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1、http get 和post的区别

  1.get 重点在于从服务器获取数据  post重点在于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2.get的数据是显示的放到url中一以?a=1&b=2的形式  英文或数字直接放入  中文用base64编码之后放入  这个过程对于用户是可见的   例如 浏览器有缓存  我们可以利用利用浏览记录取出来 所以是不安全的  post是将数据放入body实体中传送  比较安全

  3.get传输的数据有限 因为全部放入url中  有些浏览器或系统会受限   post传输的数据多

  4.get传输快  post传输慢

 2、http 工作过程

  1.首先是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http是应用层的一个协议,tcp/ip是底层的,只有底层建立连接,应用层才可以进行通信

  2.发送头部body信息  post 或get

  3.http服务器应答消息

  4.断开连接

3、tcp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11)第一次握手:Client将标志位SYN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J,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Client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Server确认。
2  (2)第二次握手:Server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Client请求建立连接,Server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J+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K,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Client以确认连接请求,Server进入SYN_RCVD状态。
33)第三次握手:Client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J+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K+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Server检查ack是否为K+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Client和Server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Client与Server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4 四次挥手:
51)第一次挥手:Client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62)第二次挥手: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
73)第三次挥手: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84)第四次挥手: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View Code

为什么三次握手 挥手是四次

为什么2msl

 4、tcp/ip四层

 1 TCP/IP层次模型共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2 应用层—应用层是所有用户所面向的应用程序的统称。I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面有着很多协议来支持不同的应用,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基于Internet的应用的实现就离不开这些协议。如我们进行万维网(WWW)访问用到了HTTP协议、文件传输用FTP协议、电子邮件发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协议、远程登录用Telnet协议等等,都是属于TCP/IP应用层的;就用户而言,看到的是由一个个软件所构筑的大多为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而实际后台运行的便是上述协议。 
 3 
 4 * 传输层—这一层的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T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的协议有TCP和UDP。 
 5 
 6 * 网络层—是TCP/IP协议族中非常关键的一层,主要定义了IP地址格式,从而能够使得不同应用类型的数据在Internet上通畅地传输,IP协议就是一个网络层协议。 
 7 
 8 *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9 
10 1.TCP/UDP协议 
11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主域名称系统)、TFTP(通用文件传输协议)等。 
12 
13 IP协议的定义、IP地址的分类及特点 
14 
15 什么是IP协议,IP地址如何表示,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6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地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17 
18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的数据报协议,它与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包括IP数据报规定互连网络范围内的IP地址格式。 
19 
20 Internet 上,为了实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结点之间的通信,必须为每个结点(入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地址,并且应当保证这个地址是全网唯一的,这便是IP地址。 
21 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个二进制位表示,每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整数,中间由小数点间隔,如159.226.41.98,整个IP地址空间有4组8位二进制数,由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的地址(类似部队的编号)以及主机在该网络中的标识(如同士兵在该部队的编号)共同组成。 
22 
23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的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24 
25 * 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不难算出,A类地址允许有126个网段,每个网络大约允许有1670万台主机,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如主干网)。 
26 
27 *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B类地址允许有16384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如区域网)。 
28 
29 * 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具有C类地址的网络允许有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如校园网)。 
30 
31 为了便于记忆,通常习惯采用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一个IP地址,十进制数之间采用句点"."予以分隔。这种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为点分十进制法。如以这种方式表示,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127.255.255.254;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1.0.1191.255.255.254;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32 
33 由于网络地址紧张、主机地址相对过剩,采取子网掩码的方式来指定网段号。 
34 
35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正因为如此 ,它能广泛地支持由低两层协议构成的物理网络结构。目前已使用TCP/IP连接成洲际网、全国网与跨地区网。
View Code

