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论语》、《大学》、《孙子兵法》等等这类传统文化是挺感兴趣的,问题在于这类古文,往往自己读的一知半解,昏昏欲睡,读完之后呢,似有似无,好像学到了,又好像啥也没学到,久而久之,听之任之。其实,好好读一读学一学先贤的文章思想,还是很有益处的。
这本书是后来在知乎上从一个答主的回答中无意看见的,在网上看了一些很是喜欢,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打算把作者的一系列讲透都慢慢读完(目前在看《华杉讲透论语》),这本书看完了,在这里做个笔记,方便自己复习查阅。
推荐指数:★★★★★
首先说说作者华杉,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挺厉害的一个人或者说企业家,这本书的优点在于:
1、作者结合了古今中外的战争案例以及自身的体悟给出了很多切实中肯的道理,深入浅出,由浅而深。
2、参考古今:这本书参考了曹操、杜牧、陈皞、郭化若(黄埔军校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等十一家的注解而成。说实话,不读这本书还真不知道杜牧有注解过《孙子兵法》,就知道他是个诗人(囧)。
下面就是一些个人觉得有所增益的语句了,这里只是摘选一下,建议还是找到本书从头到尾好好看一看。
第一章 计篇第一
1、开篇明义,首先这个“计”,是计算的计,不是诡计的计。计算什么?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其实也就是胜算。这里诸葛亮成了反面教材。
文摘:
诸葛亮的计,恰恰是奇谋巧计的计,不是“五事七计”的计。用孙子的“五事七计”去衡量,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天、地、将、法,他哪一条swot分析能胜过魏国?但他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情结,兴师动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尸横遍野。他要做的事,是唯有冒险,以侥幸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谨慎之人,不打无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当初又何必发兵呢?
所以诸葛亮之计,计得糊涂。
那为什么在民间诸葛亮那么有名,人人喜爱呢?因为有故事。奇谋巧计,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而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
《孙子兵法》也专文强调了这一点,所谓“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就是看似平淡无奇,没故事,这也是我们学习《孙子兵法》,重点要学的,于外行看上去,一点热闹也没有的地方,看到内行的大门道,学到内行的真本事。
2、将者,智信仁勇严。
摘选:
做领导的,不要只关注事,要关注人。不要事情办好了就万事大吉了,要对在办这事的过程中,你手下每个人发挥了什么作用都非常清楚,并能作出奖惩,你的事才能越办越好。
3、兵者,诡道也。
1)不能等待,有巨大的性格缺陷。安史之乱,哥舒翰守潼关。
2)一战而定,是真英雄。李牧击匈奴。
3)曾国藩专门说过领导者要独立承担决策责任的问题。因为成败无定,不光是定计的问题。白登山之围、官渡之战、削藩(六国之乱、靖难之役、平三藩)。
4)戒贪、戒急、戒忿。
5)趋利和避害,至少应该是相当的。见小利而忘害。
文摘:
我们经常看到人,去做一些利益极小,而隐患极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那利马上可以得到。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却不可救药地认为“不一定”。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骗局,可不是别人来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自己会骗自己。
人哪,只要一看到利,就会开足马力拼命骗自己:拿吧!没事的!不要让你的欲望来左右你对利害的判断。
6)真正重要的工作就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
7)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吕蒙取关羽、关羽大意失荆州。
文摘:
刘备之败,实败于关羽。荆州一失,就决定了刘备在统一天下的竞争中已经出局。因为荆州才是他逐鹿中原的门票。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在蜀北汉中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万山丛中,他哪里杀得出来?运粮还得靠木牛流马的神话。
至于关羽之死直接导致张飞、刘备的相继死去,三兄弟时代结束,也是令人扼腕。
关羽是典型的百战百胜,一败而亡。《孙子兵法》说,真正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因为善战者不打那么多仗,只打容易的仗,不打跌宕起伏的仗,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都是讲给老百姓听的,关羽则恰恰和孙子的胜将标准相反,他威名赫赫,在民间是集道德、智慧、武功于一身的千古第一人,而在专业人士看来,关羽实误国之臣也。
8)本谋和初心。
文摘:
所以佛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谋和初心,是我们每天、每事,要对照检核的,要拒绝冲动,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第二章 作战第二
1、拙速。准备要慢,动手要快。
文摘:
“拙速”,曾国藩把它体会为“不疾而速”。从战略来说,从人生道路来说,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二十年你就超过所有人。功夫都在平时,都在基本面。
2、先避害,后趋利。三家分晋。
文摘: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
经营和打仗一样,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其实比打仗的胜算还低十倍。因为打仗就是两方打,不是你胜就是我胜,经营是你不知道跟谁在打。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们不要一脸无辜:“怎么会这样?”不能“成功了都是自己伟大,失败了那是环境变化”。环境本来没义务等我,先能避害,然后才可趋利。因为利今天没有,明天还可以再图。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彻底出局。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为什么我们的趋利意识总是百倍于避害意识呢?主要是因为侥幸心理,赌一把。有人说,大不了重新来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史玉柱的命,出局了就没法重来了,因为那牌局里的人都不白给,你手里没牌了,拿什么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