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ahe.cn 大河报 B13 都市倾诉 2007年02月27日
|
0227B1301.jpg
戴着高度远视眼镜的杨宏伟和人打招呼的时候,总是带着谦和的笑容。他衣着很朴素,右嘴角向上高翘着,与向下低垂的右眉组成了一个半圆的括号。杨宏伟说,他虽然长得丑,却很幸运,得到了许多好人的帮助。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动人的丑孩子成材之路。 在父母呵护下,感觉不到丑的伤害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是一家公司的出纳,父亲是一家工厂的工人。虽然生下来自己的长相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但我却不以为意,因为很少听过别人说自己丑。后来我才知道,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为我创造了这样“平等”的空间。每当有人在背后议论我的长相时,母亲总是走过去向他们耐心解释,请求他们的谅解和包容。 我家住在父亲单位家属院的筒子楼里,日子过得虽平凡俭朴,但童年充满了幸福的回忆。当时院子里仅和我同龄的孩子就有20多个,大家天天在一起玩游戏、讲故事,由于我的性格比较温顺,小伙伴都喜欢和我玩,大家相处得像兄弟姐妹一样,从来没有人说我丑,也没有人因为我的相貌而疏远我。 刚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和老师都担心同学们会因为我的长相歧视我、不理我,尤其是老师,一听到有人叫我“丑八怪”,就会把这个学生叫到一边批评几句,然后让他跟我比学习成绩。渐渐地,同学们对我的长相开始不在乎起来,加上我学习好,又是个热心肠,同学们都爱和我玩。他们知道我喜欢动脑筋,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都喜欢找我一起讨论。 我的父母为了培养我有一个正常人的心理,从来不回避我相貌的缺陷。比如我的眼睛是先天性白内障,一生下来就视物模糊,需要戴1000多度的老花镜,为了让我平静地接受现实,他们就说,人到老的时候,都需要戴老花镜,只是我需要提前戴上,比别人戴的时间长一些罢了。有时候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面容有些异样,就问怎么回事。父母会笑着告诉我:人的相貌本来就是不同的,如果大家都长成一个样子,走在大街上就很难区分了。 正是拥有正常的心态,我才能快乐自信地生活,在学习上从没有分过心,每次考试在班里都名列前茅。考高中的时候,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省级重点中学。教过我的老师都把我当成骄傲和自豪。如果不是高考中因为长相被拒绝录取,我根本不会想到人的相貌会如此重要,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长相丑陋的男孩。 因为丑,差点被剥夺上大学的权利 1995年夏天,我参加了高考。考完后估分时,我感觉自己发挥不错,分数达到本科线不成问题。在填报志愿时,我在第一志愿中填写了西北一所重点大学,第二志愿填写了郑州的一所大学。 分数线下来后,我的分数竟然超过重点院校录取分数线20多分。可正当我满怀希望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被告知因相貌缺陷,西北那所大学拒绝录取,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甚至把我容貌的丑陋当成身体残疾。当时我虽然很委屈,却没有抱怨。心想,重点大学不录取,以自己这么高的分数,郑州那所大学一定会录取的。没想到当父母到招生办去查询时,再次被告知因为我的相貌问题,郑州那所大学也不同意接收。我的父亲不相信,带着我找到郑州那所大学的校领导,恳求他们给我一条出路,但该校一名负责招生的领导说:“如果把这样的学生录取了,将来学校上大课,那些胆小的女生肯定会吓得不敢进教室。我们不能为了一个人伤害大多数学生。”尽管父亲苦苦哀求,但那所学校的大门始终不愿对我敞开。 眼看那些成绩没有我好的同学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到大学去报到了,而我却因为相貌丑,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当时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也不知道不上大学,自己今后的出路何在。多少次 噩梦中,我摆着修鞋摊给别人修鞋时,顾客因为我长得丑而吓跑,虽然我极力恳求他们回来,哭喊着挽留他们,可他们却疯一样地逃走了…… 在恩人的帮助下,我走进大学校门 1995年9月3日上午11点40分,我跟着父母从省教委出来后,再次感到了希望渺茫。路过河南日报社门口时,父亲突然眼前一亮,说:“到这里反映一下咱的问题吧。宏伟,你跟妈先在门口等着,别一进去先吓着人家,这样咱的事就没人听了。”听父亲这么一说,我赶紧把头低下,以免过往的人见到我后害怕。 20分钟后,父亲从大院里跑出来,急切地拉住我,再次往报社大院里走。走进正对大门的那座青灰色办公楼后,父亲把我带进了一间办公室。里面一位慈祥的阿姨见到我后,和蔼地说:“孩子,别担心,如果一切真像你父亲所说的那样,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的!”