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如果你一味求进,而不知该退则退。往往会招至一些人的嫉妒与反对。
嫉贤妒才,几乎是人的本性。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并不多。所以有才能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嘛。
唐人孔颖达,字仲达,8岁上学,每天背诵1000多字。长大后,很会写文章,也通晓天文历法。隋朝大业初年,举明经高第,授博士。隋炀帝曾召天下儒官,集合在洛阳,令朝中学士与他们讨论儒学。颖达年纪最少,道理说得最出色。那些年纪大资望高的儒者认为颖达超过了他们是耻辱,便暗中使刺客刺杀他,颖达躲在别人家里才逃过这场灾难。到唐太宗即位,颖达多次上诉忠言,因此得到了国子司业的职位,又拜祭酒之职。太宗来到太学视察,命颖达讲经。太宗认为他讲得好,下诏表彰他。但后来他便辞官回家了。
世事险恶叵测,你有真才实学也罢,没才学也罢,都千万要处处当心。尤其是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切不要太过张狂,须懂得急流勇退。像孔颖达,可算是个人才,曾获得博士高位,又受到皇帝的赏识,能够辞官回家可算是个聪明人了。从那些年纪大、资望高、学习孔夫子仁爱之学的儒者暗中派人刺杀他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世道的险恶,“利”字旁边一把刀,不可不防啊!
南朝刘宋时代也有一个深谙此道的人名叫王僧虔。王僧虔,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子,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善写隶书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子上面的字,赞叹道:“不仅是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当时,宋孝武帝想一人以书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大明年间,常常把字写得很差,因此而平安无事。
隋代薛道衡,6岁就成了孤儿,特别好学。13岁时,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作内史诗郎。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进京,上《高祖颂》。炀帝看了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拜司隶大夫。因炀帝自认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不想让他们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于是说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道衡绞死了。天下人都认为道衡死得冤枉,但他不也是太锋芒毕露而招祸的吗?

防人之心不可无,从古至今,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嫉妒自己的人,或是才华,或是相貌,所以凡事要步步为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posted on 2009-03-16 21:27  Ооo酷鱼  阅读(29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