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的判定:筛法
素数很有用,特别是在密码学领域中,比如RSA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寻找两个比较大的素数,通常的做法是先随机生成一个大整数,然后使用一些素性判定的方法,比如费马素性测试。在算法竞赛的数论题目中,素数也很常见,通常的做法是先找出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素数,用到时再查表,筛法就可以做到。
1. 埃氏筛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简称埃氏筛。埃氏筛的原理是直观的,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素数不能被任意比它小的、除1以外的数整除;合数一定存在一个比它小且不为1的数整除。从2开始,当能确定一个数是质数时,就可以把这个数的整数倍标记为合数。从小到大遍历到一个数,如果它依然没有被标记为合数,那么就能确定它是质数。筛法中用到的数只有质数,筛选的对象是合数。这样做可以减少操作次数,并且可以筛掉所有的合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isPrime[100000010];
//isPrime[i] == 1表示i是素数
int Prime[60000010], cnt;
//Prime存质数
int n, q, k;
void GetPrime(int n) {
memset(isPrime, true, sizeof(isPrime));
isPrime[1] = false;
isPrime[2] = true;
for(int i = 2; i <= n; i ++) {
if(isPrime[i]) {
Prime[cnt ++] = i;
for(int j = 2; i * j <= n; j ++) {
isPrime[i * j] = false;
}
}
}
}
2. 欧拉筛
埃氏筛存在重复筛的情况,欧拉筛可以保证范围内的每个合数都被筛掉,并且任一合数只被最小质因数筛掉,也就是只被筛一次。欧拉筛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此也被成为线性筛。
先来看一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isPrime[100000010];
//isPrime[i] == 1表示i是素数
int Prime[60000010], cnt;
//Prime存质数
int n, q, k;
void GetPrime(int n) {
memset(isPrime, true, sizeof(isPrime));
isPrime[1] = false;
isPrime[2] = true;
for(int i = 2; i <= n; i ++) {
if(isPrime[i]) {
Prime[cnt ++] = i;
}
for(int j = 0; j < cnt && i * Prime[j] <= n; j ++) {
isPrime[i * j] = false;
if(i % Prime[j] == 0) {
break; //保证只被“最小质因数 × 最大因数(非自己) = 这个合数”筛掉
}
}
}
}
线性筛的代码和埃氏筛很相似,比较明显的不同有两处,埃氏筛中的i一定是质数,而线性筛的i是小于等于n的所有数,Prime[j]一定是质数;另一个不同就是线性筛的条件判定提前结束内层循环。我们知道欧拉筛的线性时间复杂度是因为合数只被筛一次,也就是“最小质因数 × 最大因数(非自己) = 这个合数”,条件判定提前结束就保证了这件事。举一个例子,使用埃氏筛,30会被2(*15)、3(*10)和5(*6)筛三次,在线性筛中i依次遍历到2,3,5的时候是不可能筛掉30的,因为i只和小于自己的质数相乘,i遍历到6时,因为6能整除2,所以只会筛掉12,而不会筛掉和3、5相乘得到的18、30,这是因为对于30而言可以分解为6*5,而6可以整除2的话,那么必然可以将2分给5得到一个更大的数,也就是10,所以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