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 索引

本文转载自MySQL -- 索引

索引模型

哈希表

实现上类似于java.util.HashMap,哈希表适合只有等值查询的场景
img

有序数组

有序数组只适用于静态存储引擎(针对不会再修改的数据)
img

查找

  1. 等值查询:可以采用二分法,时间复杂度为O(log(N))
  2. 范围查询:查找[ID_card_X,ID_card_Y]
    • 首先通过二分法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ID_card_X的记录
    • 然后向遍历,直到找到第一个大于ID_card_Y的记录

更新

在中间插入或删除一个纪录就得挪动后面的所有的记录

搜索树

平衡二叉树

查询的时间复杂度:O(log(N)),更新的时间复杂度:O(log(N))(维持树的平衡
img

N叉树

  1. 大多数的数据库存储并没有采用二叉树,原因:索引不仅仅存在于内存中,还要写到磁盘上

    • 对于有100W节点的平衡二叉树,树高为20,即一次查询可能需要访问20个数据块
    • 假设HDD,随机读取一个数据块需要10ms左右的寻址时间
    • 即一次查询可能需要200ms – 慢成狗
  2. 为了让一个查询
    尽量少的读取磁盘,就必须让查询过程访问尽量少的数据块,因此采用N叉树

    • N的大小取决于数据页的大小索引大小
    • 在InnoDB中,以INT(4 Bytes)字段为索引,假设页大小为16KB,并采用Compact行记录格式,N大概是745
    • 假设树高还是4(树根的数据块总是在内存中),数据量可以达到745^3 = 4.1亿
    • 访问这4亿行的表上的INT字段索引,查找一个值最多只需要读取3次磁盘(很大概率,树的第2层也在内存中)
  3. N叉树由于在读写上的性能优点以及适配HDD的访问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库引擎中

InnoDB的索引

索引是在存储引擎层实现的,没有统一的索引标准,不同存储引擎的索引的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哪怕多个存储引擎支持同一类型的索引,其底层的实现也可能不同的

索引组织表

表都是根据主键顺序索引的形式存放的,这种存储方式称为索引组织表,每一个索引在InnoDB里面都对应一棵B+树

# 建表
CREATE TABLE T(
    id INT PRIMARY KEY,
    k INT NOT NULL,
    INDEX (k)
) ENGINE=INNODB;

# 初始化数据
R1 : (100,1)
R2 : (200,2)
R3 : (300,3)
R4 : (500,5)
R5 : (600,6)

img

  1. 根据叶子节点的内容 ,索引类型分为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和二级索引(secondary index)

    • 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整行数据
    • 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的值
  2. select * from T where ID=500:只需要搜索ID树

  3. select * from T where k=5:先搜索k树,得到ID的值为500,再到ID树搜索,该过程称为回表

  4. 基于二级索引的查询需要多扫描一棵索引树,因此尽量使用主键查询

维护索引

  1. B+树为了维护索引的有序性,在插入新值时,需要做必要的维护

  2. 如果新插入的行ID为700,只需要在R5的记录后插入一个新纪录

  3. 如果新插入的行ID为400,需要逻辑上(实际采用链表的形式,直接追加)挪动R3后面的数据,空出位置

    • 如果R5所在的数据页已经满了,根据B+树的算法,需要申请一个新的数据页,然后将部分数据挪过去,称为页分裂
    • 页分裂的影响:性能数据页的利用率
  4. 页合并 :页分裂的逆过程

    • 相邻两个页由于删除了数据,利用率很低之后,会将数据页合并

自增主键

  1. 逻辑:如果主键为自增,并且在插入新纪录时不指定主键的值,系统会获取当前主键的最大值+1作为新纪录的主键
    • 适用于递增插入的场景,每次插入一条新纪录都是追加操作,既不会涉及其他记录的挪动操作,也不会触发页分裂
  2. 如果采用业务字段作为主键,很难保证有序插入,写数据的成本相对较高
  3. 主键长度越小,二级索引占用的空间也就越小
    • 在一般情况下,创建一个自增主键,这样二级索引占用的空间最小
  4. 针对实际中一般采用分布式ID生成器的情况
    • 满足有序插入
    • 分布式ID全局唯一
  5. 适合直接采用业务字段做主键的场景:KV场景(只有一个唯一索引)
    • 无须考虑二级索引的占用空间问题
    • 无须考虑二级索引的回表问题

重建索引

# 重建二级索引
ALTER TABLE T DROP INDEX k;
ALTER TABLE T ADD INDEX(k);

# 重建聚簇索引
ALTER TABLE T DROP PRIMARY KEY;
ALTER TABLE T ADD PRIMARY KEY(id);
  1. 重建索引的原因
    • 索引可能因为删除和页分裂等原因,导致数据页有空洞
    • 重建索引的过程会创建一个新的索引把数据按顺序插入
    • 这样页面的利用率最高,使得索引更紧凑,更省空间
  2. 重建二级索引k是合理的,可以达到省空间的目的
  3. 重建聚簇索引是不合理的
    • 不论是删除聚簇索引还是创建聚簇索引,都会将整个表重建
    • 替代语句:ALTER TABLE T ENGINE=INNODB

