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道哥的黑板报之计算的未来30年分享实录

转载于公众号“道哥的黑板报” 原文地址 mp.weixin.qq.com

上篇文章《我对计算的理解》是在 4.25 日的全球架构师峰会上的演讲,主要从计算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谈了一下我对计算的理解。但因为场合不同,时间有限,所以侧重点是谈了计算的现在。实际上在前一天,即 4.24 日,我在云栖小镇的「2050 大会」上的 meetup 环节,和一些参与团聚的朋友重点分享了我对于「计算的未来」的观点。恰巧有参与团聚的朋友全程录像和录音了,也因此得以整理成这份文字,可以作为上篇文章的姐妹篇和有力补充。在此感谢小译、后青春的范特西、小楼、则西。

因为 2050 的团聚不是正式演讲,就是朋友聊天,没有任何 PPT,言谈中也不涉及到任何商业利益,特此申明。全文如下:

计算机的发展

我还是从阿里云聊起,我觉得阿里云最早的使命到今天依然没有变过,只是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语言在描述它。最早王坚博士(阿里云创始人)觉得阿里云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让计算成为公众服务,即「Computing as Utility」,这是阿里云成立的初衷和使命。我自己觉得我是过了十年才理解博士说的计算是什么。所以回到计算的话,我觉得大学里的计算机课程有一些关键的东西没有讲明白。我觉得计算机非常伟大,但应该先讲明白什么是计算,然后再回到什么是计算机。

如果谈到计算的话,我还是想先回到莱布尼茨的愿景,他希望对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进行符号化之后,然后再去做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推理和运算,最终描绘世界的自然规律。这个愿景到今天依然没有实现。到后来希尔伯特提出他的判定性问题,然后哥德尔、丘奇和图灵,他们都跑出来证明这个问题。所以尤其是图灵和丘奇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们把可计算性理论往前大大的推进了一步,这大约发生在 100 年前。

在那个时候图灵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做图灵机,图灵机定义了计算机的基本模型,今天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图灵机。图灵机是基于自然数体系来做的,比如二进制的 0 和 1,但是此前早有一个数学家哥德尔证明过在自然数体系内数学是不完备的。数学无法同时兼具自洽性和完备性,我们的数学家选择了数学的自洽性,所以数学的定理推导逻辑都是严密的,但同时也决定了数学无法描绘世界的万事万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今天也在思考,可能图灵机模型本身就有问题了,它用的一个一个的数字是可数的,但自然数不是连续的,不像具备连续性的实数体系,所以我觉得未来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计算模型,它可能会突破图灵机,基于实数体系往前再突破一步。这一步很可能会借助量子的特性来完成,因为量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和实数的连续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这个可能是我觉得未来计算机科学下一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在图灵机之后才是冯 · 诺依曼做的工作,他定义了「冯 · 诺依曼架构」,然后提出了代码和数据要分离,定义了计算机的五大单元。如果说「图灵机」是计算机领域的「太祖」,「冯 · 诺依曼架构」可以算得上「太宗」。今天所有的计算机,小到一块微处理器,大到云计算,基本上也都符合冯 · 诺依曼架构的设计思想。但随着计算机发展到今天,数据量和计算量不断增大,我们逐渐发现代码和数据分离之后,他们之间的带宽已经出现瓶颈。所以现在的新的 AI 芯片的设计,又逐渐在融合代码与数据,比如 AI 芯片在尝试模拟人脑的「记忆」功能,由此可能设计一个新的单元「记忆器」,这有可能就会突破冯 · 诺依曼架构。

刚才讲的很多关于计算的东西,可能有的人听懂了,有的人没听懂。但那不重要,我讲的这些理论上的东西不重要。那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我认为莱布尼茨的那个愿景是重要的,就是今天怎么通过一种数与数之间的可运算的逻辑去描绘世界的万事万物。即便因为哥德尔定理的存在,数学是不完备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先把图灵机体系下的计算机推到一个极致。

所以对我来讲,从工程实现上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认为未来基于计算机的发展,有可能定义一个新的世界,这个是我想去做的事情。

