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为何出现“剪刀差”
“表面上看,IT专业的培养人数和整个行业的需要量基本相当,但是一直有来自企业的一个声音:学校培养的学生数量不少,但我们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温涛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脱节,对企业的运行影响非常大,科尔尼咨询公司的《大连软件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8%的企业因为找不到相应的人才而出现职位空缺,73%的企业因为找不到人才而放弃了有关的市场。
天津职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丁桂芝在发言中指出,“学校不了解企业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而对学生培养脱离实际需要,从而适销不对路。而企业也没有利用学校资源,将新员工上岗融入企业的磨合期下移到学校,因此加大了招收新员工的成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难。”
高端人才缺乏,低端人才不适合企业,丁桂芝认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应届毕业生缺少实际经验,造成企业岗前培训
温涛举例说,2008年东软集团准备新招员工3500~4000人,在软件编码、测试等岗位上,企业愿意招聘高职毕业生,但是集团人力资源部反映,高职生很难适应企业需求。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希望毕业生能够认同企业的文化,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谈到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时,温涛指出,目前IT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缺乏。大量的研究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到高职学校当教师,他们本身就缺少在产业界工作的经历。
“如果老师的实践能力都比较弱,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只能是空想。”温涛说,“我和企业老板交流的时候,他们说的话让我感到非常伤心,也感觉到无地自容。他们说现在高职教育不是老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大学为老师解决就业问题;我说我们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企业老板说应加上一个木字旁,是“人材”,很多学生是进一步待加工的原材料。”
在温涛看来,IT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下面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办学开放性不够,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职业教育要融入5个要素,包括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如果学校办学的开放性不够,面对企业时又没有主动性,造成工学结合的难度很大。
第三,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共享机制不完善。尽管现在教材出了不少,但是高质量和共享的优质资源不足。如果说学校能够有计划开发出高质量、优质的资源,所有的高职学校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共享,职业教育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一个台阶。
第四,实训体系标准不一,目前建设过程还是重硬轻软、小而全的现象严重。
第五,IT类教育追求双证教育,但是职业认证体系繁杂,导向和规范不够。目前厂家认证、政府认证的证书很多,学生也不知道毕业时该拿什么证,甚至学校也不知道哪个证出去有用,证书太多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和认证。
面对这些问题,温涛说。“如何实现工学结合,怎样建立一个双赢的机制,是学校面临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