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阅读和思考

关于当初:

 

其实在高考结束前我都没有怎么想过大学的专业问题,在得知分数后,咨询了我当时还在读大学的表哥。他问我的兴趣方向,由于变形金刚的影响,我对那些酷炫的机器人很感兴趣,就说要选机器人专业,想要做电影里的那种。然后他笑着告诉我,机器人由很多功能部件组成,并没有什么机器人专业。接着他问我对编程感兴趣吗,我说将来能做机器人吗,他说可以,我就说好,然后就选了软件专业。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对编程的了解程度近乎于无,所以刚开始的课程有一些艰难,因为我需要去熟悉一套新的知识体系,但随着课程的进行,我对编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渐渐的,感觉我有点走偏了,我对于老师的课程不是很上心,却热衷于自己课下学习各种新技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现在回想起来,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些课程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不管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这些基础知识都是专业化,深入化学习的必要保障。

 

博客A[1]的作者认为:"大学的确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能力培养机会和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但归根结底,学习和进步才是大学的主题,荒废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完整."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在高中时老师总和我们说进了大学就轻松了,不用这么紧张的学习,但过了三年我发现,大学的学习一样非常的重要。

 

 

关于未来:

 

原本计划本科毕业工作的我,在接触了一些新的领域后,毅然决定考研,继续深造。虽然之前由于没有好好学习导致失去了保研的资格,但我现在还有一次机会。

相对于他人来说,我觉得我对未来行业发展有更强的预见性,可以更早的进入相应环境,但我学习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被影响,造成效率低下
 
在接下来不算充裕的时间里,我要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考研做一个更加详细的规划,包括研究领域,学校,导师等
 
博客K[2]的作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迷茫的摸索可能是很难避免的。能够及时得到前人的指点可能会是一个捷径,征求前人的建议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快速原型(快速尝试)或许也是好的办法。因为人与人不同,他人的路并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路还要自己去规划,别人是帮不上忙的。要经常性地跳出自己再来看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自己和别人掂量掂量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特点,然后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怎么样的事和并调整自己的职业路线,这是一个“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螺旋上升的进化过程。当度过对自己对社会的“陌生期”后,才有谈得上对自己人生和职业的规划。“ 我认同这个观点,面对未知的人生方向,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他人,而应更具自己的切实处境,不断调整规划,走自己的路。
 
 
 
 
 

关于当下:

 

 

 总体而言,我喜欢现在的行业,但不局限于本专业的基础技术,而是利用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优势,继续学习更前沿的技术领域。
 
 我,想成为埃隆·马斯克那样的人,利用自己的能力与追求,能做一些使世界不一样的事情。
 
 在过去的三年大学生涯中 ,我对二进制世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体系,相较与学会了什么编程语言或是开发框架,其实我学会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不断拓展新技术领域的能力,这让我在未来飞速的世界发展变革中不会落伍。
 
 我目前还没有具备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所应有的能力,但我的认知体系框架已经较为成熟,这给了我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我最欠缺的是工作经验 不知道怎么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高效生产力。
 
 

博客D[3]的作者认为:"首先,我觉得从事IT开发工作的人必须具备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包括你对技术开发的兴趣、你的思维理解能力等。很难想象一个对计算机编程不感兴趣的人从事编程工作后会怎样,要不干几年之后就换行了,要不忍生吞气、碌碌无为地干一辈子?我更难以想象一个不理解为什么在立体几何中一个圆要画成椭圆的人从事编程工作后会怎样?” 我认同这种观点。如果对计算机编程不感兴趣的话,那从事这一行业无疑是很痛苦的。凌晨的键盘声是音乐还是咒语,就取决你是否沉浸其中。

 

 

 

关于课程:

 

 

 影响最深刻的应该是离散数学吧,主要是那时对这门课很感兴趣,上课时也比较认真,虽然课下没有怎么学习,但我自认为还是认真学习了的,但最后的考试成绩比较低,这让我很意外。
 
 培训班主要注重与专业领域知识灌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熟悉相关专业环境,但问题是没有真正建立知识认知体系,对知识本身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将来无法新的知识领域,也就是没有什么知识更新能力,对新知识无法适应,而科班出身的,由于在大学接受的是通识教育,它的核心目的是引导学生真正进入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将来接触新的知识领域是可以快速融入环境。
 
 
博客F[4]的作者认为:“一个人千万不能年纪不大,就落后了时代,一定要学会用这个时代的先进技术,那就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我认同这个观点,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逆的。学会利用这些行业环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人的努力很难与社会发展趋势i相抗。
 
 
 
 

关于师生:

 

博客O[5]的作者认为:“师生是一种缘分。双方建立一种情谊关系。心情愉悦,生活愉悦。生活中多了一个特殊关系的朋友。心理上有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

师生是一种互惠关系。双方共同努力,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在学术研究上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导师用自己的学识和学术判断力导航,学生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完成一个谜团的揭秘,思想碰撞,火花碰撞,智慧升华,对问题的认识上共同提高。共同发表学术论文,共同获益。师生之间相互付出,师生相互获益,这应该就是师生关系的本质。” 我认同这种观点。师生关系是互生互惠的,彼此都影响着对方。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在老师身上获取人类旧知识的传承,并在与老师的思想碰撞中思考出新的知识理论。

 

     

[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733/

[2]  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1688104

[3]  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4]  http://www.cnblogs.com/Tpf386/p/4798437.html

[5]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100240

posted @ 2018-03-08 14:27  iRichard  阅读(1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