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心得1
写在最首:
一直想静下心来看看道德经,以下是我的心得,不定时更新,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
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
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心得]
这章阐述了“道”这个概念。道,个人理解为宇宙的原动力。
[摘录]
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
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
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心得]
这章主要说的是对立统一的概念并引申为自然界普遍的道理,并且引出了无为之说。
[摘录]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要按照
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
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
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
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
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心得]
感觉有点小国寡民,愚民之策,要知道没有文化是很可怕的,不赞同这观点。
[摘录]
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
“无为”境界。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是都要不断地发展提高,
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
矛盾突出,这是出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
这也有他进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