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一些文学常识总结

总结一下遇到的文学常识

1.阡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阡陌”古时指田间的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由此引申下来又有街道、道路、田野的意思。
例如: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里“陌上”指田野上。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这里的“陌”指街道的意思。

2.相如赋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字面意思是“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这里的“相如赋”指《长门赋》,相传是司马相如所作。
“金屋藏娇”讲述汉武帝与陈阿娇的爱情故事已经脍炙人口。传闻陈阿娇失宠被贬至长门宫时,每天郁郁寡欢,听闻司马相如作文最工,便携百两黄金请求作赋,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武帝读此赋后,大为感动,陈皇后遂复得宠。
至于序言提及武帝的谥号,司马相如不可能知道,且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汉武帝对陈皇后复幸之事。所以有人认为《长门赋》并不是司马相如所作。但无论是谁所作,“相如赋”这个典故已经流传开来了。

3.五花马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当初背的时候一直有疑问,“五花马”是什么马?后在网上搜索得知,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马”,亦称“五花 ”。

4. 众口铄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国语·周语下》
铄:熔炼金属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

5.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周公”是谁,为什么要“吐哺”?
据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谓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
《短歌行》用“周公吐哺”这个典故表达诗人渴求天下贤才的心情。

6.以汉代唐

“以汉代唐”是唐诗中频繁出现的艺术手法,借用汉朝的人事,来指代当朝的人事。
例如: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长恨歌》
众所周知《长恨歌》是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开篇第一句却是“汉皇”,看似是在写汉武帝刘彻,实际上是指唐玄宗李隆基迷恋美色而误国所作所为。
又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这里的“汉宫”实际上是唐朝的皇宫,“五侯”本意是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但在这里也是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日暮,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寒食节禁火是传统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在我国古代,下笔行文时对当代君主以及所尊敬的人不得直称其名,而必须用其它方法称呼。这种严格的“避讳”,使得诗人不便直陈其事,而讽刺、暴露一类的诗篇则更不能指名道姓直述胸臆了。所以诗人们就采用了明说汉实指唐的借代手法,用超越时空的联想手法来创造一种意境——诗中写汉是虚,诗外之意指唐才是实。

7.巫山云雨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游泳》
这里的“巫山云雨”,是指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楚国大辞赋家宋玉和楚襄王云游巫山三峡时,楚襄王望着天上的云千变万化,问宋玉这是什么云气。宋玉回答,之前楚怀王游历巫山高唐时,白天劳累,疲困入睡,梦见一个女子,说:‘我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听说大王游览高唐观,愿为你侍寝。’于是先王就与她同寝,离开时告辞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翻译就是:’我住在巫山南面险峻的高山,早上化作灿烂的云霞,傍晚变成霏微的烟雨。朝朝暮暮,就生活在阳台之下。’楚襄王早晨起来观看,景色果然和神女所说一模一样。自此,天下的人对巫山云雨便开始了疾迷遐想。
因此“巫山云雨”本意并不是男女欢合,楚襄王只是“巫山云雨”这个故事的听者。认为楚襄王与神女有过关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错误。但由于年代久远,流传久远,后人误解其义,现在常用于形容男欢女爱。

8.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
蒹:没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蒹葭”指芦苇。

9.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为什么说“红豆最相思”,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引用为相思之意。

10. 鲈鱼堪脍,季鹰归未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有关“鲈鱼堪脍”的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寄鹰,为人纵放不拘,而有才名,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合自己的想法,怎么能够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来当官呢”,于是弃官还乡。后用“鲈鱼堪脍”来比喻不为一时的名利而使自己不快乐。
“季鹰归未”中季鹰指张翰,“未”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直译为“张季鹰回来了吗?”
词人辛弃疾写这首词,反用典故,“不要和我说什么’鲈鱼堪脍’,我怎会像张季鹰一样随随便便就弃官归乡了呢?”言外之意就是,“虽然我漂泊江南,不免有思乡之意,但也绝不会像季鹰一样,因为南宋抗金大业还没有完成。”

11.倾国倾城、姗姗来迟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歌》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李夫人歌》
有关这两个典故,都是出自同一个爱情故事。汉武帝刘彻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莫过于李夫人。相传在一次宴会上,汉武帝与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在一次宫廷宴会上,让李延年演唱了《李延年歌》,听罢感慨:“世间哪里有倾国倾城的美人呢!”,平阳公主便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是柔情万种美若天仙。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李延年也更加得到宠幸。
倾:指颠覆
“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
“我难道不知道这样美丽的女子会让城邦颠覆吗?但是这样的女子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有了。”
后来,汉武帝宠幸了李夫人很长一段时间。李夫人病重时,汉武帝亲自去探望,李夫人却蒙着被子,不让汉武帝看到她的脸。无论汉武帝再三要求,李夫人都不肯见他一面。汉武帝一气之下起身离开了,但他却不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不久李夫人就去世了,汉武帝思念不已,千方百计想见李夫人一面。他找来招魂方士,设坛作法,只见李夫人的身影隐约浮现在帷纱帐后,姿态袅娜还带着几丝啜泣,汉武帝急忙上前拨开帷帐,李夫人身影又翩然消失了。汉武帝便惆怅地作下这首《李夫人歌》,每每想念李夫人时,就命人演唱。
姗姗:形容步态轻缓从容的样子

12.画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典故最早出自班婕妤。班婕妤出身名门世家,汉成帝即位后,她被选入后宫,不久得宠,赐封“婕妤”。汉成帝曾经邀请班婕妤同乘一架辇车,但遭到了拒绝。她说:“古代留下的图画中,贤明的君主身边皆是名士,而亡国之君,像纣、周幽王身旁是才是妃子同座。如今我与大王同辇,岂不是害您成为亡国之君吗?”此事很快传到了太后耳中,太后对此大为赞赏,称赞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但汉成帝不是楚庄王,他贪好酒色,自从赵飞燕姐妹入宫后,班婕妤便受到冷落。而赵氏姐妹入宫后为了争宠,皇后和班婕妤首当其冲。她们设局“巫蛊”案,陷害许皇后和班婕妤利用巫术诅咒后宫妃嫔,还咒骂皇帝。汉成帝盛怒之下,将许皇后废除,并且对班婕妤严厉拷问。虽然在班婕妤的机智作答和念及往日情分上,汉成帝没有过分追究此事,但是赵飞燕姐妹还是不依不饶的排挤她。为了免受波及,班婕妤激流勇退,主动请求前往长信宫侍奉太后,从此后半生都在此度过。在长信宫中,班婕妤感慨年华老去,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怨歌行》(又称《团扇》)
她将自己比作洁白如雪的团扇,在炎热的夏季陪伴在君王的怀袖之中形影不离,而又时常担忧惧怕秋天的到来:当凉风夺走炎热,作为团扇的命运,不过是被丢弃在一旁罢了。只是一场秋风过,班婕妤与君王的爱情就此断绝。
“团扇”又称“秋扇”、“画扇”、“纨扇”,班婕妤自此创造了“团扇”的意象,屡次出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歌中,用以表达女性在爱情中的弃妇失落之情。后又被引申为表达仕途上的失意之情,例如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刘禹锡《团扇歌》等。

posted @ 2021-10-12 12:09  yyyz  阅读(21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