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x99

导航

 

我的第一次根本不需要半个小时,就写出了能适应各种打折的情况的代码。然而它是面向过程的。
然后强迫自己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写出了第二个代码,写的过程中,我真的天真地设想,正常收费的一个类,打折的一个类,突然想到书中的一句话:并不是类越多越好,才悬崖勒马,打折的只写一个类。不过,以我的观点,这种用类的代码比面向过程的差多了(初学者与高手的区别就在这里)。

加类后,代码运行结果不对了,我开始找如何在命令行调试的代码,结果找到了cordbg.exe,我计算机上没有安装,从其它人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8\SDK\v2.0\Bin里拷来cordbg.exe与MdbgCore.dll。路径中加入该路径,就可以使用了。编译程序时,csc后面也要加上/debug,这时会生成.pdb文件。
以下列出我有用到的几个命令:
sh
列出最近的几行代码
sh 18
列出18行代码
b 12
设置第12行为断点
del
清除断点
g
执行到断点
n
执行下一步
si
进入代码
p
打印出局部变量的值
其它可以参考:http://pangzi.blogchina.com/blog/377577.html
后来才发现,我在第一章的代码就已经不对了。

简单工厂模式的问题:类多,关系复杂,(父类,各种子类,工厂类,取名我都要想半天),仍然使用switch,参数给的顺序要正确,事实上没有解决如果更新后,要在各个计算机上重新安装的问题。它只是利用定义时使用父类(这样接口相同),然后创建时使用具体子类(这样实现方法不一致),然后实现不改动类,而只增加类。其实不要工厂类也是可以的。写出了代码2-2.cs,不用工厂类。但后来又发现,不用工厂类,造成增加打折类型时,客户端代码要改(一边是已有的打折类型不让更改,另一边是客户端不让更改,要求可真多,总之就是稳定后的东西不允许更改)。最后我还是老实地使用工厂类实现一下看。不过这次要试一下分开编译的可能性。
试的结果为,如果代码分成两个文件来写,第一次要编译基础的类,用如下命令:
csc /target:library 2-32.cs
第二次要编译Main的程序,用如下命令
csc /res:2-32.dll 2-31.cs
如果代码分成三个文件来写,第一次用的命令相同,第二次是要编译工厂类的代码,则要保证第一次的类为PUBLIC性质,然后用如下命令编译第二次
csc /reference:2-32.dll /target:library 2-33.cs
第三次要编译Main,用如下命令
csc /reference:2-32.dll,2-33.dll 2-31.cs

然后,我们现在假设商场要收塑料袋的钱,就是打好折后的钱再加1元,我们改了2-32.cs,用csc /target:library 2-32.cs重新编译,然后再运行2-31,结果就正确了。太高兴了。
各个文件的大小为:2-31.exe 3.5K 2-32.dll 3.5k 2-33.dll 3k
后来,我把三个文件放在一个文件中2-3.cs,再编译成一个exe,大小为4k。

现在不用工厂了,改用策略了,context是环境,上下文的意思,而content才是内容的意思。我开头看不出工厂与策略的区别,以为是文字游戏,后面作者指出不一样的地方,才感觉到策略的好处。即“简单工厂模式需要让客户端认识两个类,父类与工厂类,而策略模式与简单工厂结合的用法,客户端就只需要认识一个类策略类就可以了,耦合更加降低。这使得具体的收费算法彻底地与客户端分离,连算法的父类都不让客户端认识。”。甜头是有了,但实际写起来时才发现上当了,原来,父类的各个属性,都要通过get/set来实现,父类的方法,都要写一个对应的来实现。所以,感觉还不是很好。

策略模式的其它优点,可以理解,但还用不上:一:抽象出父类,就是说,如果先有单独的子类,后面因为要用策略,所以必须产生父类,这样大家就共同推举出了一个父亲。二:每个算法都有自己的类,可以单独测试,(但别人不是也有这种优点吗?)。三:策略模式可以用来封装任何类型的规则。

posted on 2008-07-16 03:21  yzx99  阅读(237)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