5、tcp  udp 区别

 1 7.TCP和UDP的区别,什么时候会用到UDP?
 2 TCP(传输控制协议):
 3 1)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一台计算机发出的字节流会无差错的发往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而且计算机A接收数据包的时候,也会向计算机B回发数据包,这也会产生部分通信量),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数据在两个方向上能同时传递),多路复用服务,是面向连接,端到端的传输;
 4 2)面向连接:正式通信前必须要与对方建立连接。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像打电话。
 5 3)TCP支持的应用协议:Telnet(远程登录)、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TCP用于传输数据量大,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
 6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 Protocol)
 7 1)面向非连接的(正式通信前不必与对方建立连接,不管对方状态就直接发送,像短信,QQ),不能提供可靠性、流控、差错恢复功能。UDP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等应用。
 8 2) UDP支持的应用协议: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系统)、DNS(主域名称系统)、TFTP(通用文件传输协议)等。
 9 总结:
10 TCP:面向连接、传输可靠(保证数据正确性,保证数据顺序)、用于传输大量数据(流模式)、速度慢,建立连接需要开销较多(时间,系统资源)。
11 UDP:面向非连接、传输不可靠、用于传输少量数据(数据包模式)、速度快。
12 用途
13 TCP是面向连接的,有比较高的可靠性,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服务一般使用这个协议,如FTP、Telnet、SMTP、HTTP、POP3等,而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使用这个协议的常见服务有DNS、SNMP、QQ等。对于QQ必须另外说明一下,QQ2003以前是只使用UDP协议的,其服务器使用8000端口,侦听是否有信息传来,客户端使用4000端口,向外发送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一般的显IP的QQ版本中显示好友的IP地址信息中端口常为4000或其后续端口的原因了),即QQ程序既接受服务又提供服务,在以后的QQ版本中也支持使用TCP协议了。
14 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通信协议,该协议使得数据传输的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视频聊天语音聊天基本都是用UPD协议。
View Code