我今天在讲计算机的时候不是指 PC,对我来说阿里云是一台计算机,人工智能只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实现,它只是用计算机去模拟人的大脑。所以对我来说计算是一个更大的概念,然后计算机是实现计算的一个工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今天所有在计算机上做的计算的事情,都只是对现有世界的运行规律的一种描绘,不管你是拿它来描绘城市,还是用它来描绘人的大脑,它都是一种描绘,但是我觉得未来有可能基于这个东西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一直在想,未来的人类不一定生活在物理世界里,而且我认为这件事情今天已经发生了,只是大家可能没有从那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比如说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尤其是你玩沉浸式体验的游戏),比如你在打王者荣耀,那 30 分钟的时间里,可能你已经跟现在这个物理世界的其他东西没有太多关系了,你的所有感知是沉浸在游戏系统里面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你的精神世界跟你在物理世界里的生理需求,在未来会进一步分离。我认为未来精神世界可能会变得更加的重要,甚至远远超过物理世界生理需求的重要程度,这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出来的。然后因为有了计算,因为有了计算机,有可能打开一个新的精神世界的大门,会重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现在的大部分游戏厂商把这个事情给做偏了,就是他们把这个事情定义成了简单的打怪升级,然后通过简单的类似刺激小白鼠大脑般的激励,通过奖励反馈来刺激人的大脑,这个事情彻底把游戏搞偏了。所以我们要做事情不应该叫游戏,应该叫做模拟和创造,模拟是我们通过计算在模拟现在的世界,创造是我们基于计算机,也许能够构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尤其是当未来在感官交互的设备上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之后。实际上现在交互技术已经出现了一些革命性的东西,虽然还不成熟,但我还是非常乐观。所以就我个人来讲,我未来 30 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帮助构建这样的新世界,它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去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未来每个人可以去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

我觉得游戏是离这件事情最接近的,因为它非常强调人的感受和体验,只是你拿它来做什么的问题。你如果拿它来做打怪升级跟开宝箱这些东西,这个很无聊对吧?但是今天你如果是让一个人在里面可以生活,可以在里面重新构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重新在里面去构建一个经济系统,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然后有些奇妙的东西就会发生。

有几个东西我觉得还是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就是「Minecraft」,那是一个多人参与,然后可编程的游戏,当然它的界面风格比较独特,像乐高积木,但是它的那种原子化的构建世界的方式,而且是多人互动参与,以及可编程的方式,我觉得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构想,非常符合我对于未来通过计算去创造新世界的构想。第二个就是「微软模拟飞行」,它把全球的三维地理信息给重建了,1:1 高度还原,而且还是沉浸式体验,所以他的数据量非常大,如果要打仗的话都可以直接拿来当地图了。今天不能简单的从娱乐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游戏。未来我认为很多技术会融合,融合之后剩下的就是人怎么生活在虚拟世界里面的问题。

今天我们重新去看腾讯的「王者荣耀」,他会把所有的玩家分区,我觉得这个就非常奇怪。为什么玩家要分区?是因为它背后的游戏引擎不是分布式架构,它存在一个引擎架构上的底层算力瓶颈,它没有办法把上千万人放在同一个游戏区里面一起玩。大家知道现在最好的游戏引擎是虚幻 4,手机上的最好的引擎是 Unity,然后这两家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的游戏引擎市场份额。但是他们都不是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来计算的,也就是说他们未来一定会遇到计算瓶颈。后来我遇到了一个人,他以前在微软做「光晕」那款游戏的开发,之后跑出来创业做了一个游戏引擎,他的这个引擎就是完全基于分布式架构来构建的,他就解决掉了这个问题,所以他的游戏是可以很多人在一起玩,底层算力弹性伸缩就好了,不会有瓶颈。当计算能力的限制被打开之后,有可能创造一些全新的东西,我已经在游戏领域看到了一些火苗。

