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PC20年,它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为人羡慕、令人敬仰;他们对PC业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繁荣,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不应忘记的。当本文重现历史的一幕幕时,我们会看到什么?无疑,其中有光辉与荣耀,有财富与成就,当然,也有遗憾与悲怆……
电脑始祖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又都叫“冯·诺依曼机器”,就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冯·诺依曼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冯·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在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冯·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冯·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克”(EDVAC),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冯·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冯·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摩尔定律
当人们不断追逐新款PC时,殊不知这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那就是摩尔定律,而这著名定律的发明人就是高登·摩尔(Gordon Moore)。
高登·摩尔
1965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的曲线图。这条曲线显示出每24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一倍。后来高登·摩尔把时间调整为18个月。摩尔是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早期作出结论的,那时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还远未出现,所以他在1965年的预言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高登·摩尔的另一壮举是在1968年与罗伯特·诺伊斯带头“造反”,率领一群工程师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一家叫集成电子的公司,简称“Intel”,这就是今日名震世界的英特尔公司。
预言大师
凯的形象既不像傲慢自大、反潮流的黑客,也不同于一夜暴富的计算机富翁,更不像象牙塔里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时常穿着跑鞋和灯芯绒裤子,一小撮胡子,短短的、略微零乱的头发,使他看上去极为普通。即使他是你的老板,可能也不会给你留下多深的印象。但这也不是说他很谦逊,他喜欢引用自己的话,且经常以这样的词作为发言的开端:“凯的第一法则指出……”。
阿伦·凯
阿伦·凯(Alan Kay)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计算机界,尤其是技术圈内,他是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成为硅谷的又一位亿万富翁或让他当麻省理工的院长,都无法激起他的兴奋,但他会有足够的耐性与一群8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电脑。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
阿伦·凯是Smalltalk面向对象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 GUI的建筑师。
近年来有一句话挺流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不少人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有很多人说布兰德是第一个使用PC一词的人,但布兰德说自己也是顺手牵羊,最早提出“PC”概念的就是阿伦·凯。20世纪90年代程序员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面向对象”,发明这一术语的也是阿伦·凯。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备忘录上,阿伦·凯还正确预言到,“20世纪90年代将有成百万的个人计算机,而且都将连接到全球公用的信息设施上”,这不正是今天的互联网吗?
集成电路之父
硅谷是传奇人士扎堆之地。但是一个人要想在硅谷同时获得财富、威望和成就,实在比登天还难。举目远眺大概只有罗伯特·诺伊斯(Robort Noyce)才是惟一一位三位于一体式的人物。
罗伯特·诺伊斯
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而且他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这已成为历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他带着特有的神圣和威严,让同行和对手都得永远敬仰。以尖刻著称的硅谷杂志《Upside》敢对硅谷任何一位大腕儿进行任何刺激,但对诺伊斯却只能毕恭毕敬,在诺伊斯去世前几天的采访录,甚至成为杂志社经常炫耀的一种荣光。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集成电路。当基尔比在德州仪器用锗晶片研制集成电路时,诺伊斯和摩尔已把眼光直接盯住了硅晶片,因为硅的商业前景要远远超出锗。1959年2月,诺伊斯为“微型电路”申请了专利,但没有为他用平面处理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申请专利,直到同年7月才补全了这一手续。而此前德州仪器公司已宣布生产集成电路的产品,该公司的基尔比拥有第一个专利,但他的设计不实际,而诺伊斯则是第二个提出该专利的人。于是整个60年代,仙童和德仪相互控告,最后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诺伊斯的专利使仙童公司在沉闷的70年代得以存活下来,这一时期的仙童成为硅谷最具神话色彩的历史。
当然诺伊斯成就的最高峰还是英特尔公司,他与高登·摩尔和安迪·葛鲁夫一同创业,而且构建了业界极为罕见、完美和谐的三人“执政”局面。三人的合作只能说是天作之合,缺任何一位可能都会让英特尔历史大幅改写。诺伊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仙童公司的总经理和半导体业的“政治家”,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而甘于默默无闻的高登·摩尔则是公司的“心脏”,没有摩尔,英特尔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士气;而没有强硬的葛鲁夫,英特尔甚至不会成为一家著名的大公司。
微处理器之父
1971年1月,第一个可以运转的微处理器诞生了,定名为“4004型”。其中,第一个“4”是指以4位为单位的设计思想,后一个“4”是指由英特尔制造的第4种专用芯片,而它的发明人就是特德·霍夫。霍夫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和地利之便:“如果我们没有在1971年发明4004微处理器,那么别人也会在一两年里发明它。”
特德·霍夫
在普遍认为大型机才是大有可为的时代,霍夫另辟蹊径,投入到微处理器的研制中。霍夫说服了刚从仙童公司跳槽的斯坦·麦卓尔与他合作,共同设计了一种比4004型更强大的微处理器,称为“8008型”,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微处理器。
1973年8月,“8080型”微处理器问世,它首次使用了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这也是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是20世纪最后25年里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将霍夫称作是“第二次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7位科学家之一”。1978年,他被提升为英特尔研究员(至今一共只有两个人获得过类似的称号),这意味着他在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在评价微处理器和PC时,霍夫说:“我对微处理器在个人计算机中的应用感到非常惊讶,我也没有想到人们会仅仅为了业余的爱好而买微机。随着影像游戏机的发展,个人计算机成为人们又一种娱乐工具,任何一位发明家如果能够创造出什么来提供给人们娱乐,他就能获得成功。”
