相关事宜。可惜的是我是教网络的,如果有朝一日能开软件工程的相关课程,我一定会选择这本书作为教材,就算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软件工程,起码提高一下学生的代码量或者让学生养成每周写技术博客的习惯也是好的。

        《构建之法》这本书我基本每天睡前读一章,有时实在太困了,可能就读半章。不得不说,这本书绝对是良心之作,不仅在软件工程方面让我很受启发,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也觉得邹老师提出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

        书中用使用了移山公司,王屋村这样的经典词汇。都说程序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搬砖,邹老师还真是把这点描绘的淋漓尽致呢。邹老师可能也想通过这些名字告诉我们,矢志不渝必能成功吧。

        书很多人物之间的对话悄然道出了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各色人等对项目的看法,对项目某些问题产生的质疑,以及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沟通障碍等等问题,基本上是我看到了一个问题我刚想找老师讨论,后面的小节就出现了人物之间就这个问题的讨论。

        最让我欣喜的地方是邹老师不仅用这本书讲述了软件工程,还向我展示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课程设计。如果讲这门课,课程知识点都有哪些,实验如何安排,个人项目、结对项目、团队项目都有哪些,如何验收,如何给学生成绩评定。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最痛苦的就是学生对课程实验敷衍了事,全班总有一两个能做出实验的同学,那么全班其它同学的结果就和这一两名同学的结果完全一致,这让我如何进行成绩评定,又如何得知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效果是怎么样的呢。

        邹老师提出在课程中要求学生写技术博客,并且通过博客与老师或者助教交流,博客大家总不能写的都一样吧,如果一样,那一定是抄袭无疑。通过博客也可以看到学生对项目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程中要设立个人项目、两人项目、团队项目,并且相信学生想做好,能够做好。那些多写测试工具,多写读书报告,多为大家服务的同学,也一定是认真的同学,同样能得到好分数。

        团队贡献分,这是一个对同学很好的评价标准,平时同学都觉得生杀大权掌握在老师的手中,然而我们要转变这种局面,让同学自己决定。在一个团队中,谁干活了,谁没干,谁干得多,谁干得少,这大家都是清楚的,如果你在团队中很有威望,做了很多贡献自然分数会很高。

        用客观数据来评分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标准。大家把自己写好的程序发到网上,下载量一目了然。你的程序好不好,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你对技术理解的咋样看看你博客阅读量就知道了。当然了,这些也都是可以刷出来了,但大家把自己的东西都放到了网上,大家一定会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作品,因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你的作品了,都可以给你的作品点赞或者抵毁你的作品了,是不是抄袭,谁抄袭谁的,不用我说,别人也一定看得出来。

        课程设计这件事对于我这个新入职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在我还在为课程如何设计,如何考核犯难时,邹老师已经在书中给我做了典范了。

 

posted @ 2016-02-22 22:57  郑蕊  阅读(266)  评论(3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