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维》 混沌大学商学院第12章 读书笔记总结--2020年的第28/100本
------------------------------------------
第十二章 《美学思维》 杨震 北京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
目的:美学思维的思维模型是什么?
答: 美学思维= 美不在美+艺术不是艺术+不自然的自然+欣赏是自我欣赏
美学有:美,美的东西有:艺术,自然,我们去欣赏美,欣赏的是客观的自我。 什么是美:美就是显现,让人可感。 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能够即具有又表达并被艺术史授权的创造性作品。 什么是自然:自然审美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人为的产物)。 什么是欣赏:欣赏的并不是对象,而是通过对象的某种结构唤醒了我们内在的某种心理结构。 审美使我们自身完善和创造,我们最好的作品就是我们自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自己。
美:如何创造美:让他显现。 让不可见的可见:三维二维化(画,镜子,橱窗);体积超常化(放大缩小。别针放大到一个房子大,被我遗忘在抽屉里,再一次显现);脱离原来的语境(杜尚小便池); 双重脱离(徐冰凤凰); 抽象具象化(抽象的东西不可感。比如一个道理一个公式,《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一个胖女人在沙发上); 突出细节;效果暗示(陌上桑罗敷)。 让可见的不可见:比如你的家人,出差之后;四分三十三秒;维纳斯。 美的魅力:美在德行,效应,心灵。 美的三个层次:美:出现的时候;不美:美固化下来;非不美:让大家重新看到。
艺术:艺术的条件:人造品+艺术史授权;艺术的时间:当他即具有又表达;艺术是什么:创造性模仿,自由的产品,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就是创造,创造就是创造条件,创造条件就是点石成金,而不是石头里面找金子。 美和艺术关系::美是一种感性显现,艺术则是提供这种显现的契机。美是一种感受,艺术是一个东西,美不一定需要艺术(自然),艺术也不一定美,可以是丑的,也可以是不美不丑的。 艺术就像毛玻璃,你不能完全看到他自身,又不能完全看透他,引发我们去思考什么别的东西。
自然:自然审美是人为的产物。人为的自然(范畴,艺术,心灵),环境的自然(置身其中),他者的自然(不确定性)。
欣赏:欣赏最终达到的不是对对象的欣赏,而是对自我感性认识的提升和完满(对巨大的欣赏,提升理性能力;恐怖,道德力量;优美,自身知性力量)。 移情说(我们欣赏的时候产生了情感,把这种情感转移到欣赏对象上),直觉说(欣赏,审美是让我们自身完善和创造)
启发: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艺术价值(设计,品牌)。 当我们把情绪移到了外面的物体就可以宣泄,悲伤的时候听悲伤的歌可以释然。 直觉说:审美是让我们自身完善和创造的活动,我们最好的作品就是我们自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作品。
---以下为归纳:
第一课 美不在美
目的:美不在美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美?
答:美不在美 = 美在显现 + 让不可见的可见+让可见的不可见
美在于可感,震惊,突破,总之就是显现(马丁泽尔:美在于某物在此时此地的自身显现)。显现的方法有:让不可见的可见;让可见的不可见从而更可见;美的魅力。 让不可见的可见:三维二维化(画,镜子,橱窗);体积超常化(放大缩小。别针放大到一个房子大,被我遗忘在抽屉里,再一次显现);脱离原来的语境(杜尚小便池); 双重脱离(徐冰凤凰); 抽象具象化(抽象的东西不可感。比如一个道理一个公式,《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一个胖女人在沙发上); 突出细节;效果暗示(陌上桑罗敷)。 让可见的不可见:比如你的家人,出差之后;四分三十三秒;维纳斯。 美的魅力:美在德行,效应,心灵。 审美是一个流动的状态,一切都是暂时的,不确定的。 美的三个层次: 美:出现的时候;不美:美固化下来;非不美,让大家重新看到。
第二课 艺术不是艺术
目的:艺术是什么?
答:艺术不是艺术= 什么是艺术+如何是艺术+何时是艺术。
什么是艺术:what(什么),how(怎么,什么条件),when(什么时间)。 艺术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when,时候:即具有又表达的时候),在一个特定的条件(how,条件:人造品+艺术团,艺术史授权)的创造性模仿的,自由的产品的,有意味的形式的作品创造; 艺术就是创造,创造就是创造条件,创造条件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美和艺术:美是一种感性显现,艺术则是提供这种显现的契机。美是一种感受,艺术是一个东西,美不一定需要艺术(自然),艺术也不一定美,可以是丑的,也可以是不美不丑的。 如果要把某物看做艺术,他就得具备某种眼睛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一种艺术理论氛围,一种艺术史知识)。 艺术是一个滚动播出,循环播出,没有一劳永逸。 艺术就是半透明化的处理过程,就像毛玻璃一样,不能完全看到他自身,又不能完全透明的看到他对面,引发我们去思考什么别的东西。
启发: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艺术价值(设计,品牌)。 任何一个创新都不是可以重复的,也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整个体系中找到你的位置。 艺术重新提炼:艺术就是能够即具有又表达并被艺术史授权的创造性作品。
第三课 不自然的自然
目的:什么是自然?不自然的自然是什么意思?
答:不自然的自然 = 自然审美 + 作为人为的自然 + 不自然的自然。
不自然的自然:自然审美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不是作为自然本身,而是人为的产物进入我们的审美。作为人为的自然(范畴,艺术,心灵),作为环境的自然(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他的美),作为他者的自然(自然之美在于不确定性)。 范畴弄错了就不美了:小象从老鼠范畴看就恐怖,丑陋。 艺术可以从形式角度理解,比如,沙漠的线条。 自然之美的不确定性:不可复制,不可人化,不可统一。
第四课 欣赏是自我欣赏
目的:什么是欣赏?
答:欣赏是自我欣赏 = 欣赏是自我欣赏 + 移情说 + 直觉说。
欣赏是自我欣赏,欣赏的不是对象,而是客观的自我。 对自然和艺术的美,最终达到的并不是对对象的欣赏,而是对自我感性认识能力的提升和完满(巨大,理性能力;恐怖,道德力量;优美,自身知性力量)。 从而有了移情说(我们欣赏的时候产生的情感转移到了对象上,欣赏的并不是对象,而是通过对象的某种结构唤醒了我们内在的某种心理结构)和直觉说(欣赏本身就是自我创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欣赏过程中)。 移情说:我们对崇高的的事物欣赏,并不是因为对象是崇高的,而是我们自身产生了一种崇高的的情感,我们把他们转移到了对象身上。我们自身产生了愉悦感,我们把愉悦的对象称为美,这两个就是移情。 当我们把情绪移到了外面的物体就可以宣泄,悲伤的时候听悲伤的歌可以释然。 直觉说:审美是让我们自身完善和创造的活动,我们最好的作品就是我们自己。
完整型心理学:先看到整体再看到部分,先认识在感受,尽管我们误以为是反过来的。 如果你还不能够写下来,那就是你还不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