 5、scoket模型

 1 选择(select)模型 
 2 选择(select)模型是Winsock中最常见的 I/O模型。核心便是利用 select 函数,实现对 I/O的管理。 
 3 利用 select 函数来判断某Socket上是否有数据可读,或者能否向一个套接字写入数据,防止程序在Socket处于阻塞模式中时,在一次 I/O 调用(如send或recv、accept等)过程中,被迫进入“锁定”状态;
 4 可以同时等待多个套接字,当某个或者多个套接字满足可读写条件时,通知应用程序调用输入或者输出函数进行读写。
 5 select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6 优势:
 7     1.可以同时对多个建立起来的套接字进行有序的管理。可以防止应用程序在一次I/O调用过程中,使阻塞模式套接字被迫进入阻塞状态;使非阻塞套接字产生WASEWOUBDBLOCK错误。
 8     2.selcet()函数好像就是一个消息中心,当消息到来时,通知应用程序接收和发送数据。这使得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把精力更多集中在如何处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上。
 9 不足:
10     当完成一次I/O操作经历了两次Windows Sockets函数的调用。例如,当接收对方数据时,第一步,调用selcet()函数等待该套接字的满足条件。第二步,调用recv()函数接收数据。这种结果与一个阻塞模式的套接字上调用recv()函数是一样的。因此,使用select()函数的Windows Sockets程序,其效率可能受损。因为,每一个Windows Sockets I/O调用都会经过该函数,因而会导致严重的CPU额外负担。在CPU使用效率不是关键因素时,这种效率可以接受。但是,当需要高效率时,肯定会产生问题。
11 异步选择(WSAAsyncSelect) 
12 异步选择(WSAAsyncSelect)模型是一个有用的异步 I/O 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应用程序可在一个套接字上,接收以 Windows 消息为基础的网络事件通知。具体的做法是在建好一个套接字后,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
13 WSAAsyncSelect模型是Select模型的异步版本,在调用select()函数时,会发生阻塞现象。可以通过select()函数timeout参数,设置函数调用的阻塞时间。在设定的时间内,线程保持等待,直到其中一个或多个套接字满足可读可写的条件时,该函数返回。
14 该模型的核心即是WSAAsyncSelect函数,该函数是非阻塞的。
15 要想使用 WSAAsyncSelect 模型,在应用程序中,必须有一个窗口,且该窗口有一个窗口例程函数(WinProc)。
16 与select模型比较
17 相同点:他们都可以对Windows套接字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多个套接字进行有效的管理。
18 不同点:
19     1.WSAAsyncSelect模型是异步的。在应用程序中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通知系统感兴趣的网络事件,该函数立即返回,应用程序继续执行;
20     2.发生网络事件时,应用程序得到的通知方式不同。Select()函数返回时,说明某个或者某些套接字满足可读可写的条件,应用程序需要使用FD_ISSET宏,判断套接字是否存在可读可写集合中。而对于WSAAsyncSelect模型来说,当网络事件发生时,系统向应用程序发送消息。
21     3.WSAAsyncSelect模型应用在基于消息的Windows环境下,使用该模型时必须创建窗口。而Select模型广泛应用在Unix系统和Windows系统,使用该模型不需要创建窗口。
22     4.应用程序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后,自动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而应用程序中调用select()函数后,并不能改变套接字的工作方式
23 
24 WSAAsyncSelect模型的优势和不足
25 优势:
26     1.该模型的使用方便了在基于消息的Windows环境下开发套接字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像处理其他消息一样对网络事件消息进行处理。
27     2.该模型确保接收所有数据提供了很好的机制。通过注册FD_CLOSE网络事件,从容关闭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连接保证了数据全部接收。
28 不足:
29     1.该模型局限在,他基于Windows的消息机制,必须在应用程序中创建窗口。当然,在开发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是否显示该窗口。MFC的CSocketWnd类就是用来创建一个不显示的窗口,并在该类中声明接收网络事件消息处理函数。
30     2.由于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后,自动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状态。当应用程序为接收到网络事件调用相应函数时,未必能够成功返回。这无疑增加了开发人员使用该模型的难度。对于这一点可以从MFC CSocket类的Accept()、Receive()和Send()函数的实现得到验证。
31 事件选择(WSAEventSelect) 
32 WSAEventSelect模型是Windows Sockets提供的另外一个有用的异步I/O模型。该模型允许一个或多个套接字上接收以事件为基础的网络事件通知。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在创建套接字后,调用WSAEventSlect()函数,将一个事件对象与网络事件集合关联在一起。当网络事件发生时,应用程序以事件的形式接收网络事件通知。
33 和 WSAAsyncSelect 模型类似的是,它也允许应用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套接字上,接收以事件为基础的网络事件通知;
