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命令

一:命令介绍:参考资料:http://linux.die.net/man/1/sar

    sar(System ActivityReporter系统活动情况报告)是目前Linux上最为全面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之一,可以从多方面对系统的活动进行报告,包括:文件的读写情况、系统调用的使用情况、磁盘I/O、CPU效率、内存使用状况、进程活动及IPC有关的活动等,sar命令有sysstat安装包安装,本文主要以CentOS 6系列x64系统为例,介绍sar命令。

    1.1:sar命令常用格式:

用法: sar [ 选项 ] [ <时间间隔> [ <次数> ] ]
选项:
[ -A ] [ -B ] [ -b ] [ -C ] [ -d ] [ -H ] [ -h ] [ -p ] [ -q ] [ -R ]
[ -r ] [ -S ] [ -t ] [ -u [ ALL ] ] [ -V ] [ -v ] [ -W ] [ -w ] [ -y ]
[ -I { <中断> [,...] | SUM | ALL | XALL } ] [ -P { <cpu> [,...] | ALL } ]
[ -m { <关键词> [,...] | ALL } ] [ -n { <关键词> [,...] | ALL } ]
[ -j { ID | LABEL | PATH | UUID | ... } ]
[ -f [ <文件名> ] | -o [ <文件名> ] | -[0-9]+ ]
[ -i <间隔> ] [ -s [ <时:分:秒> ] ] [ -e [ <时:分:秒> ] ]

-A:所有报告的总和

-b:显示I/O和传递速率的统计信息

-B:显示换页状态

-d:输出每一块磁盘的使用信息

-e:设置显示报告的结束时间

-f:从制定的文件读取报告

-i:设置状态信息刷新的间隔时间

-P:报告每个CPU的状态

-R:显示内存状态

–u:输出cpu使用情况和统计信息

–v:显示索引节点、文件和其他内核表的状态

-w:显示交换分区的状态

-x:显示给定进程的装

-r:报告内存利用率的统计信息

    1.2:sar -u  #统计CPU的使用情况,每间隔1秒钟统计一次总共统计三次:#sar -u 1 3

#%user #用户空间的CPU使用

#%nice 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的CPU使用率

#%system 内核空间的CPU使用率

#%iowait CPU等待IO的百分比 

#%steal 虚拟机的虚拟机CPU使用的CPU

#%idle 空闲的CPU

#在以上的显示当中,主要看%iowait和%idle,%iowait过高表示存在I/O瓶颈,即磁盘IO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如果%idle过低表示CPU使用率比较严重,需要结合内存使用等情况判断CPU是否瓶颈。  

            1.2.1:sar -p 1 3 #报个每个CPU的使用状态:

#CPU 所有CPU的统计

#%user 用户态的CPU使用统计

#%nice 更改过优先级的进程的CPU使用统计

#%iowait CPU等待IO数据的百分比

#%steal 虚拟机的vCPU占用的物理CPU的百分比

#%idle 空闲的CPU百分比

    1.3: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文件并从文件读取内容:

        #sar -u -o /tmp/1.txt 2 3 #保存之文件,保存后的文件是二进制的,无法使用vim和cat直接打开

        # sar -u -f /tmp/1.txt #从二进制文件读取

    1.4:sar -q #查看平均负载:

#runq-sz  运行队列的长度(等待运行的进程数,每核的CP不能超过3个)

#plist-sz 进程列表中的进程(processes)和线程数(threads)的数量

#ldavg-1 最后1分钟的CPU平均负载,即将多核CPU过去一分钟的负载相加再除以核心数得出的平均值,5分钟和15分钟以此类推

#ldavg-5 最后5分钟的CPU平均负载

#ldavg-15 最后15分钟的CPU平均负载

    1.5:sar -r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kbmemfree  空闲的物理内存大小

#kbmemused  使用中的物理内存大小

#%memused 物理内存使用率

#kbbuffers 内核中作为缓冲区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kbbuffers和kbcached:这两个值就是free命令中的buffer和cache. 

