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软件工程结对作业(第一次之需求分析和原型设计)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4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4/homework/13261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
本人学号 | 102201308 |
队友学号 | 102201306 |
KuKu福
一、《构建之法》阅读成果
1.1 主要内容
在《构建之法》第三版第三章中,邹欣老师讨论了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邹欣老师强调了软件工程师需要不断地衡量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包括技术能力和软技能。他提倡通过定期的技能评估和设定学习目标来促进个人成长。
b.软件工程师的思维误区
本节内容讨论了常见的思维误区,例如认为技术是唯一的,或者认为经验可以替代沟通和团队合作。邹欣老师鼓励读者识别并克服这些思维障碍。
c.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
邹欣老师提出了软件工程师职业发展的不同路径,包括技术专家、项目经理、团队领导等,并讨论了如何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目标做出选择。
d.技能的反面
邹欣老师探讨了技能的负面方面,比如过度依赖某项技术或工具,或者忽视了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重要性。
e.个人成长模型
书中还提到了个人成长模型,如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和TSP(Team Software Process),这些模型提供了一套方法论来帮助工程师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效率。
《构建之法》第三版第八章主要讨论了软件需求分析的内容。
a.需求分析
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涉及到如何获取、分析和验证用户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软件产品的功能和特性。邹欣老师首先强调了需求的重要性,指出需求分析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更多的是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产品功能。
b.需求获取的步骤
包括识别软件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软件需求、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以及需求的持续验证和更新。此外,第八章还介绍了一些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如用户调查、焦点小组、深入访谈、卡片分类、用户调查问卷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邹欣老师还讨论了需求的量化,包括需求实现的最后期限、所需资源成本、需求的优先级和预期收益等。
c. NABCD模型
这是一个用于分析和表述需求的框架,包括需求(Need)、做法(Approach)、好处(Benefit)、竞争(Competitors)和推广(Delivery)五个方面。
1.2 个人观感
本书用简单易懂且贴近生活的例子,令初学者迅速理解实践中会碰到的一些误区,令人印象深刻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这两章的阅读,我更加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书中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指导和案例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我相信这些知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KuKu福 NACBD模型
2.1 Need(需求)
2.2 Approach(做法)
2.3 Benefit(好处)
1.老师可查看、选择指导团队
2.学生可组队、交友
3.用户项目资源管理
4.各团队可相互交流学习
2.4 Competitors(竞争)
2.5 Delivery(推广)
2.6流程图
三、页面介绍及原型展示
1.功能描述
使用者可以在KuKu福发起或参与团队,进行跨专业的项目(创业、学术)来提升自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和积累人脉。
2.页面展示
2.1 进入界面
1.页面整体选用墨绿色的背景,起到一个护眼的作用
2.上方的是KuKu福的LOGO,让app更具特色
3.点击下方“开始体验”进入KuKu福,新用户注册完成后即可登录
2.2 登录界面
1.在设计app的时候,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我们设计了“个性化推荐”的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拖动滑动条来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最终用户登录后,app会通过用户所选择的偏好来推荐内容。
2.3 首页
1.首页将会通过用户偏好推送推荐团队。页面展示“团队名称”“项目名称”“项目需求”,用户可以浏览页面选择想要加入的团队
2.点击详情可查询团队情况:成员、介绍等,还可以点击“联系我们”与团队发起人进行沟通,以及点击“加入我们”加入团队
2.4 觅友
1.作为一个合作平台,添加好友功能必不可少
2.用户点击导航栏的“觅友”,在顶部搜索栏可以通过学号、昵称等信息找到其他Ku友
3.搜索栏下方会推荐优秀Ku友,用户可以查看到以下信息
(1).该Ku友的仓库:存放项目等资料
(2).该Ku友的课表:在设计app的时候我们考虑到合作的前提是空闲时间的匹配,所以用户可以通过查看该Ku友的课表了解她/他的时间分配,达到一个高效率合作的效果
(3).该Ku友的个性签名
2.5 Ku友圈
1.在Ku友圈中,用户可以与其他Ku友聊天
2.Ku邮箱用来接受其他用户的入队申请及退队申请、关注信息等
3. 我的
1.个人信息页面,可以查看我的仓库、团队、课表等
4. 发帖
1.在首页没有找到想加入的团队怎么办?没关系。点击导航栏中央的加号,完善想创建的团队信息,即可创建团队。
2.发帖页面可以添加其他Ku友,作为发起者/参与者
四、结对工作过程
4.1阅读《构建之法》
4.2构建KuKu福NABCD模型
4.3用墨刀搭建KuKu福原型
4.4测试
4.5结对讨论照片
和我美丽的队友
五、PSP表格
PSP阶段 | 预估耗时/h | 实际耗时/h |
---|---|---|
开会 | 2 | 4 |
计划 | 1 | 0.5 |
设计 | 2 | 3 |
报告撰写 | 1 | 0.5 |
总计 | 6 | 8 |
六、第一次结对作业个人总结
个人任务:
个人收获:
个人感想:
在这次结对作业中,我首次尝试使用墨刀进行原型搭建,这是一个既新奇又充满挑战的体验。墨刀作为一个强大的原型设计工具,它直观的拖拽界面和丰富的组件库让我和我的搭档能够快速地将我们的想法具象化。
协作过程:
结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分工。在墨刀的协作模式下,我们能够实时看到对方所做的更改,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每当我完成一个页面的设计,我的搭档就能立即看到,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工作,这种无缝的协作体验是我之前未曾体验过的。
学习曲线:
虽然墨刀的界面很直观,但刚开始使用时,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正确使用组件库中的元素,以及如何设置交互逻辑。幸运的是,墨刀提供了丰富的教程和文档,我们通过查阅这些资料,逐渐克服了这些难题。
创意实现:
通过墨刀,我们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了具体的界面。这个过程让我们对产品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尝试了不同的布局和设计元素,直到找到最适合我们项目的风格。墨刀的原型预览功能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用户如何与我们的原型互动,这对于我们理解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反思与改进:
尽管我们对最终的原型感到满意,但我们也意识到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交互流程,使其更加流畅。此外,我们也认识到了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用户需求的重要性。
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使用墨刀进行原型搭建的结对作业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设计技能,也加深了我们对团队合作的理解。我们期待着将这次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未来的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