2018 年我在上海做项目时,当时遇到了一个问题,要在一块屏幕上同时渲染出来 3000 万个根据实时数据活动的点。但当时渲染不出来,没有这样的大规模实时数据渲染引擎。这是一个典型的算力瓶颈制约了今天我们去创造新世界的问题,尤其是未来这些点互相之间还要互动,计算量是指数级增长的。

所以我觉得今天还只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的一点点,任重道远。阿里云未来在做什么?我觉得阿里云一直在做计算。计算是比智能更大的事情,只是因为今天大多数人对「计算」这个词的理解,以为好像只是代表基础设施这一部分,有了偏差。我觉得基础设施这部分应该把它叫做「算力」。在计算的组成部分我认为有算力、算法、数据,这几个东西都很重要,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有了这些东西才能回答计算到底能做什么?能做什么就是属于计算机应用的范畴了,所以阿里巴巴就是一台计算机,我们无非是怎么去看待这台计算机。

关于「阿里云大脑」的构想

单机我认为是上个时代的计算,当前时代的计算机是以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为代表,但是未来我们可能还需要有更好的计算机。所以我个人认为阿里云的下一代的发展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阿里云发展到今天,2009 年成立到今天已经 12 年了,我认为阿里云至少把算力的事情做得还不错,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稳定、安全的基础设施。但是再往上我认为阿里云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做好,这个我有一定责任,因为我在这个领域工作,我的工作没做好,所以阿里云到今天还没做好这一层。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在算力之上还应该构建一层出来,在未来的五到七年,应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要出现,我今天也不知道该叫什么,但是如果让我有一个名字,我会暂时把它叫做「阿里云大脑」(不代表官方观点)。我们的最终应用是通过计算去模拟和创造世界,但我们不能从算力基础设施直接跳到最后的应用,在中间还缺个东西,缺一层计算引擎,这个引擎我姑且把它叫做「阿里云大脑」。

我觉得我今天不是在谈人工智能的问题,我是觉得需要有一个东西,它能把所有的「知识」给串起来,根据使用反馈实时动态更新,并可以做关联计算和推理,这个东西我把它定义成「知识库」。这个「知识库」它不是「知识图谱」,因为「知识图谱」被高度抽象过了,而我想建立的是一套有完整细节的实时反馈系统,并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做关联计算,而不是孤立看待。比如说在医疗领域,所有的病和所有的药物、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知识库。在教育领域,所有的知识点之间它是可以串起来的,我们的物理、化学、数学中间的知识是有关联的,能关联计算,就能做自动出题,或者是进一步做定理的自动证明。我觉得这种推理的能力是工作于知识库之上的,但最后会沉淀下来这个是知识库。可是今天世界上我还找不到一个足够好的图计算引擎,能够支撑我构想中需要实时海量计算的知识库。

我今天谈到「阿里云大脑」,它至少应该具备两种能力,一个就是它的存储和记忆能力;另一个就是它的运算能力。这两个能力刚好对应到,像一个有记忆和思考能力的人类大脑。但机器来做,可能比人类更具备优势的地方,它会更快的变得像一个全知全能的大脑。所以我今天真的不是在谈人工智能,今天不是在谈比如我们要不要搞一个机器人出来,我是在谈一个可实现的未来。我觉得在未来的五到七年左右,可能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知识库,把人类今天所有的知识给串起来,然后它通过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引擎,它一定是分布式的,来做中间所有基于知识的推理和计算,而且这个知识库是可以自动更新和迭代升级的。

我觉得有了这个东西之后,才能够真正帮助我们去创造前面谈到的模拟和创造,去解决我们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问题。所以回到我刚才说的游戏引擎,它可能是工作在知识库这一层上的。我之前跟做游戏那哥们聊完之后,他跟我讲了一句话,让我还是很尊敬他的,他讲明白了,真正做游戏引擎会发现,渲染的部分只是占引擎的十分之一,剩下的部分是在做物理规律,比如这支笔从空中掉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是一个物理规律。这个就是我说的知识。然后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它是可以被计算的,这个东西可能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不知道有没有表达清楚?

