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之 常用模块(序列化模块、XML模块、configparse模块、hashlib模块)

序列化模块

什么是序列化

将原本的字典、列表等内容转换成一个字符串的过程就叫做序列化

序列化的目的

1、以某种存储形式使自定义队形持久化(保存在硬盘);

2、讲对象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如:网络传输)

3、使程序更具维护性

]}X7CGL0J}_N@_F]}KHDL18

json模块

Json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loads、load


loads和dumps

import json
dic = {'k1':'v1','k2':'v2','k3':'v3'}
str_dic = json.dumps(dic)  # 序列化:将一个字典转换成一个字符串
print(type(str_dic),str_dic)  # <class 'str'> {"k3": "v3", "k1": "v1", "k2": "v2"}
# 注意,json转换完的字符串类型的字典中的字符串是由""表示的

dic2 = json.loads(str_dic)  # 反序列化:将一个字符串格式的字典转换成一个字典
# 注意,要用json的loads功能处理的字符串类型的字典中的字符串必须由""表示
print(type(dic2),dic2)  # <class 'dict'> {'k1': 'v1', 'k2': 'v2', 'k3': 'v3'}


list_dic = [1,['a','b','c'],3,{'k1':'v1','k2':'v2'}]
str_dic = json.dumps(list_dic) # 也可以处理嵌套的数据类型 
print(type(str_dic),str_dic) # <class 'str'> [1, ["a", "b", "c"], 3, {"k1": "v1", "k2": "v2"}]
list_dic2 = json.loads(str_dic)
print(type(list_dic2),list_dic2) # <class 'list'> [1, ['a', 'b', 'c'], 3, {'k1': 'v1', 'k2': 'v2'}]

load和dump

import json
f = open('json_file','w')
dic = {'k1':'v1','k2':'v2','k3':'v3'}
json.dump(dic,f)  # dump方法接收一个文件句柄,直接将字典转换成json字符串写入文件
f.close()

f = open('json_file')
dic2 = json.load(f)  # load方法接收一个文件句柄,直接将文件中的json字符串转换成数据结构返回
f.close()
print(type(dic2),dic2)

ensure_ascii关键字参数

import json
f = open('file','w')
json.dump({'国籍':'中国'},f)
ret = json.dumps({'国籍':'中国'})
f.write(ret+'\n')
json.dump({'国籍':'美国'},f,ensure_ascii=False)
ret = json.dumps({'国籍':'美国'},ensure_ascii=False)
f.write(ret+'\n')
f.close()

其他参数说明

Serialize obj to a JSON formatted str.(字符串表示的json对象)
 
Skipkeys:默认值是False,如果dict的keys内的数据不是python的基本类型(str,unicode,int,long,float,bool,None),
    设置为False时,就会报TypeError的错误。此时设置成True,则会跳过这类key 

ensure_ascii:当它为True的时候,所有非ASCII码字符显示为\uXXXX序列,只需在dump时将ensure_ascii设置为False即可,此时存入json的中文即可正常显示。) 

indent:应该是一个非负的整型,如果是0就是顶格分行显示,如果为空就是一行最紧凑显示,否则会换行且按照indent的数值显示前面的空白分行显示,
    这样打印出来的json数据也叫pretty-printed json 

separators:分隔符,实际上是(item_separator, dict_separator)的一个元组,默认的就是(‘,’,’:’);
    这表示dictionary内keys之间用“,”隔开,而KEY和value之间用“:”隔开。 

sort_keys:将数据根据keys的值进行排序。 

json格式化

import json
data = {'username':['李华','二愣子'],'sex':'male','age':16}
json_dic2 = json.dumps(data,sort_keys=True,indent=2,separators=(',',':'),ensure_ascii=False)
print(json_dic2)

pickle模块

pickle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序列化,存)、loads(反序列化,读)、load  (不仅可以序列化字典,列表...可以把python中任意的数据类型序列化

pickle模块

import pickle
dic = {'k1':'v1','k2':'v2','k3':'v3'}
str_dic = pickle.dumps(dic)
print(str_dic)  # 一串二进制内容

dic2 = pickle.loads(str_dic)
print(dic2)    # 字典

import time
struct_time  = time.localtime(1000000000)
print(struct_time)
f = open('pickle_file','wb')
pickle.dump(struct_time,f)
f.close()

f = open('pickle_file','rb')
struct_time2 = pickle.load(f)
print(struct_time2.tm_year)


shelve模块

shelve也是python提供给我们的序列化工具,比pickle用起来更简单一些。
shelve只提供给我们一个open方法,是用key来访问的,使用起来和字典类似。

shelve模块

import shelve
f = shelve.open('shelve_file')
f['key'] = {'int':10, 'float':9.5, 'string':'Sample data'}  # 直接对文件句柄操作,就可以存入数据
f.close()

import shelve
f1 = shelve.open('shelve_file')
existing = f1['key']  # 取出数据的时候也只需要直接用key获取即可,但是如果key不存在会报错
f1.close()
print(existing)