#kbcached 缓存的文件大小

#kbcommit  保证当前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最小内存,即为了确保内存不溢出而需要的最少内存(物理内存+Swap分区)

#commit 这个值是kbcommit与内存总量(物理内存+swap分区)的一个百分比的值

    1.6:sar -W #查看系统swap分区的统计信息:

#pswpin/s  每秒从交换分区到系统的交换页面(swap page)数量

#pswpott/s 每秒从系统交换到swap的交换页面(swap page)的数量

    1.7:sar -b #查看I/O和传递速率的统计信息

#tps  磁盘每秒钟的IO总数,等于iostat中的tps

#rtps 每秒钟从磁盘读取的IO总数

#wtps 每秒钟从写入到磁盘的IO总数

#bread/s 每秒钟从磁盘读取的块总数

#bwrtn/s 每秒钟此写入到磁盘的块总数

    1.8:sar -d #磁盘使用详情统计

#DEV 磁盘设备的名称,如果不加-p,会显示dev253-0类似的设备名称,因此加上-p显示的名称更直接

#tps:每秒I/O的传输总数

#rd_sec/s 每秒读取的扇区的总数

#wr_sec/s 每秒写入的扇区的 总数

#avgrq-sz 平均每次次磁盘I/O操作的数据大小(扇区)

#avgqu-sz 磁盘请求队列的平均长度

#await 从请求磁盘操作到系统完成处理,每次请求的平均消耗时间,包括请求队列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1秒等于1000毫秒),等于寻道时间+队列时间+服务时间

#svctm I/O的服务处理时间,即不包括请求队列中的时间

#%util I/O请求占用的CPU百分比,值越高,说明I/O越慢

    1.9:sar -v #进程、inode、文件和锁表状态

#dentunusd 在缓冲目录条目中没有使用的条目数量

#file-nr 被系统使用的文件句柄数量

#inode-nr 已经使用的索引数量 

#pty-nr 使用的pty数量

####这里面的索引和文件句柄值不是ulimit -a查看到的值,而是sysctl.conf里面定义的和内核相关的值, max-file表示系统级别的能够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 而ulimit -n控制进程级别能够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可以使用sysctl  -a | grep inode和sysctl  -a | grep file查看,具体含义如下:

file-max中指定了系统范围内所有进程可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限制(系统级别, kernel-level)。 The value in file-max denotes the maximum number of file handles that the Linux kernel will allocate)。当收到"Too many open files in system"这样的错误消息时, 就应该曾加这个值了。
    # cat /proc/sys/fs/file-max
    4096
    # echo 100000 > /proc/sys/fs/file-max
    或者
    # echo ""fs.file-max=65535" >> /etc/sysctl.conf
    # sysctl -p
file-nr 可以查看系统中当前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 他里面包括3个数字: 第一个表示已经分配了的文件描述符数量, 第二个表示空闲的文件句柄数量, 第三个表示能够打开文件句柄的最大值(跟file-max一致)。  内核会动态的分配文件句柄, 但是不会再次释放他们(这个可能不适应最新的内核了, 在我的file-nr中看到第二列一直为0 第一列有增有减)	
man bash 找到说明ulimit的那一节:提供对shell及其启动的进程的可用资源(包括文件句柄, 进程数量, core文件大小等)的控制。 这是进程级别的, 也就是说系统中某个session及其启动的每个进程能打开多少个文件描述符, fork出多少个子进程等... 当达到上限时, 会报错"Too many open files"或者遇上Socket/File: Cant open so many files

 

    1.10:sar -n #统计网络信息

#sar -n选项使用6个不同的开关:DEV,EDEV,NFS,NFSD,SOCK,IP,EIP,ICMP,EICMP,TCP,ETCP,UDP,SOCK6,IP6,EIP6,ICMP6,EICMP6和UDP6 ,DEV显示网络接口信息,EDEV显示关于网络错误的统计数据,NFS统计活动的NFS客户端的信息,NFSD统计NFS服务器的信息,SOCK显示套接字信息,ALL显示所有5个开关。它们可以单独或者一起使用。 

        1.10.1:sar -n DEV 1 1: 每间隔1秒统计一次,总计统计1次,下面的average是在多次统计后的平均值

 