计算创造新世界

当然你模拟了这个物理规律之后,也可以重新创造一个新的规律,笔不一定是往地板上掉,笔也可以是弹到天花板上去的,这种新规律的创造,就是你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所以我才说这是真正打开了人类想象力的大门。但这种对新世界的创造,我认为不能叫颠覆现有世界。我们不需要去颠覆这个世界,就是创造一个新事物就好了。为了让你感到舒适,还是要基于现实世界的影子来做创造。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举个例子。

最近大疆发布了一个穿越机,你们有关注过吗?有买的请举手,没人买过吗?大疆那个事情还是非常了不起的。我本来要买的,后来想想放弃了,为什么呢?倒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因为穿越机其实就像鸟一样快速飞行,大疆是把 VR 眼镜和无人机连接到一起了,就是你戴一个 VR 眼镜就相当于你的眼睛长在在那个无人机上面一样。穿越机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跟我们玩悬停无人机的摄影爱好者不一样,穿越机是像蜜蜂一样乱窜的。因为人不是鸟或蜜蜂,因此把动物的视觉感知套在人脑上会给人的大脑带来强烈的不舒适感,人类的生理功能不是这么设计的。所以我想用这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创造新世界不是对现有世界的颠覆,最终你如果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我相信还是要去为人类的感官去服务的。

很有意思的是,你们如果去观察一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造物,基本上都是为人类手掌的尺寸,以及人体的身高服务的。比如你笔、书本、电脑、手机的大小,是为手掌的尺寸服务;比如房屋、汽车、电梯的大小是为人体的身高服务。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有设计原理在里面,就是人类的生物特性本身定义了我们所创造的世界。所以我认为虚拟世界不是对现有世界的颠覆,我们依然是从现实世界中来,但是可能去创造一个新世界,你可以选择生活在一个魔法世界里,也可以选择生活在中世纪。

你可以重新定义这个新世界的规律,它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触碰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矛盾,就是隐私挑战。这个隐私的挑战,我自己比较悲观的认为在现实世界里是解不掉的,你只有到一个全新数字世界里,可能就不会再有人问你这个问题。

下面是提问与交流:

提问者:有点像电影《头号玩家》,你会花大量的时间在那种数据世界,但这样我觉得就会有一种,玩游戏的时候会感到一种空虚的感觉?

道哥: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觉得像《头号玩家》那部电影,它可能是带了一些对现实主义的批判和价值取向在里边,所以它会把现实生活描绘得很糟糕。我认为未来首先虚拟世界跟物理世界是打通的,这个点就是未来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你的虚拟世界完全是可以映射到物理世界里的。比如说你今天在美团或饿了么上点了一个外卖,然后会有一个人给你送过来,这本质就是从虚拟世界的网络空间映射到了现实世界。你在淘宝上购物,我认为淘宝就是一个模拟,它只是对现实购物过程的一种模拟,我表达清楚了吧?

然后关于你在游戏里感到空虚的问题,是因为今天的游戏还太过简单,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没有创造就业,如果今天的游戏创造了就业,你就不会感到空虚了。

