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ree和B+Tree

(一)、B-Tree(平衡多路查找树)

B-Tree是为磁盘等外存储设备设计的一种平衡查找树。
系统从磁盘读取数据到内存时是以磁盘块(block)为基本单位的,位于同一个磁盘块中的数据会被一次性读取出来,而不是需要什么取什么。
InnoDB存储引擎中有页(Page)的概念,页是其磁盘管理的最小单位。InnoDB存储引擎中默认每个页的大小为16KB
而系统一个磁盘块的存储空间往往没有这么大,因此InnoDB每次申请磁盘空间时都会是若干地址连续磁盘块来达到页的大小16KB。InnoDB在把磁盘数据读入到内存时会以页为基本单位,在查询数据时如果一个页中的每条数据都能有助于定位数据记录的位置,这将会减少磁盘I/O次数,提高查询效率。
B-Tree结构的数据可以让系统高效的找到数据所在的磁盘块。


为了描述B-Tree,首先定义一条记录为一个二元组[key, data] ,key为记录的键值,对应表中的主键值,data为一行记录中除主键外的数据。对于不同的记录,key值互不相同。

一棵m阶的B-Tree有如下特性:

1)每个结点最多有m-1个关键字。

2)根结点最少可以只有1个关键字。

3)非根结点至少有Math.ceil(m/2)-1个关键字。

4)每个结点中的关键字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个关键字的左子树中的所有关键字都小于它,而右子树中的所有关键字都大于它。

5)所有叶子结点都位于同一层,或者说根结点到每个叶子结点的长度都相同。

总之,一个3阶的B-Tree如图所示:

每个节点占用一个磁盘块的磁盘空间,一个节点上有两个升序排序的关键字和三个指向子树根节点的指针,指针存储的是子节点所在磁盘块的地址。两个关键词划分成的三个范围域对应三个指针指向的子树的数据的范围域。
以根节点为例,关键字为17和35,P1指针指向的子树的数据范围为小于17,P2指针指向的子树的数据范围为17~35,P3指针指向的子树的数据范围为大于35。

模拟查找关键字29的过程:

1. 根据根节点找到磁盘块1,读入内存。【磁盘I/O操作第1次】
2. 比较关键字29在区间(17,35),找到磁盘块1的指针P2。
3. 根据P2指针找到磁盘块3,读入内存。【磁盘I/O操作第2次】
4. 比较关键字29在区间(26,30),找到磁盘块3的指针P2。
5. 根据P2指针找到磁盘块8,读入内存。【磁盘I/O操作第3次】
6. 在磁盘块8中的关键字列表中找到关键字29。
分析上面过程,发现需要3次磁盘I/O操作,和3次内存查找操作。由于内存中的关键字是一个有序表结构,可以利用二分法查找提高效率。而3次磁盘I/O操作是影响整个B-Tree查找效率的决定因素。B-Tree相对于AVLTree缩减了节点个数,使每次磁盘I/O取到内存的数据都发挥了作用,从而提高了查询效率。

(二)、B+Tree
B+Tree是在B-Tree基础上的一种优化,使其更适合实现外存储索引结构,InnoDB存储引擎就是用B+Tree实现其索引结构。

从上一节中的B-Tree结构图中可以看到每个节点中不仅包含数据的key值,还有data值。而每一个页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如果data数据较大时将会导致每个节点(即一个页)能存储的key的数量很小,当存储的数据量很大时同样会导致B-Tree的深度较大,增大查询时的磁盘I/O次数,进而影响查询效率。在B+Tree中,所有数据记录节点都是按照键值大小顺序存放在同一层的叶子节点上,而非叶子节点上只存储key值信息,这样可以大大加大每个节点存储的key值数量,降低B+Tree的高度。

B+Tree相对于B-Tree有几点不同:
1. 非叶子节点只存储键值信息(key),数据记录(data)都存放在叶子节点中。
2. 所有叶子节点之间都有一个链指针。
将上一节中的B-Tree优化,由于B+Tree的非叶子节点只存储键值信息,假设每个磁盘块能存储4个键值 及指针信息,则变成B+Tree后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通常在B+Tree上有两个头指针,一个指向根节点,另一个指向关键字最小的叶子节点,而且所有叶子节点(即数据节点)之间是一种链式环结构。因此可以对B+Tree进行两种查找运算:一种是对于主键的范围查找和分页查找,另一种是从根节点开始,进行随机查找。

可能上面例子中只有22条数据记录,看不出B+Tree的优点,下面做一个推算:

InnoDB存储引擎中页的大小为16KB,一般表的主键类型为INT(占用4个字节)或BIGINT(占用8个字节),指针类型也一般为4或8个字节,也就是说一个页(B+Tree中的一个节点)中大概存储16KB/(8B+8B)=1K个键值(因为是估值,为方便计算,这里的K取值为〖10〗^3)。也就是说一个深度为3的B+Tree索引可以维护10^3 * 10^3 * 10^3 = 10亿 条记录。

改为:假设一行记录大小为1K,每个叶子节点存的记录数为:16K/1K = 16,因此,高度为3的B+Tree索引可以维护10^3 * 10^3 * 16 =1.6 * 10^7 条记录。

实际情况中每个节点可能不能填充满,因此在数据库中,B+Tree的高度一般都在2~4层。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在设计时是将根节点常驻内存的,也就是说查找某一键值的行记录时最多只需要1~3次磁盘I/O操作。

 

BTree和B+Tree的插入、删除操作

BTree和B+Tree的插入、删除操作差不多一样
插入:像二叉搜索树一样插入,如果结点个数超过m-1,就分裂:把中间结点作为父结点,两个的结点子树
删除:
BTree: 删除结点
B+Tree: 删除叶子结点
若结点key个数小于Math.ceil(m-1)/2 – 1,若兄弟结点有富余,则向兄弟结点借;如果没有富余,将当前结点与兄弟结点合并成新结点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nullzx/p/8729425.html

https://www.cnblogs.com/vianzhang/p/7922426.html

posted @ 2022-02-05 12:08  zeroingToOne  阅读(1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