#IFACE 本地网卡接口的名称

#rxpck/s 每秒钟接受的数据包

#txpck/s 每秒钟发送的数据库

#rxKB/S 每秒钟接受的数据包大小,单位为KB

#txKB/S 每秒钟发送的数据包大小,单位为KB

#rxcmp/s 每秒钟接受的压缩数据包

#txcmp/s 每秒钟发送的压缩包

#rxmcst/s 每秒钟接收的多播数据包    

        1.10.2:sar -n EDEV  1 1  #统计网络设备通信失败信息:

#IFACE 网卡名称

#rxerr/s 每秒钟接收到的损坏的数据包

#txerr/s 每秒钟发送的数据包错误数

#coll/s 当发送数据包时候,每秒钟发生的冲撞(collisions)数,这个是在半双工模式下才有

#rxdrop/s 当由于缓冲区满的时候,网卡设备接收端每秒钟丢掉的网络包的数目

#txdrop/s 当由于缓冲区满的时候,网络设备发送端每秒钟丢掉的网络包的数目

#txcarr/s  当发送数据包的时候,每秒钟载波错误发生的次数

#rxfram   在接收数据包的时候,每秒钟发生的帧对其错误的次数

#rxfifo    在接收数据包的时候,每秒钟缓冲区溢出的错误发生的次数

#txfifo    在发生数据包 的时候,每秒钟缓冲区溢出的错误发生的次数

        1.10.3:sar -n SOCK 1 1  #统计socket连接信息

 

#totsck 当前被使用的socket总数

#tcpsck 当前正在被使用的TCP的socket总数

#udpsck  当前正在被使用的UDP的socket总数

#rawsck 当前正在被使用于RAW的skcket总数

#if-frag  当前的IP分片的数目

#tcp-tw TCP套接字中处于TIME-WAIT状态的连接数量

########如果你使用FULL关键字,相当于上述DEV、EDEV和SOCK三者的综合 

        1.10.4:sar -n TCP 1 3 #TCP连接的统计

 

#active/s 新的主动连接

#passive/s 新的被动连接

#iseg/s 接受的段

#oseg/s 输出的段

        1.10.5:sar -n 使用总结

-n DEV  网络接口统计信息。
-n EDEV  网络接口错误。
-n IP  IP数据报统计信息。
-n EIP  IP错误统计信息。
-n TCP  TCP统计信息。
-n ETCP  TCP错误统计信息。
-n SOCK  套接字使用。

      1.10.6:常用命令汇总,因版本和平台不同,有部分命令可能没有或显示结果不一致:

 

 

默认监控: sar 5 5     //  CPUIOWAIT统计状态 
(1) sar -b 5 5        // IO传送速率
(2) sar -B 5 5        // 页交换速率
(3) sar -c 5 5        // 进程创建的速率
(4) sar -d 5 5        // 块设备的活跃信息
(5) sar -n DEV 5 5    // 网路设备的状态信息
(6) sar -n SOCK 5 5   // SOCK的使用情况
(7) sar -n ALL 5 5    // 所有的网络状态信息
(8) sar -P ALL 5 5    // 每颗CPU的使用状态信息和IOWAIT统计状态 
(9) sar -q 5 5        // 队列的长度(等待运行的进程数)和负载的状态
(10) sar -r 5 5       // 内存和swap空间使用情况
(11) sar -R 5 5       // 内存的统计信息(内存页的分配和释放、系统每秒作为BUFFER使用内存页、每秒被cache到的内存页)
(12) sar -u 5 5       // CPU的使用情况和IOWAIT信息(同默认监控)
(13) sar -v 5 5       // inode, file and other kernel tablesd的状态信息
(14) sar -w 5 5       // 每秒上下文交换的数目
(15) sar -W 5 5       // SWAP交换的统计信息(监控状态同iostat si so)
(16) sar -x 2906 5 5  // 显示指定进程(2906)的统计信息,信息包括:进程造成的错误、用户级和系统级用户CPU的占用情况、运行在哪颗CPU
(17) sar -y 5 5       // TTY设备的活动状态
(18) 将输出到文件(-o)和读取记录信息(-f)
posted @ 2019-12-09 09:21  天上白玉京·  阅读(5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