这个模块有个限制,它不支持多个应用同一时间往同一个DB进行写操作。所以当我们知道我们的应用如果只进行读操作,我们可以让shelve通过只读方式打开DB

import shelve
f = shelve.open('shelve_file', flag='r')
existing = f['key']
f.close()
print(existing)

由于shelve在默认情况下是不会记录待持久化对象的任何修改的,所以我们在shelve.open()时候需要修改默认参数,否则对象的修改不会保存。

import shelve
f1 = shelve.open('shelve_file')
print(f1['key'])
f1['key']['new_value'] = 'this was not here before'
f1.close()

f2 = shelve.open('shelve_file', writeback=True)
print(f2['key'])
f2['key']['new_value'] = 'this was not here before'
f2.close()

writeback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减少了我们出错的概率,并且让对象的持久化对用户更加的透明了;但这种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首先,使用writeback以后,shelf在open()的时候会增加额外的内存消耗,并且当DB在close()的时候会将缓存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写入到DB,这也会带来额外的等待时间。因为shelve没有办法知道缓存中哪些对象修改了,哪些对象没有修改,因此所有的对象都会被写入。

json VS pickle VS shelve


JSON:

    优点:跨语言、体积小

    缺点:只能支持int\str\list\tuple\dict

Pickle:

    优点:专为python设计,支持python所有的数据类型

    缺点:只能在python中使用,存储数据占空间大
    
shelve:
    
     优点:用起来更简单,使用起来和字典是一样的, 可以删除,可以对一个数据多次读写
    
     缺点:只能在python中使用,


xml模块

xml是实现不同语言或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协议,跟json差不多,但json使用起来更简单,不过,古时候,在json还没诞生的黑暗年代,大家只能选择用xml呀,至今很多传统公司如金融行业的很多系统的接口还主要是xml。

xml的格式

格式如下,就是通过<>节点来区别数据结构的:

<?xml version="1.0"?>
<data>
    <country name="Liechtenstein">
        <rank updated="yes">2</rank>
        <year>2008</year>
        <gdppc>141100</gdppc>
        <neighbor name="Austria" direction="E"/>
        <neighbor name="Switzerland" direction="W"/>
    </country>
    <country name="Singapore">
        <rank updated="yes">5</rank>
        <year>2011</year>
        <gdppc>59900</gdppc>
        <neighbor name="Malaysia" direction="N"/>
    </country>
    <country name="Panama">
        <rank updated="yes">69</rank>
        <year>2011</year>
        <gdppc>13600</gdppc>
        <neighbor name="Costa Rica" direction="W"/>
        <neighbor name="Colombia" direction="E"/>
    </country>
</data>

xml打开和循环

xml协议在各个语言里的都 是支持的,在python中可以用以下模块操作xml

import xml.etree.ElementTree as ET

tree = ET.parse("xmltest.xml")  # 相当于打开文件,创建一个解析器并返回
root = tree.getroot() # 获取 XML 文档对象的根结点 Element
print(root.tag)  # 打印的东西理解成一个标签,一个标签就是一个块


#遍历xml文档,递归查找所有的 neighbor 子结点
for child in root:
    print(child.tag, child.attrib)
    for i in child:
        print(i.tag,i.text)

#只遍历year 节点
for node in root.iter('year'):
    print(node.tag,node.text)

修改和删除xml文档内容

import xml.etree.ElementTree as ET

tree = ET.parse("xmltest.xml")
root = tree.getroot()

#修改
for node in root.iter('year'):
    new_year = int(node.text) + 1
    node.text = str(new_year)
    node.set("updated","yes")

tree.write("xmltest.xml")


# 删除node
# 使用Element.findall()或者Element.find()方法,
# 则只会从结点的直接子结点中查找,并不会递归查找。
for country in root.findall('country'):
   rank = int(country.find('rank').text)
   if rank > 50:
     root.remove(country)

tree.write('output.xml')

