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模式

模式定义:外部与一个子系统的通信必须通过一个统一的外观对象进行,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外观模式:

  • Facade: 外观角色,是模式的核心,被客户client角色调用,知道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同时根据客户角色已有的需求预订了几种功能组合
  • SubSystem:子系统角色,实现子系统的功能,并处理由Facade对象指派的任务。对子系统而言,facade和client角色是未知的

 

举个栗子,导航页面就是典型的外观模式,但实际应用场景下的systemA,systemB,systemC职责应该完全不同。

优点:

  • 对客户屏蔽子系统组件,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容易。通过引入外观模式,客户代码将变得很简单,与之关联的对象也很少。
  • 实现了子系统与客户之间的松耦合关系,这使得子系统的组件变化不会影响到调用它的客户类,只需要调整外观类即可。
  • 降低了大型软件系统中的编译依赖性,并简化了系统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移植过程,因为编译一个子系统一般不需要编译所有其他的子系统。一个子系统的修改对其他子系统没有任何影响,而且子系统内部变化也不会影响到外观对象。
  • 只是提供了一个访问子系统的统一入口,并不影响用户直接使用子系统类。

缺点:

  • 不能很好地限制客户使用子系统类,如果对客户访问子系统类做太多的限制则减少了可变性和灵活性。
  • 在不引入抽象外观类的情况下,增加新的子系统可能需要修改外观类或客户端的源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

实例:

class SystemA:
    def funcA(self):
        print("funcA")


class SystemB:
    def funcB(self):
        print("funcB")


class SystemC:
    def funcC(self):
        print("funcC")


class Facade:
    def __init__(self):
        self._a = SystemA()
        self._b = SystemB()
        self._c = SystemC()

    def funcA(self):
        self._a.funcA()

    def funcB(self):
        self._b.funcB()

    def funcC(self):
        self._c.funcC()


if __name__ == "__main__":
    facade = Facade()
    facade.funcA()
    facade.funcB()
    facade.funcC()

  

 

posted @ 2019-02-12 10:15  家迪的家  阅读(24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