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网络组件calico详解

一.Calico介绍

Calico是一种容器之间互通的网络方案,在虚拟化平台中,比如OpenStack、Docker等都需要实现workloads之间互连,但同时也需要对容器做隔离控制,就像在Internet中的服务仅开放80端口、公有云的多租户一样,提供隔离和管控机制。而在多数的虚拟化平台实现中,通常都使用二层隔离技术来实现容器的网络,这些二层技术有一些弊端,比如需要依赖VLAN、Bridge和隧道技术。其中Bridge带来了复杂性,Vlan隔离和Tunnel隧道则消耗等多的资源并对物理环境有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整体会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尝试把Host当做Internet中的路由器,使用BGP同步路由,并使用Iptables来做安全访问策略,最终设计出了Calico方案。

设计思想:Calico不使用隧道或者NAT来实现转发,而是巧妙的把所有二三层流量转换成三层流量,并通过host上路由配置完成跨host转发。

二.Calico优势

  • 更优的资源利用
    二层网络通讯需要依赖广播消息机制,广播消息的开销与host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Calico使用的三层路由方法,则完全抑制了二层广播,减少了资源开销。此外,二层网络使用Vlan隔离技术,天生有4096个规格限制,即便可以使用Vxlan解决,但Vxlan又带来了隧道开销的问题。Calico不使用vlan或者vxlan技术,使资源利用率更高。
  • 可扩展性
    Calico使用与Internet类似的方案,Internet的网络比任何数据中心都大,Calico同样天然具有扩展性。
  • 简单更容易调试
    由于没有隧道,意味着workloads之间路径更短,配置更少,在host之间更容易进行debug调试。
  • 更少的依赖
    Calico仅依赖三层路由可达
  • 可适配性
    Calico较少的依赖性使它能适配所有的VM、Container、白盒或者混合环境场景。

三.Calico架构

Calico架构如下:

架构特点:由于Calico是一种纯三层的实现,因此可以避免与二层方案相关的数据包封装的操作,中间没有任何的NAT,没有任何的overlay,所以它的转发效率可能是所有方案中最高的,因为它的包直接走原生TCP/IP的协议栈,它的隔离也因为这个栈而变得好做。因为TCP/IP的协议栈提供了一整套的防火墙的规则,所以它可以通过IPTABLES的规则达到比较复杂的隔离逻辑。
Calico网络模型主要工作组件:
1、Felix:运行在每一台host的agent进程,主要负责网络接口管理和监听、路由、ARP管理、ACL管理和同步、状态上报等。Felix会监听Etcd中心的存储,从它获取事件,比如说用户在这台机器上加了一个IP,或者是创建了一个容器等,用户创建Pod后,Felix负责将其网卡、IP、MAC都设置好,然后在内核的路由表里面写一条,注明这个IP应该到这张网卡。同样,用户如果制定了隔离策略,Felix同样会将该策略创建到ACL中,以实现隔离。
2、Etcd:分布式键值存储,主要负责网络元数据一致性,确保Calico网络状态的准确性,可以与Kubernetes共用。
3、BGP Client(BIRD):Calico为每一台host部署一个BGP Client,使用BIRD实现,BIRD是一个单独的持续发展的项目,实现了众多动态路由协议比如:BGP、OSPF、RIP等。在Calico的角色是监听Host上由Felix注入的路由信息,然后通过BGP协议广播告诉剩余Host节点,从而实现网络互通。BIRD是一个标准的路由程序,它会从内核里面获取哪一些IP的路由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标准BGP的路由协议扩散到整个其他的宿主机上,让外界都知道这个IP在这里,你们路由的时候得到这里来。
4、BGP Route Reflector:在大型网络规模中,如果仅仅使用BGP Client形成mesh全网互联的方案就会导致规模限制,因为所有节点之间两两互连,需要N^2个连接,为了解决这个规模问题,可以采用BGP的Route Reflector的方法,使所有BGP Client仅与特定RR节点互连并做路由同步,从而大大减少连接数。

四. Calico两种网络模式

Calico网络Node之间包含两种网络模式:

  • IPIP
  • BGP
    下面对这两种网络模式进行具体说明。

2.1 IPIP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一个IP数据包又套在一个IP包里,即把IP层封装到IP层的一个Tunnel。它的作用其实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基于IP层的网桥。一般来说,普通的网桥是基于MAC层的,不需要IP,而这个IP则是通过两端的路由做一个Tunnel,把两个本来不通的网络通过点对点连接起来

顾名思义,IPIP网络就是将IP网络封装在IP网络里。IPIP网络的特点是所有pod的数据流量都从隧道tunl0发送,并且在tunl0这增加了一层传输层的封包。

2.2 BGP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是互联网上一个核心的去中心化自治路由协议。它通过维护IP路由表或‘前缀’表来实现自治系统(AS)之间的可达性,属于矢量路由协议。BGP不使用传统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的指标,而使用基于路径、网络策略或规则集来决定路由。因此,它更适合被称为矢量性协议,而不是路由协议。BGP,通俗的讲就是讲接入到机房的多条线路(如电信、联通、移动等)融合为一体,实现多线单IP,BGP 机房的优点:服务器只需要设置一个IP地址,最佳访问路由是由网络上的骨干路由器根据路由跳数与其它技术指标来确定的,不会占用服务器的任何系统。

2.3 两种网络对比

IPIP网络:
流量:tunl0设备封装数据,形成隧道,承载流量
适用网络类型:适用于互相访问的Pod不在同一个网段中,跨网段访问的场景,外层封装的IP能够解决跨网段的路由问题。
效率:流量需要tunl0设备封装,效率略低
BGP网络:
流量:使用路由信息导向流量
使用网络类型:适用于互相访问的Pod在同一个网段。
效率:原生hostGW,效率高

五.存在问题

1.缺点租户隔离问题
Calico 的三层方案是直接在 host 上进行路由寻址,那么对于多租户如果使用同一个 CIDR 网络就面临着地址冲突的问题。
2.路由规模问题
通过路由规则可以看出,路由规模和 pod 分布有关,如果 pod离散分布在 host 集群中,势必会产生较多的路由项。
3.iptables规则规模问题
1台Host上可能虚拟化十几或几十个容器实例,过多的 iptables 规则造成复杂性和不可调试性,同时也存在性能损耗。
4.跨子网时的网关路由问题
当对端网络不为二层可达时,需要通过三层路由机时,需要网关支持自定义路由配置,即 pod 的目的地址为本网段的网关地址,再由网关进行跨三层转发。

参考链接:https://www.cnblogs.com/goldsunshine/p/10701242.html (文章对ipip和bgp两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具体可以转入原链接参考)

posted @ 2020-12-08 17:40  yuhaohao  阅读(609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