34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网络事件会投递至一个事件对象句柄,而非投递到一个窗口例程。
35 从应用程序接收网络事件通知的方式来说,WSAEventSelect模型与WSAAsyncSelect模型都是被动的,当网络事件发生时,系统通知应用程序。然而select模型是主动的,应用程序主动调用该函数看是否发生了网络事件。
36 WSAEventSelect模型的优势和不足
37 优势:可以在一个非窗口的Windows Sockets程序中,实现多个套接字的管理。
38 不足:
39     1.每个WSAEventSelect模型最多只能管理64个套接字。当应用程序中需要管理多于64个套接字时,就需要额外创建线程。
40     2.由于使用该模型开发套接字应用程序需要调用几个相关函数才能完成。因此,该模型增加了开发的难度,增加了开发人员的编码量。从这个角度讲,该模型不如WSAAysnceSelect模型方便。
41 
42 重叠I/O(Overlapped I/O) 
43 在 Winsock 中,重叠 I/O(Overlapped I/O)模型能达到更佳的系统性能,高于之前讲过的三种。重叠模型的基本设计原理便是让应用程序使用一个重叠的数据结构(WSAOVERLAPPED),一次投递一个或多个 Winsock I/O 请求。针对这些提交的请求,在它们完成之后,我们的应用程序会收到通知,于是我们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了。
44 套接字的重叠I/O模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步I/O模型。在应用程序中调用输入或输出函数后,立即返回。当I/O操作完成后,系统通知应用程序。利用该模型,应用程序在调用输入或者输出函数后,只需要等待I/O操作完成的通知即可。
45 从发送和接收数据操作的角度看,前3个模型不是异步模型。因为在这3个模型中,I/O操作还是同步的。
46 重叠I/O模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步模型。
47 四种模型比较
48 前三个模型主要区别在第一阶段。Select模型利用select函数主动检查系统中套接字是否满足可读条件。而WSAAsyncSelect模型和WSAEventSelect模型则被动等待系统通知。当系统发生FD_READ网络事件时,WSAAsyncSelect模型以消息的形式接收通知,WSAEventSelect模型以事件形式接收通知。
49 在第二个阶段,前三个模型基本相同。在将数据从系统复制到用户缓冲区时,线程阻塞于函数的调用。重叠I/O模型与前3个模型不同。Windows Sockets 应用程序在调用输入函数后,只需等待接收完成系统I/O操作后发送通知。 
50 完成端口(Completion Port) 
51 完成端口是Win32一种核心对象。利用完成端口模型,套接字应用程序能够管理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套接字。应用程序创建一个Win32完成端口对象,通过指定一定数量的服务线程,为已经完成的重叠I/O操作提供服务。该模型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系统性能。
52 完成端口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步模型。该模型解决了“one-thread-per-client”的问题。当应用程序需要管理成百上千个套接字,并且希望随着系统安装的CPU数量的增加,应用程序的性能得到提升时,I/O完成端口模型是最好的选择。
53 完成端口目标是实现高效的服务器程序,他克服了并发模型的不足。其方法一是为完成端口指定并发线程的数量;二是在初始化套接字时创建一定数量的服务线程,即所谓的线程池。当客户端请求到来时,这些线程立即为之服务。
54 完成端口的理论基础是并行运行的线程数量必须有一个上限。这个数值就是CPU的个数。如果一台机器有两个CPU,那么多于两个可运行的线程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一旦运行线程数目超出CPU数目,系统就不得花费时间来进行线程上下文的切换,这将浪费宝贵的CPU周期。
55 完成端口并行运行的线程数目和应用程序创建的线程数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6 服务器应用程序需要创建多少个服务器线程,一般规律是CPU数目乘以2.例如,单CPU的机器,套接字应用程序应该创建2个线程的线程池。
57 接下来的问题是,完成端口如何实现对线程池的有效管理,使这些服务线程高效运行起来。
58 与重叠I/O模型比较
59 重叠I/O模型和完成端口模型相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异步模型,都可以使得套接字应用程序性能得到改善。重叠I/O模型与完成端口模型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60 在事件通知方式的套接字应用程序中,使用WSAWaitForMultipleEvents()函数,应用程序最多等待WSA_MAXIMUM_WAIT_EVENTS个事件对象。在Win32 SDK 中,该值为64.作为一个服务器程序,该函数限制了服务器为之提供服务的客户端的数量。
61 应用程序必须维护一个“事件—套接字—重叠结构”关系表格。根据发生的事件对象,确定套接字和重叠结构。一个套接字可以关联一个、两个或多个事件对象,而事件对象与重叠结构之间保持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应用程序管理这个关系表格时,如果出现一点疏漏,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62 完成端口优点
63 完成端口实际上一个通知队列。当某项I/O操作完成时,由操作系统向完成端口发送通知包。一方面,这些通知包在完成端口上排队,按照FIFO(First_in_First_out)方式被提取。另一方面,在完成端口上一定数量的现场等待接收通知包,这些线程按照LIFO方式被唤醒。套接字在被创建后,可以在任何时候与某个完成端口进行关联。
64 对发起重叠操作的数量不存在限制。
65 支持scalable架构。Scalable系统是指随着RAM、磁盘空间或者CPU个数的增加而能够提升应用程序效能的一种系统。
View Code

 

posted @ 2016-08-31 14:02  悠悠我心。  阅读(312)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