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提效!该做改变的究竟是谁?【测试角度】
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增速提效!
确实,现在面试的时候,偶尔会有人问起。及时平时,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前后端研发,也会说上一嘴。不过自己也会经常琢磨,想着想着就笑了……
不管之前的瀑布流式开发,还是现在的敏捷开发,每个大小项目,要经过的环节就那么多。再想压缩,都有很多人踩坑,并且付出"血淋漓"教训的。
通常的项目流程是什么样?
产品收集需求 --> 需求宣讲 --> 概要/详细设计 --> 测试用例评审/开发 --> 测试/改bug --> 产品验收 --> 上线验证
一般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关注项目的时间呢?需求宣讲完!甚至见过很多需求讲完,就问啥时候能上线,就要几号几号上线的也不少。
需求宣讲之后,到上线完成期间,与项目联系最紧密的跑不了三方:产品、研发、测试。
讲的直白一点:现在三方对项目的进度都有影响,那么是不是可以粗略(确实很粗)计算下,每一方占比1/3。
如果你想要一个项目提前3天上线,只是压缩其中一方的3天时间,结果就三种:①直接辞职走人;②一大堆线上问题,又缝缝补补一周;③线上一大堆问题,同时离职走人了。
每一方都适当的提升点效率,还是很有希望的,同时质量没准也好了呢。
作为测试的我,开始评估3天还是5天,肯定有我的原因,绝对不会故意拖沓。如果压半天,可以让产品跟着我们最后一轮测试,同步进行验收测试,但其间可能会有个别问题。
无缘无故压缩我的测试时间,第一我肯定不能接受,第二我会尽量保证质量,但时间短造成的风险,我肯定不会承担。
啥?24小时测试!要脸不???
我对提高效率和提高质量的想法有些类似,大家的关注点肯定不是一个小组、一个部门,而是这个项目什么时候能交付给需求方使用。
那何尝不是大家一起需要努力的呢?
产品经理需求出的仔细点,别老让我们测试追着屁股后面,细化一条条规则;
前后端研发需求理解的全貌点,我们测试用例评审时候认真听点,提测后质量肯定不会差;
测试前数据准备的充足点,测试依赖都提前处理,尽早抛出问题,尽早验证。
增速提效是好事,但有些人的关注点是不是该换换了?脑子可以好使,但要用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