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ion:Keep-alive详解
先看几个名词解释:
http无状态协议:
无状态协议是指http协议本身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功能,服务器不知道浏览器的状态。通俗的即使你登录了,去访问同一个网站的不同网页,服务器都不会知道你是谁,如果需要记录登录用户的信息,用户操作,用户行为等数据需要使用cookie或session来存储。
keep-alive:
从HTTP/1.1起,浏览器默认都开启了Keep-Alive,保持长连接特性,客户端和服务器都能选择随时关闭连接。简单说,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TCP连接。但是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
误解:无状态不代表HTTP不能保持TCP连接,更不能代表HTTP使用的是UDP协议(无连接)。即使http在无状态下,只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头部信息connection:keep-alive,则在有效期内他们使用同一条TCP连接。
举例说明:
一次请求了5个接口,如果开启HTTP持久连接,则此 5个请求走同一条 TCP 连接,走同一条 HTTP 流。5 秒之内的所有请求都复用此 TCP 连接。当 5秒钟之内没有其他请求后,此连接断开。(一条长连接)
如果不是HTTP持久连接,则此 5个请求需要发起 5条 TCP 连接(包括三次握手等),HTTP 请求后立刻断开,TCP 连接根据 操作系统 的释放规则进行释放。(5条短连接)
优点:TCP 连接数比较少,所以随之而来和 TCP 相关的优点全都来了。其实和 HTTP 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大幅降低服务器端因大量新建 TCP 连接造成的 CPU负载,以及 TCP 传输相关的拥塞控制问题。
缺点:这个协议是为 HTTP1.1 而存在的,已经不完全适合现有的网络状况。以前带宽小,瞬时请求高,所以用这个方法降低 TCP 新建。但现在带宽大,并发高。如果 HTTP 服务存在长轮训或较长间隔请求,而且超过 Keep-Alive 的设置(比如 Keep-Alive 5 秒,但轮训周期是 6 秒),则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无用途连接,白白占用系统资源。
所以具体是否设置 Connection: Keep-Alive ,以及后续 Keep-Alive 的参数设置,需要根据你网站业务来合理规划。
PS: HTTP 2 没有这玩意,用的是更先进的直接基于TCP层次的连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