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Inversion of Control)即控制反转,是在面试或平常交流中经常遇到了词汇;我也曾经仿照Spring,利用JDK的反射和动态代理实现了一个简单的IOC框架,感觉算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但如果问我Spring的IOC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IOC的好处和核心原理是什么,还真是一下子回答不出来。
IOC作为一种设计模式,首先想到其实现了组件的解耦及代码复用。如果是初学者,在类A里调用类B的方法,一般就直接new B()写死在代码中,如果哪一天不用B了,改用C,只能在project中查询一下new B(),然后全部改成new C(),这种方式下A做任何事情都完全依赖于B或C,A每每都需要亲自动手去实现或者引用具体的实现类,A和B、C是紧耦合的,代码维护也很辛苦;而IOC就是把这种“实现类”的关系控制在自己手中,称为反转,而只需要给A提供一个接口IB(A不需要依赖B或C了),该接口定义了类的行为规范(“实现类”需要能做这个也能做那个,但具体怎么做或者弄虚作假,是不管的),IOC就负责在运行时完成动态的注入过程(接口对实现类的引用),所以IOC也成为DI(Dependecy Injection 依赖注入),这种说法更形象些;而这种面向接口的编程方式和设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注入,具体注入哪个实现类,一般都是在配置文件里指明,这个文件就是IOC的一个说明书,实现了资源的集中配置及管理。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关注点分离”(Separation of Concerns : SOC),这是解决复杂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将一个大的复杂问题分解为小而简单问题,关注不同的侧重点(模块化),最后形成最终解决方案,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式。而IOC正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比如实现A,并不用关心如何实现B;AOP也是基于IOC的一种应用,编码时只需要关注某项服务的实现,所有的组合,在运行时由IOC注入即可(before,after,around)。
综上,解耦、资源集中、关注分离,应该就是IOC的核心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