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成功和演进地变革你的技术业务

看板——成功和演进地变革你的技术业务

By David Anderson(看板开发方法的发明人,《Kanban》的作者

看板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更注重产品的持续交付,是一种敏捷之外的方式。以作者在电信运营商(比如MOTO)实际实施的案例来讲述,起初人们会对这类的新方法有抵触的心理,大家对新的敏捷开发并不熟悉,所以拒绝采用新的方法和模式,倾向于墨守成规。看板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管理、文化方式,他在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实际的持续交付上寻找平衡,或者更具体的说,是在客户、管理人员、业务(开发)人员上寻找平衡。

在投资银行的实际敏捷转化中,我们发现很多软件系统的开发召集了多次的干系人会议,但是这些会议传递的信息量不足,频次又太高,召集的干系人很多都是银行家,其实他们并不关心软件系统,而只是关心银行能否挣钱。所以这样的会议是效率很低的。看板模式在上游关注信息量和信息发布的频次,找到较为适中的平衡模式,这样的概念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应该并不陌生,在下游则注重部署的自动化。

看板是敏捷软件开发的精益方法。

实际上,看板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从字面上看,看板是日语单词,是“可视卡片”(或标志)的意思。在丰田,看板专指将整个精益生产系统连接在一起的可视化物理信号系统。我在2004年将其应用在软件开发的实施方法和约束理论上,逐渐演变成为我所称的“软件开发看板系统”,现在人们都将其简称为“看板”。所以,虽然看板应用于软件开发还相当新颖,但是在精益生产领域却已经有半世纪的历史了。

看板模式有几大特征:

可视化工作流:1.把产品切分成小块,将每一块卸载一张卡片上,然后将卡片贴在墙上;2.墙上每一栏都有名称,以此显示每张卡片在工作流中所处的位置。

限定在制品(WIP):针对工作流的每个状态,明确限定正在进行中的工作项数量。

衡量并管理周期时间:完成一个工作项的平均时间,有时称为前置时间(更贴切的术语可能应该是流通时间)。优化流程,让周期时间尽可能短、尽可能可预测。

Scrum专注于结构和沟通,XP增加了工程实践,而看板则专注于将工作流可视化,并对瓶颈进行管理。

主要讲解了看板系统里的“拉”式生产调度过程,以及Flow Efficiency,Feedback Loops。

posted @ 2013-08-26 14:00  tonybom  阅读(4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