自己创建xml

import xml.etree.ElementTree as ET


new_xml = ET.Element("namelist")  # 创建根节点 
name = ET.SubElement(new_xml,"name",attrib={"enrolled":"yes"}) # 创建子节点
age = ET.SubElement(name,"age",attrib={"checked":"no"})
sex = ET.SubElement(name,"sex")
sex.text = '33' # 节点的值
name2 = ET.SubElement(new_xml,"name",attrib={"enrolled":"no"})
age = ET.SubElement(name2,"age")
age.text = '19'

et = ET.ElementTree(new_xml) #生成文档对象,以便使用其write方法
et.write("test.xml", encoding="utf-8",xml_declaration=True)

ET.dump(new_xml) #打印生成的格式


configparser模块

configparser 简介

该模块适用于配置文件的格式与windows ini文件类似,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节(section),每个节可以有多个参数(键=值),内置方法和字典非常接近

Python2.x 中名为 ConfigParser,3.x 已更名小写,并加入了一些新功能。

配置文件的格式如下:

[DEFAULT]
ServerAliveInterval = 45
Compression = yes
CompressionLevel = 9
ForwardX11 = yes

[bitbucket.org]
User = Tom

[topsecret.com]
Port: 50022
ForwardX11: no

“[ ]”包含的为 section,section 下面为类似于 key - value 的配置内容;
configparser 默认支持 ‘=’ ‘:’ 两种分隔。

生成一个configparse文件

import configparser

config =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 注意大小写

config["DEFAULT"] = {'ServerAliveInterval': '45',
                      'Compression': 'yes',
                     'CompressionLevel': '9',
                     'ForwardX11':'yes'
                     }

config['bitbucket.org'] = {'User':'hg'}

config['topsecret.server.com'] = {'Host Port':'50022','ForwardX11':'no'}

with open('example.ini', 'w') as configfile:

   config.write(configfile)

configparse增删改查

使用configparse先要初始化实例,并读取配置文件,否则会报错

初始化实例

import configparser
config =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 注意大小写
config.read("config.ini")   # 配置文件的路径
print(config.read('configparse.ini'))

输出

['configparse.ini']  # 如果没有读取,就是[]

获取所有 sections

print(config.sections())  # 读取所有section

输出

['bitbucket.org', 'topsecret.com']    # 注意会过滤掉[DEFAULT]

获取指定 section 的 keys & values

print(config.items('bitbucket.org'))  # 会自动获取[DEFAULT]的内容
print(config.items('topsecret.com'))

输出

# 元组的形式
[('serveraliveinterval', '45'), ('compression', 'yes'), ('compressionlevel', '9'), ('forwardx11', 'yes'), ('user', 'Tom')]
[('serveraliveinterval', '45'), ('compression', 'yes'), ('compressionlevel', '9'), ('forwardx11', 'no'), ('port', '50022')]

获取指定 section 的 keys

print(config.options('bitbucket.org'))

输出

['user', 'serveraliveinterval', 'compression', 'compressionlevel', 'forwardx11']

获取指定 key 的 value

print(config['bitbucket.org']['User'])  # 简直和字典的用法一样

输出

Tom

检查

# in 和has 方法
print('DEFAULT' in config)
# print('test' in config['section_test'])   # 没有section_test这个键值 会报错
print('test' in config['bitbucket.org'])  # 有就不会
print('Tom' in config['bitbucket.org']['User'])
print(config.has_section('bitbucket.org'))       
print(config.has_option('section_test', 'test'))

输出

True
False
True
True
False

添加

config.add_section('Section_1')
config.set('Section_1', 'key_1', 'value_1')    # 注意键值是用set()方法, 三层一次输入
config.write(open('config.ini', 'w'))    # 一定要写入才生效
print(config.options('Section_1'))

输出

['key_1', 'serveraliveinterval', 'compression', 'compressionlevel', 'forwardx11']

删除

config.remove_section('bitbucket.org')  #
config.remove_option('topsecret.server.com',"forwardx11")  #


config.clear()  # 清空除[DEFAULT]之外所有内容
config.write(open('config.ini', 'w')) 

关于[DEFAULT]

[DEFAULT] 一般包含 ini 格式配置文件的默认项,所以 configparser 部分方法会自动跳过这个 section 。
前面已经提到 sections() 是获取不到的,还有删除方法对 [DEFAULT] 也无效:

但指定删除和修改 [DEFAULT] 里的 keys & values 是可以的:

还有个特殊的是,has_section() 也无效,可以和 in 区别使用

    删除方法对 [DEFAULT] 也无效
>>> config.remove_section('DEFAULT')
False
>>> config.clear()
>>> 'DEFAULT' in config
True
>>> 'ForwardX11' in config['DEFAULT']
True
>>> config.sections()

        但指定删除和修改 [DEFAULT] 里的 keys & values 是可以的:

>>> config.remove_option('DEFAULT', 'ForwardX11')
True
>>> config.set('DEFAULT', 'ForwardX11','no')
>>> config['DEFAULT']['ForwardX11']
'no'

        还有个特殊的是,has_section() 也无效,可以和 in 区别使用

>>> config.has_section('DEFAULT')
False
>>> 'DEFAULT' in config
True


hashlib模块

加密算法介绍


Python的hashlib提供了常见的摘要算法,如MD5,SHA1等等。

什么是摘要算法呢?摘要算法又称哈希算法、散列算法。它通过一个函数,把任意长度的数据转换为一个长度固定的数据串(通常用16进制的字符串表示)。


摘要算法就是通过摘要函数f()对任意长度的数据data计算出固定长度的摘要digest,目的是为了发现原始数据是否被人篡改过。

摘要算法之所以能指出数据是否被篡改过,就是因为摘要函数是一个单向函数,计算f(data)很容易,但通过digest反推data却非常困难。而且,对原始数据做一个bit的修改,都会导致计算出的摘要完全不同。

HASH

Hash,一般翻译做“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而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

HASH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他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里,叫做HASH值.

也可以说,hash就是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MD5

什么是MD5算法

MD5讯息摘要演算法(英语: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杂凑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MD5的前身有MD2、MD3和MD4。

MD5功能

输入任意长度的信息,经过处理,输出为128位的信息(数字指纹);
不同的输入得到的不同的结果(唯一性);

MD5算法的特点

  1. 压缩性:任意长度的数据,算出的MD5值的长度都是固定的
  2. 容易计算:从原数据计算出MD5值很容易
  3. 抗修改性:对原数据进行任何改动,修改一个字节生成的MD5值区别也会很大
  4. 强抗碰撞:已知原数据和MD5,想找到一个具有相同MD5值的数据(即伪造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MD5算法是否可逆?

MD5不可逆的原因是其是一种散列函数,使用的是hash算法,在计算过程中原文的部分信息是丢失了的。

MD5用途

  1. 防止被篡改:

    • 比如发送一个电子文档,发送前,我先得到MD5的输出结果a。然后在对方收到电子文档后,对方也得到一个MD5的输出结果b。如果a与b一样就代表中途未被篡改。

    • 比如我提供文件下载,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在安装程序中添加木马,我可以在网站上公布由安装文件得到的MD5输出结果。

    • SVN在检测文件是否在CheckOut后被修改过,也是用到了MD5.

  2. 防止直接看到明文:

    • 现在很多网站在数据库存储用户的密码的时候都是存储用户密码的MD5值。这样就算不法分子得到数据库的用户密码的MD5值,也无法知道用户的密码。(比如在UNIX系统中用户的密码就是以MD5(或其它类似的算法)经加密后存储在文件系统中。当用户登录的时候,系统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计算成MD5值,然后再去和保存在文件系统中的MD5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步骤,系统在并不知道用户密码的明码的情况下就可以确定用户登录系统的合法性。这不但可以避免用户的密码被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知道,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密码被破解的难度。)
  3. 防止抵赖(数字签名):

    • 这需要一个第三方认证机构。例如A写了一个文件,认证机构对此文件用MD5算法产生摘要信息并做好记录。若以后A说这文件不是他写的,权威机构只需对此文件重新产生摘要信息,然后跟记录在册的摘要信息进行比对,相同的话,就证明是A写的了。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签名”。

SHA-1

安全哈希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主要适用于数字签名标准(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 DSS)里面定义的数字签名算法(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DSA)。对于长度小于2^64位的消息,SHA1会产生一个160位的消息摘要。当接收到消息的时候,这个消息摘要可以用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SHA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设计的,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一系列密码散列函数。

由于MD5和SHA-1于2005年被山东大学的教授王小云破解了,科学家们又推出了SHA224, SHA256, SHA384, SHA512,当然位数越长,破解难度越大,但同时生成加密的消息摘要所耗时间也更长。目前最流行的是加密算法是SHA-256 .

