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变到质变,区块链发展的下一阶段是什么?

  从量变到质变,区块链发展的下一阶段是什么?

  大家好,硅谷洞察又来给大家送福利了,今天带来的新书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通证经济》,大家都知道最近区块链有多火,那么区块链发展的下一阶段是什么呢?快来看看本书简介吧~

  比特币或者说区块链诞生之初,只是少数人的玩具,仅在一部分朋克社区和技术极客之间被讨论。经过时间的累积和认知的普及,区块链领域的积淀日渐深厚,具备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力量。

  从点对点交易到智能合约再到泛区块链应用的生态模型,区块链以递进式的进程不断发展,这同时也是区块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推进过程。那么,我们不禁会发问,区块链之后是什么呢?会是通证经济吗?

  通证的概念起源及其简单定义

  通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互联网时代,通证最初是指登录验证的令牌;后来到以太坊ERC20(一种代币开发标准)出现后,通证发展为可以在交易所直接交易的资产;现如今,当“通证”由“Token”翻译而来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时,第三阶段到来了,通证的内涵也进一步扩大化。

  目前,通证的定义是“可流通的凭证”或者 “可流通的加密数字凭证”。我们可以看到,在区块链发展的较初级阶段,通证还未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对于通证的了解也相对片面。在那段时期,人们对于通证的普遍认知总是与代币相关联。

  到了区块链蓬勃发展的今天,通证终于拥有了更符合其特性的定义。人们开始将可流通的凭证拆开来看待,首先是可流通,其次才是凭证。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可流通。说到可流通,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货币了,货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广泛的流通手段,相比货币,通证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通证自然不是货币,但在通证经济的生态中,它既是价值传递、价格发现的介质,又能作为对标现实的价值体系。对于通证与货币的关系,我们也将在后文中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其次,我们来聊一聊凭证。凭证可以理解为权益,它是一种证明手段,更是一种社会共识,同时又代表着相应的价值。由于通证经济是以区块链作为技术载体的,所以保证了它作为凭证的可识别和防篡改特性。同时,通证的凭证范围相当广,无论是一只股票还是一栋房产,抑或是个人信用、权利,都可以作为通证登记在区块链上。

  关系网:通证、代币、数字货币、区块链

  通证是区块链发展到高阶生态的产物,通证经济则是通证基于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推进的结果。通证经济将作为桥梁,连接现在与未来。那么,通证、代币、数字货币与区块链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谈到通证,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通证与“币”的关系了。其实在早些时候,人们曾经将通证等同于代币,然而区块链发展到今天,用“代币”一词来代表泛区块链应用的生态模型中维持生态循环并将其往前推进的助推器似乎显得过于片面了。

  通证就是币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日常对话中,提及区块链,往往就不得不提币。比特币的“币”、某个项目发行的“币”或者未来经济生态圈中流通的“币”可能都不是同一种“币”。

  一般而言,在区块链中,我们提到的币都属于“加密货币”。加密货币作为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是一种作为交换媒介的数字资产,它使用强大的密码学来保护金融交易、验证资产的转移,并严格控制新单位的创建。如果把加密数字货币放在更大的空间内看,它就同时隶属于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

  我们可以将虚拟货币看作一种价值的数字表达,其中去中心化的一部分包含加密货币,而中心化的一部分则包含Q币(腾讯推出的一种虚拟货币)、游戏币等权益息票或者手机端支持的移动息票。相比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范围则更大一些,因为它还包含被监管的部分,如电子现金等。

  简而言之,通证能不能与加密货币画等号呢?自然不能。

  加密货币分为以下几类:

  (1)原生或内置代币,如比特币、以太坊;

  (2)资产支持代币,通过ICO(首次币发行)发行,如量子链;

  (3)资产衍生代币,通过IFO(首次分叉发行)发行,如比特热点、比特币现金。

  进一步解释来说,加密货币系统并不是一个中心化的或者需要某个中间机构背书才能进行交易的系统。在这个去中心化的系统中,支付是点对点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达成共识。同时,该系统,会记载加密货币单元及其所有权并对加密货币单元的生成方式及其所有权进行描述,类似比特币。

  加密货币单元的所有权通过密码证明,即“挖矿”时通过计算哈希值确认交易。当交易发生更改时,需要整个系统的确认,即要保证交易的不可篡改性,使交易更加安全。当有记录者进行错误录入时,需要根据多数票规则录入,进一步保证交易的正确性。

  根据分类,通证可以算是加密货币的一种,因为它既可以流通又可以交易。然而,在泛区块链生态系统中,通证可以是任何权益、价值,而不仅仅是代币权益证明,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可以将数字货币又看作一种特殊的通证。通证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凭证,是区块链网络的记账方式,在网络上可自由流通且有密码学加持。

  通证三要素:权益、加密、流通

  通证的定义是“可流通的凭证”或者“可流通的加密数字凭证”,它有三个必要的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权益”,即通证具有固有或内在的价值,是价值的载体和形态。它既可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也可能是没有实体形态的股权,甚至可能是一种信用或者权利。它来源于社会对其价值背书方信用的认可。

  第二个要素是“证”,即通证有密码学加持。它具有真实性,可以被识别,无法被篡改。这也是通证能够流通的条件。

  第三个要素是“通”,即通证必须能够在一个网络中流动。它可以被使用、转让、兑换、交易等。

  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通证的三个基本面,通证就是这三者所组成的统一体。

  区块链应用项目与通证经济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存在。在一系列前景广阔的区块链应用项目中,如何令有真实需求的交易行为顺利进行,是区块链应用项目立足的根本。在没有区块链的世界中,这些交易行为被激励机制、交易成本或者支付方式等问题局限而难以有效进行。

  资产与通证有机结合,俗称“上链”。在“上链”的过程中,既需要一个被大众承认的受信机构将通证与资产的对应关系规范化,又需要确保在法律意义上将区块链外的资产、交易与区块链内的电子凭证一一对应。

  首先是通证与资产之间的对应关系。当一个经济系统运行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度量这个经济系统中出现经济的价值,这个度量价值的东西需要具有稳定的性质。众所周知,最早的货币是拥有真正内在价值的代币,如贝壳、金、银等。

  而技术的进步使货币的内在价值和其被广泛认可的市场价值二者更趋于独立。这也启发我们在现在的金融创新中要将技术作为货币演变的助推器纳入考虑范围。

  进入21 世纪,数字化技术推动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使有形货币逐渐退居市场幕后。货币发展的最终形态是任何形式的有形工具都将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出门不再携带钱包已经变成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因为移动设备的支付服务可以使交易通过网络即时结算。

  在未来,技术创新将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非居间化进程也将被不断推进。此时,通证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也是货币进化史的必经步骤。非居间化的最终形式便是与通证互为表里,因为通证的存在使交易在给予区块链的系统中储存资金,无须中央结算处理系统的中介机构便可使交易活动即时完成,最终驱动了通证的诞生。

posted @ 2020-07-04 18:30  腼腆的小老虎  阅读(1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个人作品
藻钙板
煤粉分配器
日照除尘器
日照红茶
高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