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band Decomposition

子带分解。

例如语音信号是宽带信号,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采样率为16kHz的语音信号的有效带宽是8KHz,不论是对于降噪,aec,vad,波束形成亦或是logfbank特征提取,我们都期望更精细的处理以提高准确性,因为有时噪声就是带限信号,而回声消除要能处理的时间比较长,就需要滤波器抽头数比较多,这样积累的数据长度和计算量就比较大,同理波束形成技术也是空时域滤波技术,也可以划分成子带进行更为精细的处理。
首先划分成多个子带,用到的必然是傅里叶变换,这里通常被称为STFT,也就是截取一段时长然后滑窗做FFT变换,由于语音在10ms~30ms内可以看成是稳态的,所以通常就是这段时长内做FFT,需要提醒的是不同算法在选择语音时长做STFT时并不一定一样,如果在做降噪时选择10ms,而在aec选择了4ms亦或是logfbank选择了25ms,当然上述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实现也会有所区别。

【子带编码】子带编码技术,是将原始信号由时间域转变为频率域,然后将其分割为若干个子频带,并对其分别进行数字编码的技术。它是利用带通滤波器(BPF)组把原始信号分割为若干(例如m个)子频带(简称子带)。

【子带编码特点】子带编码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首先,声音频谱各频率分量的幅度值各不相同,若对不同子带分配以合适的比例系数,可以更合理地分别控制各子带的量化电平数目和相应的重建误差,使码率更精确地与各子带的信号源特性相匹配。通常,在低频基音附近,采用较大的比特数目来表示取样值,而在高频段则可分配以较小的编码比特。其次,通过合理分配不同子带的比特数,可控制总的重建误差频谱形状,通过与声学心理模型相结合,可将噪声频谱按人耳主观噪声感知特性来形成。于是,利用人耳听觉掩蔽效应可节省大量比特数。 在采用子带编码时,利用了听觉的掩蔽效应进行处理。它对一些子带信号予以删除或大量减少比特数目,可明显压缩传输数据总量。比如,不存在信号频率分量的子带,被噪声掩蔽的信号频率的子带,被邻近强信号掩蔽的信号频率分量子带等,都可进行删除处理。另外,全系统的传输信息量与信号的频带范围、动态范围等均有关系,而动态范围则决定于量化比特数,若对信号引入合理的比特数,可使不同子带内按需要给以不同的比特数,也可压缩其信息量。

【存在问题】滤波器的具体实现不可能是理想的带通,其幅度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有限的滚降。因此在划分子带时,只能使子带间有交叠或者使子带间有一定的间隙。前者若按奈氏频率取样将会产生混叠失真,而后者使原有的部分频带经滤波而损失掉,重建的信号会有失真。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正交镜像滤波法和时域混叠消除法。

【关键概念】比如对麦克风阵列信号的采样频率是Fs=64000,傅立叶变换点数是1024,那么对每个子间隔进行J点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就得到了宽带内J个不相重叠的子带。所以我们得到了宽带内1024个不重叠的子带。每个窄带的频带宽度是64000/1024=62.5Hz;因为语音信号频率主要集中在300~3000Hz之间,而且某点n所表示的频率为:Fn=(n-1)*Fs/N,所以我们选取的测试数据主要集中在5~49个频点之间,超过或者小于这个范围测试的话一般会出现测试偏差,或者出现旁瓣,影响主瓣峰值位置的判断。

参考

https://blog.csdn.net/shichaog/article/details/77379998

https://blog.csdn.net/liusandian/article/details/51966740

posted @ 2018-10-28 01:44  Skye_Zhao  阅读(113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