MD5与SHA-1的比较

由于MD5与SHA-1均是从MD4发展而来,它们的结构和强度等特性有很多相似之处,SHA-1与MD5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摘要比MD5摘要长32 比特。对于强行攻击,产生任何一个报文使之摘要等于给定报文摘要的难度:MD5是2128数量级的操作,SHA-1是2160数量级的操作。产生具有相同摘要的两个报文的难度:MD5是264是数量级的操作,SHA-1 是280数量级的操作。因而,SHA-1对强行攻击的强度更大。但由于SHA-1的循环步骤比MD5多80:64且要处理的缓存大160比特:128比特,SHA-1的运行速度比MD5慢


我们以常见的摘要算法MD5为例,计算出一个字符串的MD5值:

import hashlib
 
md5 = hashlib.md5()  # 第一步
md5.update(b'how to use md5 in python hashlib?') # 第二步
print(md5.hexdigest())  # 第三步

计算结果如下:
d26a53750bc40b38b65a520292f69306

如果数据量很大,可以分块多次调用update(),最后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md5 = hashlib.md5()
md5.update(b'how to use md5 in ')  # 多次update
md5.update(b'python hashlib?')
print(md5.hexdigest())

MD5是最常见的摘要算法,速度很快,生成结果是固定的128 bit字节,通常用一个32位的16进制字符串表示。另一种常见的摘要算法是SHA1,调用SHA1和调用MD5完全类似:

import hashlib
 
sha1 = hashlib.sha1()
sha1.update(b'how to use sha1 in ')
sha1.update(b'python hashlib?')
print(sha1.hexdigest())

SHA1的结果是160 bit字节,通常用一个40位的16进制字符串表示。比SHA1更安全的算法是SHA256和SHA512,不过越安全的算法越慢,而且摘要长度更长

摘要算法应用

任何允许用户登录的网站都会存储用户登录的用户名和口令。如何存储用户名和口令呢?方法是存到数据库表中:

name    | password
--------+----------
michael | 123456
bob     | abc999
alice   | alice2008

如果以明文保存用户口令,如果数据库泄露,所有用户的口令就落入黑客的手里。此外,网站运维人员是可以访问数据库的,也就是能获取到所有用户的口令。正确的保存口令的方式是不存储用户的明文口令,而是存储用户口令的摘要,比如MD5:

username | password
---------+---------------------------------
michael  | e10adc3949ba59abbe56e057f20f883e
bob      | 878ef96e86145580c38c87f0410ad153
alice    | 99b1c2188db85afee403b1536010c2c9

考虑这么个情况,很多用户喜欢用123456,888888,password这些简单的口令,于是,黑客可以事先计算出这些常用口令的MD5值,得到一个反推表:

'e10adc3949ba59abbe56e057f20f883e': '123456'
'21218cca77804d2ba1922c33e0151105': '888888'
'5f4dcc3b5aa765d61d8327deb882cf99': 'password'

这样,无需破解,只需要对比数据库的MD5,黑客就获得了使用常用口令的用户账号。

对于用户来讲,当然不要使用过于简单的口令。但是,我们能否在程序设计上对简单口令加强保护呢?

由于常用口令的MD5值很容易被计算出来,所以,要确保存储的用户口令不是那些已经被计算出来的常用口令的MD5,这一方法通过对原始口令加一个复杂字符串来实现,俗称“加盐”:

hashlib.md5("salt".encode("utf8"))


import hashlib

hashlic = hashlib.md5('abc'.encode(encoding='utf-8'))
hashlic.update('123456'.encode(encoding='utf-8'))
print(hashlic.hexdigest())
# 输出:0659c7992e268962384eb17fafe88364

经过Salt处理的MD5口令,只要Salt不被黑客知道,即使用户输入简单口令,也很难通过MD5反推明文口令。

但是如果有两个用户都使用了相同的简单口令比如123456,在数据库中,将存储两条相同的MD5值,这说明这两个用户的口令是一样的。有没有办法让使用相同口令的用户存储不同的MD5呢?

如果假定用户无法修改登录名,就可以通过把登录名作为Salt的一部分来计算MD5,从而实现相同口令的用户也存储不同的MD5。

摘要算法在很多地方都有广泛的应用。要注意摘要算法不是加密算法,不能用于加密(因为无法通过摘要反推明文),只能用于防篡改,但是它的单向计算特性决定了可以在不存储明文口令的情况下验证用户口令。









posted @ 2018-05-28 11:59  游小刀  阅读(44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levels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