索引优化

覆盖索引

# 建表
CREATE TABLE T (
    ID INT PRIMARY KEY,
    k INT NOT NULL DEFAULT 0,
    s VARCHAR(16) NOT NULL DEFAULT '',
    INDEX k(k)
) ENGINE=INNODB;

# 初始化数据
INSERT INTO T VALUES (100,1,'aa'),(200,2,'bb'),(300,3,'cc'),(500,5,'ee'),(600,6,'ff'),(700,7,'gg');

img

需要回表的查询

SELECT * FROM T WHERE k BETWEEN 3 AND 5
  1. 在k树上找到k=3的记录,取得ID=300
  2. 再到ID树上查找ID=300的记录,对应为R3
  3. 在k树上取下一个值k=5,取得ID=500
  4. 再到ID树上查找ID=500的记录,对应为R4
  5. 在k树上取下一个值k=6,不满足条件,循环结束

整个查询过程读了k树3条记录,回表了2次

不需要回表的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k BETWEEN 3 AND 5
  1. 只需要查ID的值,而ID的值已经在k树上,可以直接提供查询结果,不需要回表

    • 因为k树已经覆盖了我们的查询需求,因此称为覆盖索引
  2. 覆盖索引可以减少树的搜索次数,显著提升查询性能,因此使用覆盖索引是一个常用的性能优化手段

  3. 扫描行数

    • 在存储引擎内部使用覆盖索引在索引k上其实是读取了3个记录,
    • 但对于MySQL的Server层来说,存储引擎返回的只有2条记录,因此MySQL认为扫描行数为2

联合索引

CREATE TABLE `tuser` (
    `id` INT(11) NOT NULL,
    `id_card` VARCHAR(32) DEFAULT NULL,
    `name` VARCHAR(32)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NULL,
    `ismale` TINYINT(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id_card` (`id_card`),
    KEY `name_age` (`name`,`age`)
) ENGINE=InnoDB

高频请求:根据id_card查询name。可以建立联合索引(id_card,name),达到覆盖索引的效果

最左前缀原则

B+树的索引结构,可以利用索引的最左前缀来定位记录
img

  1. 索引项是按照索引定义里字段出现的顺序来排序的

    • 如果查找所有名字为张三的人时,可以快速定位到ID4,然后向后遍历,直到不满足条件为止
    • 如果查找所有名字的第一个字是的人,找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记录ID3,然后向后遍历,直到不满足条件为止
  2. 只要满足最左前缀,就可以利用索引来加速检索,最左前缀有2种情况

    • 联合索引的最左N个字段
    • 字符串索引的最左M个字符
  3. 建立联合索引时,定义索引内字段顺序的原则

    • 复用:如果通过调整顺序,可以少维护一个索引,往往优先考虑这样的顺序
    • 空间:维护(name,age)+age比维护(age,name)+name所占用的空间更少

索引下推

SELECT * FROM tuser WHERE name LIKE '张%' AND age=10 AND ismale=1;
  1. 依据最左前缀原则,上面的查询语句只能用,找到第一个满足条件的记录ID3(优于全表扫描)

  2. 然后判断其他条件是否满足

    • 在MySQL 5.6之前,只能从ID3开始一个个回表,到聚簇索引上找出对应的数据行,再对比字段值
    • 这里暂时忽略MRR:在不影响排序结果的情况下,在取出主键后,回表之前,会对所有获取到的主键进行排序
    • 在MySQL 5.6引入了下推优化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 可以在索引遍历过程中,对索引所包含的字段先做判断直接过滤掉不满足条件的记录减少回表次数

无索引下推,回表4次
img

采用索引下推,回表2次
img

删除冗余索引

CREATE TABLE `geek` (
    `a` int(11) NOT NULL,
    `b` int(11) NOT NULL,
    `c` int(11) NOT NULL,
    `d` int(11) NOT NULL,
    PRIMARY KEY (`a`,`b`),
    KEY `c` (`c`),
    KEY `ca` (`c`,`a`),
    KEY `cb` (`c`,`b`)
) ENGINE=InnoDB;

# 索引(`a`,`b`)是业务属性
# 常规查询,应该如何优化索引?
select * from geek where c=N order by a limit 1;
select * from geek where c=N order by b limit 1;

结论

索引ca是不需要的,因为满足最左前缀原则,ca(b) = c(ab)

样例

假设表记录

a b c d
1 2 3 d
1 3 2 d
1 4 3 d
2 1 3 d
2 2 2 d
2 3 4 d

索引ca:先按c排序,再按a排序,同时记录主键

c a 部分主键b(只有b)
2 1 3
2 2 2
3 1 2
3 1 4
3 2 1
4 2 3

这与索引c是一样的,索引ca是多余的

参考资料

《MySQL实战45讲》

posted @ 2020-05-23 11:22  Yungyu  阅读(15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