茅明睿(道哥的朋友):在游戏里面,我跟你们讲讲两个游戏创造就业的东西,一个是去年的疫情,中国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中国脱贫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全球也在发生一个重大事件,因为疫情很多低收入国家的人群脱贫了。怎么实现的呢?来自于每一个人的劳动价值,在现实世界中,它有生产力的差异。但是在虚拟世界当中,在游戏环境下差异是很小的。如果大家都想在游戏世界当中去获得一些奖励,一些成就,或者虚拟道具,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还是低收入国家的人,他们去达成这个诉求的成本是一样的,所以产生了劳动分工。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不上班了,在家里窝着,所以有很多人窝在家里玩游戏。玩游戏的时候,老美和欧洲的人会把打新任务或者完成成就的任务,外包给菲律宾或者一些其他的一些低收入国家的人,然后欧美这边一个小时大概人力成本是 100 块钱,但是给菲律宾这边可能一个小时 20、30 块钱就够了,大概这样。对于这些低收入国家的人,去年有非常多的人通过替发达国家的账号打游戏,实现了脱贫的问题,这是我们说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我从春节以来我一直在关注一个玩意儿「Metaverse」(元宇宙)。所以你提到 Minecraft 对物理世界的模拟,其实我前几年也在研究 Minecraft,试图用它来让市民参与到实体世界的设计和营造中。然后后来发现一个比 Minecraft 更高级的一个虚拟世界应用概念——Metaverse。Metaverse 的概念来自于《雪崩》这本书,但是它真正出圈的推手是 Epic,为了推广 Unreal Engine。不过真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投资界的 Metaverse 类应用叫 “Roblox”。它其实不是一个游戏,而是一个玩家可以去开发自己游戏的编辑器,同时它又是个巨大的虚拟社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Avatar,可以用这个 Avatar 进入到不同玩家开发的游戏里。与 Unreal Engine 和 Unity 3D 比,它并不追求视觉引擎的仿真,而是在做到了良好的物理引擎的同时去寻找简单易用与仿真效果之间的平衡点,力争每个玩家都可以用它去开发自己的游戏,如此来实现对 Metaverse 的填充和内容供给,然后还让玩家在开发的游戏里面可以设置付费内容或者道具。美国 75% 的 13 岁以下小朋友在 Roblox 上有账号,它的用户 97% 是 24 岁以下,所以可以说美国的 Z 世代人群基本上都在这个平台上。去年因为疫情,很多小朋友在家上学,所以 Roblox 的活跃度激增,大量的防疫补贴的资金流到了这个平台上,所以尽管 Roblox2006 年就出来了但是去年随着 Metaverse 的概念和疫情的原因爆火。我们看到 Minecraft 走下坡路的时候,Roblox 在上升,而它上市的原因就是它是目前最接近《头号玩家》的应用,上面每一个玩家都可以开发自己的游戏,自己定义了自己这个世界的主人,并且可以设置自己在游戏的收费点,构建了经济生态。我觉得这个跟你今天讲的“计算的未来” 要实现对虚拟世界的仿真和计算非常契合。

道哥:用「Metaverse」这个词可能更精准的定义了我们到底要干嘛。因为我觉得「游戏」这个词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不好的联想,我们其实不是在描绘现在的游戏。如果说从计算的角度看游戏跟淘宝的有什么本质区别,那就是游戏非常重视感官体验跟交互,淘宝更注重功能和实用。然后中间的本质区别就是在于淘宝、百度、腾讯这一类互联网的公司,今天在做的业务是模拟,而游戏公司在做的是创造

然后我们再看看互联网和计算机。我认为今天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家所有的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了,所以你们实际上已经生活在一个个计算机构建的世界里面。我刚才这几句话其实是不一样的,我没有说大家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世界里面,而是说大家生活在一个计算机的世界里面。我认为是互联网把计算机连到一起了。淘宝是台计算机,这个计算机的应用是模拟购物的任务,然后通过互联网把大家连接起来。微信也是一台计算机,然后应用上面模拟了社交的功能,然后今天大家通过互联网连进去了。所以互联网是一张交通网,我认为交通网的本质,一个是运输,一个是通信,交通网传输的就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从物理学上,回到量子的层面,信息、物质、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今天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世界里面,总体来讲是有道理的。这意味着今天我们通过计算机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从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就回到我最开始跟大家讲的,我认为图灵机模型制约了这件事情的,他会碰到天花板,天花板是图灵机模型的不完备带来的,所以有些东西他做不出来。但是即便这样,我觉得图灵机也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不过从模拟的角度来看,100% 去模拟物理世界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认为要消耗巨大的资源,所以还不如去创造新世界,所以我觉得这是计算机未来真正的使命,就是你没必要去模拟了。

尤其是当你能够在一个新的空间里去创造就业,让人在里面生活,你的感情连接在里面的时候,那你对物理世界的需求程度会越来越低,更多的是满足你的基本生理需求。这是我从工程师的角度,要去构建的一个计算的未来是这样的。