--来源:CSDN
电脑始祖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又都叫“冯·诺依曼机器”,就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冯·诺依曼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冯·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在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冯·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冯·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克”(EDVAC),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冯·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冯·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摩尔定律
当人们不断追逐新款PC时,殊不知这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那就是摩尔定律,而这著名定律的发明人就是高登·摩尔(Gordon Moore)。
高登·摩尔
1965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的曲线图。这条曲线显示出每24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一倍。后来高登·摩尔把时间调整为18个月。摩尔是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早期作出结论的,那时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还远未出现,所以他在1965年的预言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高登·摩尔的另一壮举是在1968年与罗伯特·诺伊斯带头“造反”,率领一群工程师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一家叫集成电子的公司,简称“Intel”,这就是今日名震世界的英特尔公司。
预言大师
凯的形象既不像傲慢自大、反潮流的黑客,也不同于一夜暴富的计算机富翁,更不像象牙塔里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时常穿着跑鞋和灯芯绒裤子,一小撮胡子,短短的、略微零乱的头发,使他看上去极为普通。即使他是你的老板,可能也不会给你留下多深的印象。但这也不是说他很谦逊,他喜欢引用自己的话,且经常以这样的词作为发言的开端:“凯的第一法则指出……”。
阿伦·凯
阿伦·凯(Alan Kay)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计算机界,尤其是技术圈内,他是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成为硅谷的又一位亿万富翁或让他当麻省理工的院长,都无法激起他的兴奋,但他会有足够的耐性与一群8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电脑。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
阿伦·凯是Smalltalk面向对象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 GUI的建筑师。
近年来有一句话挺流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不少人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有很多人说布兰德是第一个使用PC一词的人,但布兰德说自己也是顺手牵羊,最早提出“PC”概念的就是阿伦·凯。20世纪90年代程序员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面向对象”,发明这一术语的也是阿伦·凯。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备忘录上,阿伦·凯还正确预言到,“20世纪90年代将有成百万的个人计算机,而且都将连接到全球公用的信息设施上”,这不正是今天的互联网吗?
集成电路之父
硅谷是传奇人士扎堆之地。但是一个人要想在硅谷同时获得财富、威望和成就,实在比登天还难。举目远眺大概只有罗伯特·诺伊斯(Robort Noyce)才是惟一一位三位于一体式的人物。
罗伯特·诺伊斯
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而且他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这已成为历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他带着特有的神圣和威严,让同行和对手都得永远敬仰。以尖刻著称的硅谷杂志《Upside》敢对硅谷任何一位大腕儿进行任何刺激,但对诺伊斯却只能毕恭毕敬,在诺伊斯去世前几天的采访录,甚至成为杂志社经常炫耀的一种荣光。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集成电路。当基尔比在德州仪器用锗晶片研制集成电路时,诺伊斯和摩尔已把眼光直接盯住了硅晶片,因为硅的商业前景要远远超出锗。1959年2月,诺伊斯为“微型电路”申请了专利,但没有为他用平面处理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申请专利,直到同年7月才补全了这一手续。而此前德州仪器公司已宣布生产集成电路的产品,该公司的基尔比拥有第一个专利,但他的设计不实际,而诺伊斯则是第二个提出该专利的人。于是整个60年代,仙童和德仪相互控告,最后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诺伊斯的专利使仙童公司在沉闷的70年代得以存活下来,这一时期的仙童成为硅谷最具神话色彩的历史。
当然诺伊斯成就的最高峰还是英特尔公司,他与高登·摩尔和安迪·葛鲁夫一同创业,而且构建了业界极为罕见、完美和谐的三人“执政”局面。三人的合作只能说是天作之合,缺任何一位可能都会让英特尔历史大幅改写。诺伊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仙童公司的总经理和半导体业的“政治家”,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而甘于默默无闻的高登·摩尔则是公司的“心脏”,没有摩尔,英特尔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士气;而没有强硬的葛鲁夫,英特尔甚至不会成为一家著名的大公司。
微处理器之父
1971年1月,第一个可以运转的微处理器诞生了,定名为“4004型”。其中,第一个“4”是指以4位为单位的设计思想,后一个“4”是指由英特尔制造的第4种专用芯片,而它的发明人就是特德·霍夫。霍夫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和地利之便:“如果我们没有在1971年发明4004微处理器,那么别人也会在一两年里发明它。”
特德·霍夫
在普遍认为大型机才是大有可为的时代,霍夫另辟蹊径,投入到微处理器的研制中。霍夫说服了刚从仙童公司跳槽的斯坦·麦卓尔与他合作,共同设计了一种比4004型更强大的微处理器,称为“8008型”,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微处理器。
1973年8月,“8080型”微处理器问世,它首次使用了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这也是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是20世纪最后25年里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将霍夫称作是“第二次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7位科学家之一”。1978年,他被提升为英特尔研究员(至今一共只有两个人获得过类似的称号),这意味着他在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在评价微处理器和PC时,霍夫说:“我对微处理器在个人计算机中的应用感到非常惊讶,我也没有想到人们会仅仅为了业余的爱好而买微机。随着影像游戏机的发展,个人计算机成为人们又一种娱乐工具,任何一位发明家如果能够创造出什么来提供给人们娱乐,他就能获得成功。”
--来源: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