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常用命令
.deb文件在ubuntu下直接双击即可安装软件
.tar.bz2和.tar.bz2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2
压缩:tar jcvf FileName.tar.bz2 DirName
.tar.gz 和 .t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g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zip
解压:unzip FileName.zip
压缩:zip FileName.zip DirName
.rar
解压:rar x FileName.rar
压缩:rar a FileName.rar DirName
rar请到:http://www.rarsoft.com/download.htm 下载!
解压后请将rar_static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rar_static /usr/bin/rar
pwd 当前路径
mkdir -p /home/subdir 创建目录,选项-p表示要创建绝对路径,不要-p就是相对路径
rmdir data 删除目录,该目录必须是空目录
mknod 创建设备
rm -rf data 删除目录/文件。-r是递归删除,-f是强制删除,删除文件时系统不会提示确认
chmod <a|u|g|o><+|-|=><权限字符串> <文件名>
a:all u:user g:group o:other |:多选一
+:增加权限 -:减少权限 =:设定权限
如chmod g+wx install.pl
chmod 741 install.pl 741二进制为111100001,等价于-rwxr----x
chown <新拥有者账号> <带路径的文件名>
ln /x/y /z 硬链接。y文件在存储介质上只有一份,只不过是把它要路径x和z下都进行了登记。要删除文件y必须删除所有的链接,即rm /x/y与rm /z/y
ln -s <带路径的文件或子目录> <符号链接名>
ln -s /z/l/k/a /x/c 这样一来/x/c相当于是/z/l/k/a的一个“快捷方式”
mount [-参数] [设备名称] [挂载点]
常用参数如下:
-r 文件只读
-v 详细显示安装信息
-w 默认选项,文件可写
-t 指定设备文件类型,常见的有:
ext3
vfat: FAT32
ntfs
nfs: 网络文件系统
auto: 自动检测文件系统
ISO9600:CD-ROM光盘
-o 指定挂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有的也可写在/etc/fstab中。常见的有:
defaults: 使用所有的默认选项(auto,nouser,rw,suid)
注意:挂载点必须是个已存在的目录,这个目录不能为空,但挂载后这个目录以前的内容将不可用,umount以后恢复正常。
mount -o loop linux.iso /mnt/iso 直接挂载ISO文件
umount [-参数] 挂载点 卸载命令
用户可能继续在终端上操作无需等待该进程完成。启动后台进程方式为:<命令> &
make dep>/tmp/dep.txt & 在后台检查依赖关系,并将结果输出到/tmp/dep.txt中
ps (process state)查看瞬间正在运行的进程详细信息
-a 所有进程
top 同ps,但它是动态刷新的
kill 通过向进程发送信号来结束进程,没有指定信号默认为TERM信号。编号为9的SIGKILL信号几乎可以杀死所有的进程。
kill [-s 信号] [-a] 信号
kill -l [信号]
kill -9 1234 杀死进程号为1234的进程
w 查看系统当前用户情况
磁盘分区工具fdisk。Linux给IDE设备分配了一个有hd前缀的文件,为SCSI设备分配一个有sd前缀的文件。
fdisk [选项] <磁盘对应的设备名>
-l 列出指定磁盘的分区表
-v 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root@orisun-desktop:/home/orisun# fdisk /dev/sda
free 显示RAM信息
df 磁盘使用情况 -h(--human-readable) -m指定单位为兆
du 查看当前目录下各个文件所占的空间
du -s 仅查看当前目录所占空间
ZZ 保存并退出
:x 保存并退出
w,W 跳至后一个字(W忽略标点)
b,B 跳至前一个字(B忽略标点)
$ 至行尾
^ 至本行第一个非空字符
0 至行首
u 撤消最近一次对文本的改动。标准版的vi只能执行一级撤消,而vim则可以多级
U 行撤消命令,用来撤消从光标最近一次移到该行时起对光标所在行做的全部改动
很多大致是由指令与范围所构成。例如 dw 是由删除指 d 与范围 w 所组成,代表删除一个字 d(elete) w(ord) 。
指令列表有:
d 删除(delete)
y 复制(yank)
p 放置(put)
c 修改(change)
范围可以是下列几个:
e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字的最后一个字母
w 光标所在位置到下个字的第一个字母
b 光标所在位置到上个字的第一个字母
$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列的最后一个字母
0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列的第一个字母
) 光标所在位置到下个句子的第一个字母
(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句子的第一个字母
}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段落的最后一个字母
{ 光标所在位置到该段落的第一个字母
/pattern 移至下一个包含pattern的行
?pattern 移至上一个包含pattern的行
/ 往下重复查找
? 往上重复查找
n 在同一方向重复查找
N 在相反方向重复查找
修改vim特性在.vimrc中:
" 自动缩进
set autoindent
set cindent
" Tab键的宽度
set tabstop=4
" 统一缩进为4
set softtabstop=4
set shiftwidth=4
" 显示行号
set number
" 高亮显示匹配的括号
set showmatch
" 为C程序提供自动缩进
set smartindent
" F5编译和运行C程序,F6编译和运行C++程序
" 请注意,下述代码在windows下使用会报错
" 需要去掉./这两个字符
" C的编译和运行
map <F5> :call CompileRunGcc()<CR>
func! CompileRunGcc()
exec "w"
exec "!gcc % -o %<"
exec "! ./%<"
endfunc
" C++的编译和运行
map <F6> :call CompileRunGpp()<CR>
func! CompileRunGpp()
exec "w"
exec "!g++ % -o %<"
exec "! ./%<"
endfunc
在 Ubuntu 系统中有两种设置环境变量 PATH 的方法。第一种适用于为单一用户设置 PATH,第二种是为全局设置 PATH。
第一种方法:
在用户主目录下有一个 .bashrc 文件,可以在此文件中加入 PATH 的设置如下:
export PATH=”$PATH:/your path1/:/your path2/…..”
注意:每一个 path 之间要用 “:“ 分隔。
注销重启 X 就可以了。
第二种方法:
在 /etc/profile中增加。
PATH="$PATH:/home/zhengb66/bin"
export PATH
locate 在整个磁盘上查找文件
find 在给定目录下查找文件,默认是递归查找,用-name指定文件名
grep 搜索文本
apt-get update 更新本地所有软件。连接到apt服务器,更新本地软件包列表
在apt配置文件(/etc/apt/sources.list)下可以设置apt服务器
apt-get --purge remove sshfs --purge表示软件的配置文件也不并删除
apt-cache search firefox 寻找可安装的资源
apt下载的安装包都保存在了/var/cache/apt/archives/下,使用apt-get clean清除这些.deb包
ping -c 3 www.baidu.com 发送三个数据包后即停止
调用ifconfig后出来三个网络接口ath0是无线网卡,eth0是以太网卡,lo是环回
#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14:CC:00:1A:00 更改MAC,可见通过ifconfig显示的MAC都是虚拟的,可以随意更改
service ssh status 查看服务运行状态
sudo /etc/init.d/ssh start 启动服务
sudo /etc/init.d/ssh stop 关闭服务
sudo /etc/init.d/ssh restart 重启服务
command & > file 将命令输出和标准错误输出一起重定向到file
command 2 > file 将标准错误输出重定向到file
command1 | & command2 连同标准错误输出一起送入管道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高性能golang,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zhangchaoyang/articles/193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