未来的人类

我刚才好像听到大家谈到未来的这种计算,会对现实的人类心理带来很大的不一样。比如说未来的 30 年,可能很多人都生活在这种数字空间之后,人的定义也渐渐在发生演进。像刚才有人说的马克思定义的人是人的劳动价值,其实会不会到未来人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我们站在现在来看一万年前的人,如果采用劳动的定义的话,我觉得可能是两类人。人的进化速度确实是很快,然而当下起技术的变革比人的发展速度会更快。所以人的生物进化速度能否跟上技术发展速度,可能是个问题。但是到那个时候可能一个技术产品就肩负着很大一种责任,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几亿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就会因技术产品而改变。

人的定义,我认为全世界从来没有统一过。就是马克思定义的人,也被很多人做了不同的解读。我有次看篇文章说,可能恩格斯也没理解马克思到底想表达什么,真的有可能是这样的。所以人的定义是会演化的。我今天带我女儿过来了,在来这里的路上,我就跟她说在 2050 大会,你会遇到一群很有梦想的人,我就问女儿,你的梦想是什么?她说她的梦想就是飞起来。我说你不是做过飞机,也玩过风洞了吗?她说是真正的飞起来,自己长个翅膀飞起来那种,而不是坐一个飞机,这是她的梦想。我觉得这个梦想,在未来如果给人类加上外骨骼,真的是可以实现。到那时候人的定义就延伸了。

提问者:包括你在新的世界里面去构建新的伦理都有可能。

道哥:我认为伦理和道德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我很少讲是非对错的事情,因为当你站在未来再来看今天的时候一定会觉得今天的人非常可笑,所以我们今天去批判古人也没什么必要。但时代真的不一样了,生产力发展,然后带来生产关系的重塑,人类的形态和文化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所以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从道德层面去批判技术,我觉得技术是技术,道德是道德,我们去看谁去用它,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场景去用它。

我觉得把科学家该干的工作交给科学家,把政治家该干的工作交给政治家。科学家和政治家应该携手坐下来谈论一下共同的未来,我觉得这是重要的。就像刚才市长跑过来和一群科学家聊天。市长也关心科技到底能够给这个城市带来什么,然后科技也关心市长想把这个城市带到什么地方去,所以双方就一定是有共同的话题和共同关心的未来,这个可能是大家坐下来的基础。我相信这个可能是不同的人能够在一起的基础。就像今天我们在这,屋子里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有一个基础在这里,所以大家在这里才是有意义的,才不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否则人类的发展到最后一定是战争,人类一定会分裂。

我觉得未来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协同和协作,是我们更加重要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责任。我刚才说政治家的事情交给政治家,科学家的事情交给科学家,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责任,政治家也政治家的责任。

科技应该是让人更像人,而不是让人更像机器。实际上两百年前工业革命起一直发展到现在,科技做的事情都是让人类更加像机器,这个是因为它的技术属性和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决定的。但是到了今天尤其是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之后,首先现在的生产力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现在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了,基本消灭了贫困问题,所以我们不会再出现那种饿死街头的事情。所以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社会开始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弹性工作者」。这个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出现的,什么叫做「弹性工作者」?就是你的工作时间和地点是弹性的,不是固定的。越来越多人,包括甚至我们下一代,可能会觉得他们不需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去上班,但他们可能随时随地都在做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也会因此得到报酬。

(有人举手:我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典型的弹性工作,所以我觉得到了今天这个社会阶段,我们更多的在讲怎么样去关注人性,我们要去做精细化,去节约资源、优化效率,所以未来应该是从工业时代解放出来,不要让人变成像工业时代的机器,而是让人变得更加的有人性化。所以我觉得未来简单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这样的工种在未来会消失,然后具有创造力的工种才是未来的主流。适合机器干的工作,会被机器替代。未来的人类应该更有想象力一些,人的进化一定会更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你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个是科技的未来,我是希望做出这样的科技。

2021.4.24 杭州 · 云栖小镇

(结束)

posted @ 2021-05-10 21:54  余月七  阅读(47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