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搞”懂HTTPS协议15之安全的定义
前面我们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HTTP在性能上的改进,从1.0到1.1,再到2.0、3.0,HTTP通过替换底层协议,解决了一直阻塞性能提升的队头阻塞问题,在性能上达到了极致。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HTTP在安全上都做了哪些事情,HTTPS是如何帮助HTTP解决安全问题的。
那为什么要有HTTPS呢?其本质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之前说过的哈,因为HTTP是不安全的。它明文的特点,虽然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整个报文的传输过程中,任何人都能在链路中访问、截获、修改或者伪造请求/响应的数据。
比如,就拿前两篇文章讲的代理服务。它作为 HTTP 通信的中间人,在数据上下行的时候可以添加或删除部分头字段,也可以使用黑白名单过滤 body 里的关键字,甚至直接发送虚假的请求、响应,而浏览器和源服务器都没有办法判断报文的真伪。
这对于网络购物、网上银行、证券交易等需要高度信任的应用场景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如果没有基本的安全保护,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就根本无从谈起。
对于安全性不那么高的门户网站、新闻网站、视频网站等,也可能会在页面中嵌入广告,分流用户,致使网站损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危害性更大,不知不觉,你的隐私信息就被泄露,甚至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
我们想象一下,就像《三体》小说中的黑暗森林定义,他人即地狱,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可靠,不可信的。
所以,保证HTTP报文的数据安全,成了一件必然且急迫的事情。
一、安全的定义
首先,我们想要建立安全,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安全。那什么样的通信过程才算是“安全”呢?
通常认为,如果通信过程具备了四个特性,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这四个特性是: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和不可否认。
机密性(Secrecy/Confidentiality),是指对数据的保密,只能由可信的人访问,对其他人是不可见的”秘密“,简单的说就是不能让不相关的人看到不该看的东西。比如战争时代,电台传递的信息都是加密的,然后传递的终端的接收人里会有个密码本,根据密码本来解密传递的加密信息,如果这个密码本被敌军获取或者破解,你的策略和方针就毫无秘密可言。
完整性(Integrity),也叫做一致性,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不多也不少,”完完整整“的发送给对方。机密性虽然可以保证让数据保密,但是并不能防止数据被改动,假如黑客在获取大量加密数据后,通过碰撞碰撞出某些关键字,那么黑客就可以替换其中一部分数据,或者调整顺序,破坏通信数据的可靠性。
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是指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也就是”怎么证明你真的是你“,保证消息之发送给可信的人。如果通信时另外一方是一个假冒网站,那么数据再保密再完整也没用,黑客完全可以使用冒充的身份套出各种信息,加密不加密,完整不完整,没啥意义,因为你最终的接收人就是不可靠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怎么证明你是你呢?嗯……身份证呗。我们后面就会详细的说一下网站的身份证是如何工作的。
不可否认(Non-repudiation/Undeniable),也叫做不可抵赖,意思是不能否认已经发生过的行为,不能说话不算数,不认账。
使用前三个特性,可以解决安全通信的大部分问题,但是如果缺少了不可否认,那通信的事务的真实性就得不到保证,有可能出现说话不负责的情况。
所以,只有同时具备了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不可否认四个特性,通信双方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安全。
二、What is HTTPS?
那什么是HTTPS?一句话,就是为HTTP增加了安全通信的四大特性。
其实HTTPS特别简单,RFC文档只有7页,里面规定了新的协议名https,默认端口号是443,至于其它的请求-应答模型、报文结构、请求方法、URI、头字段、连接管理等等都完全沿用HTTP,没有任何新的东西。
也就是说,HTTPS除了在安全上的改进,它拥有HTTP一切的优缺点,一模一样,没区别。
那HTTPS是如何做到安全的四大特性的呢?嗯……就是多出来的那个S。
它把HTTP下层的传输协议由TCP/IP换成了SSL/TLS,由”HTTP over TCP/IP“变成了”HTTP over SSL/TLS“,让HTTP运行在了安全的SSL/TLS协议上,收发报文不再使用Socket API,而是调用专门的安全接口。
所以说,其实HTTPS并没有啥特别的地方,全是靠SSL/TLS来支持。我们只要学会了SSL/TLS,HTTPS自然就手到擒来了。
三、What is SSL/TLS
SSL即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在OSI模型中处于第5层,也就是会话层,由网景公司于 1994 年发明,有 v2 和 v3 两个版本,而 v1 因为有严重的缺陷从未公开过。
SSL 发展到 v3 时已经证明了它自身是一个非常好的安全通信协议,于是互联网工程组 IETF 在 1999 年把它改名为 TLS(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正式标准化,版本号从 1.0 重新算起,所以 TLS1.0 实际上就是 SSLv3.1。
到今天 TLS 已经发展出了三个版本,分别是 2006 年的 1.1、2008 年的 1.2 和2018年的 1.3,每个新版本都紧跟密码学的发展和互联网的现状,持续强化安全和性能,已经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中的权威标准。
目前应用的最广泛的 TLS 是 1.2,而之前的协议(TLS1.1/1.0、SSLv3/v2)都已经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各大浏览器即将在 2020 年左右停止支持,所以接下来的讲解都针对的是 TLS1.2。
TLS 由记录协议、握手协议、警告协议、变更密码规范协议、扩展协议等几个子协议组成,综合使用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身份认证等许多密码学前沿技术。
浏览器和服务器在使用 TLS 建立连接时需要选择一组恰当的加密算法来实现安全通信,这些算法的组合被称为“密码套件”(cipher suite,也叫加密套件)。
其实 TLS 的密码套件命名非常规范,格式很固定。基本的形式是“密钥交换算法 + 签名算法 + 对称加密算法 + 摘要算法”,比如”ECDHE-RSA-AES256-GCM-SHA384“的密码套件的意思就是:
“握手时使用 ECDHE 算法进行密钥交换,用 RSA 签名和身份认证,握手后的通信使用 AES 对称算法,密钥长度 256 位,分组模式是 GCM,摘要算法 SHA384 用于消息认证和产生随机数。”
四、还要说一下OpenSSL
聊完了TLS,我们就不得不谈一下OpenSSL,它是一个著名的开源密码学程序库和工具包,几乎支持所有公开的加密算法和协议,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许多应用软件都会使用它作为底层库来实现 TLS 功能,包括常用的 Web 服务器 Apache、Nginx 等。
OpenSSL 是从另一个开源库 SSLeay 发展出来的,曾经考虑命名为“OpenTLS”,但当时(1998 年)TLS 还未正式确立,而 SSL 早已广为人知,所以最终使用了“OpenSSL”的名字。
由于 OpenSSL 是开源的,所以它还有一些代码分支,比如 Google 的 BoringSSL、OpenBSD 的 LibreSSL,这些分支在 OpenSSL 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老旧代码,也增加了一些新特性,虽然背后有“大金主”,但离取代 OpenSSL 还差得很远。
五、小结
本篇,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通信的四大特性,这个东西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后面的学习都是基于此的TLS实现。我们还了解了其实HTTPS的核心就是S,而S其实就是SSL和TLS,而SSL又是TLS的前身,所以根本的学习,就来到了TLS。而OpenSSL就是TLS的具体实现。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Zaking,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zaking/p/1711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