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标题相似度检测
前言
对中文标题使用余弦相似度算法
和编辑距离相似度分析
进行相似度分析。
准备数据集part1
本次使用的数据集来源于前几年的硕士学位论文,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结构如下所示:
学位论文题名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
P2P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设计和研究
校园网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多中继切换的CARQ方案性能分析
RFID和VLPR技术在酒钢智能门禁系统中的应用
...
基于MapReduce的Web链接结构分析算法研究
环形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细菌觅食算法的优化及其在车间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多载体图像的通用隐写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加权网络的传染病免疫策略研究
文件名:data.csv
编码格式:UTF-8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pd.read_csv('data.csv')
data = data['学位论文题名']
准备数据集part2
分词是一种常用的文本预处理技术,它可以为后续的文本分析和处理提供便利。例如,对于文本分类任务,可以使用分词将文本转换为词的序列,然后训练分类器来对词的序列进行分类。
在进行分词时,通常会去掉一些无意义的词,称为停词。停词是指那些对文本分析没有太多意义的词,例如,冠词、连词、介词等。去除停词可以提高分词的准确性,并使文本分析的结果更加清晰明了。
停词文本集结构如下所示,停词库根据文件名在网上很容易找到:
$
0
1
2
3
4
...
顺
顺着
首先
!
,
:
;
?
文件名:cn_stopwords.txt
编码格式:UTF-8
with open('cn_stopwords.txt', 'r', encoding='utf-8') as f:
stop_words = [word.strip() for word in f.readlines()]
- 执行分词和去停词
import jieba
res = []
for i in data:
ii = i
wordCut = list(jieba.cut(ii))
for j in wordCut:
if j in stop_words:
wordCut.remove(j)
res.append(wordCut)
- 保存结果
import pickle
with open('word_cut.dat', mode='wb') as f:
pickle.dump(res, f)
这里使用pickle保存,是因为如果使用pandas,保存的数据是带了双引号的(代表字符串),后续处理不便,因此采用序列化存储。
余弦相似度算法
余弦相似度算法是一种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相似度的方法,常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推荐系统等领域。
余弦相似度算法的基本思想:计算两个向量的夹角余弦值,作为它们的相似度。两个向量的夹角余弦值越接近1,它们的相似度就越高;反之,如果两个向量的夹角余弦值接近0,它们的相似度就越低。
加载数据
with open('word_cut.dat', mode='rb') as f:
dwc = pickle.load(f) # dwc 意为 Data of Word Cut
使用Word2Vec模型生成单词向量
在Word2Vec模型中,单词被表示为一个向量,并且这些向量是通过学习单词在上下文中的出现概率而生成的。skip-gram和CBOW是用于训练Word2Vec模型的两种不同的算法,它们都可以用来生成单词向量。
在使用Word2Vec模型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时,可以使用余弦相似度算法来计算单词向量之间的相似度。例如,可以使用余弦相似度算法来寻找与给定单词最相似的其他单词,或者用来比较两个文本之间的相似度。
需要注意的是,Word2Vec模型和余弦相似度算法在不同的级别上操作。Word2Vec模型生成单词向量,而余弦相似度算法用于比较单词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因此,它们通常被结合使用来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任务。
from gensim.models import Word2Vec
model = Word2Vec(dwc, sg=1, vector_size=100, window=5, min_count=1, negative=3, sample=0.001, hs=1,
workers=4)
Word2Vec模型有着众多参数,这里仅介绍用到的一部分,详情见官方文档
参数名 | 值 | 描述 |
---|---|---|
sg | {0, 1}, 可选 | 训练算法:1为skip-gram;否则为CBOW |
vector_size | int, 可选 | 单词向量的维数 |
windows | int, 可选 | 句中当前单词和预测单词之间最大距离 |
min_count | int, 可选 | 忽略总频率低于此值的所有单词 |
negative | int, 可选 | 如果>0,将使用负采样,负的int指定应绘制多少个“噪声词”(通常在5-20之间)。如果设置为0,则不使用负采样 |
sample | float, 可选 | 用于配置被随机采样的高频词,有效范围:(0,1e-5) |
hs | {0, 1}, 可选 | 如果为1,则分层softmax将用于模型训练。如果0,且负值为非零,则将使用负采样 |
workers | int, 可选 | 使用这些工作线程来训练模型(相当于多核机器的更快训练)。 |
保存/加载训练结果
model.save('model.dat') # 保存模型
model = Word2Vec.load('model.dat') # 加载模型
计算相似度
limit = 0.99 # 相似度阈值
k = len(dwc)
st = [] # 意为Similar Title
for i in range(k):
for j in range(i + 1, k):
sim = model.wv.n_similarity(dwc[i], dwc[j]) # 计算两个标题间的相似度
if sim > limit: # 相似度高于阈值的加入结果
temp = [dwc[i], dwc[j], sim]
st.append(temp)
for i in st:
print(i)
部分结果如下:
['卷积,神经网络,人脸识别,研究', '双目,测距,机器人,研究', 0.99172336]
['P2P,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设计,研究', '部队,数字化,营区,设计,实现', 0.9933342]
['P2P,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设计,研究', '属性,环,签密,NDN,敏感,信息,保护,方案', 0.99131924]
['P2P,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设计,研究', '社交,关系,流行病,传播,免疫,机制,研究', 0.9944775]
['P2P,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设计,研究', 'WSN,节能型,数据压缩,方法,研究', 0.99563485]
编辑距离相似度算法
算法介绍
编辑距离相似度算法是一种计算两个字符串之间相似度的方法,常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等领域。
编辑距离相似度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计算两个字符串之间的最小编辑次数,作为它们的相似度。两个字符串之间的最小编辑次数越少,它们的相似度就越高;反之,如果两个字符串之间的最小编辑次数越多,它们的相似度就越低。
import Levenshtein
limit2 = 5 # 相似度阈值
k = len(dwc)
st2 = dict()
for i in range(k):
for j in range(i + 1, k):
title1 = ''.join(dwc[i])
title2 = ''.join(dwc[j])
sim = Levenshtein.distance(title1, title2)
if sim < limit2: # 相似度低于阈值的加入结果
key = title1 + ' ' + title2
st2[key] = sim
sim_rk = sorted(st2.items(), key=lambda x: x[1]) # 根据相似度增序排序
for i in sim_rk:
print(i)
结果如下:
('稀疏,表示,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稀疏,表示,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0)
('稀疏,表示,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稀疏,表示,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1)
('稀疏,表示,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稀疏,表示,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1)
('自,适应,有限元,方法,三维,相场,模型模拟,研究 自,适应,有限元,方法,相场,模型模拟,研究', 3)
('多,特征,融合,粒子,滤波,跟踪,算法,研究 特征,适应,融合,粒子,滤波,跟踪,算法,研究', 4)
('模糊,软集,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软集,理论,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4)
总结
在Python中,使用这两种算法能够简单实现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