阿姨让我写一个反映材料,回家后把自己的准考证复印件、小时候的照片和非残疾人证明寄过来。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阿姨一直把我和父亲送到门口,再三嘱咐我不要灰心。走出报社大门,我的手心出了很多汗,虽然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把我带到这里,这位阿姨能帮我什么,但心里猛然间却流动着一种希望和踏实。 材料寄到报社后,这位好心的阿姨带着我的准考证四处查询,最终证实我的分数确实超过重点院校录取线20多分,是河南考生报考西北那所重点大学的第二名。在证实了我因相貌原因被拒绝录取的事实后,河南日报群工处的郭信周、冯小霓两位记者将我的遭遇写成文章发表了。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篇文章的标题是《让我上学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那位好心的阿姨名叫冯小霓,当时是河南日报社的记者。 文章发表后,顿时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给我写信、打电话,表示同情,一家企业甚至捐出3万元钱,让我去整容。有这么多人关心和支持,我内心十分感动,联想到父母带着自己四处跑上大学的事时,曾遇到过许多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而不能上大学,我决定把这笔钱捐给那些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当我们全家已经对上大学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国内几所大专院校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纷纷找到家里,其中包括几所重点院校,都表示愿意录取我。在收到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们全家人都哭了。来不及擦干眼泪,我迅速将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打电话告诉了冯阿姨,冯阿姨似乎早已知道这件事。原来,为了让我能圆大学梦,她一直在四处奔波。冯阿姨说,1995年9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中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像我这样优秀的学生,不应该因为相貌的问题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在顽强拼搏中,我赢得了尊重 到兰州大学报到时,学校已经开学三个月了。我当时有些忐忑不安,一是担心学习跟不上,二是担心自己的相貌受到同学的鄙视。但入学后我才发现,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兰州大学的学习氛围很浓厚,老师们对我很关心,同学们对我也很宽容。 我所在的宿舍里共有8个男生,大家都有晚上看书的习惯。无论谁,看得再晚,都不会有人发牢骚。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大家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白天大家会轮流 到教室里占座位,平时谁有了好的资料,谁的家人送来了特产,整个宿舍的人会一起分享。 由于我来得晚,功课比其他同学差了一大截,刚开始学习很吃力,有的专业课甚至像听天书一样。我不敢找同学讨教,还是因为自己的容貌。除了找老师外,只能放弃休息时间恶补。白天除了中午到食堂吃一顿饭外,其他的时间都用在了看书上。学校规定宿舍晚上11点熄灯,为了多看会儿书,我试着点蜡烛熬夜。可没过几天,我原本就差的视力变得越来越糟糕,眼镜的度数也从1000度增加到1200度。摘掉眼镜,就成了什么也看不清楚的“盲人”。为了避免伤眼,晚上宿舍一熄灯,我就准时入睡,早上一有亮光,我就起来背书。这么做的效果还不错,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上去了。 在兰州大学,每半年都要进行统考,成绩在前30名的学生,如果所有功课都在及格线以上,就可以进入基地班。所谓的基地班,是学校专门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也是所有进入这所大学的学生想进的班。听同学们讲,凡是进入基地班的学生都能拿到奖学金。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还不足1000元,还要负担弟弟、赡养老人。为了多挣点钱帮我筹集学费,50多岁的母亲只好跑到外地去打工。如果我能进入基地班,至少能够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 我在学习上不属于那种死读书的学生,很注意学习方法。平时上课我会认真听讲,对老师讲过的每一段话和每一道例题都要弄懂、做透,有疑问的地方下课后及时向老师请教。除此之外,我常常到资料室查阅资料,对于和课本相关的内容都要进行摘抄。遇到周末和假日,我会把自己埋在资料堆中,安安静静地看一天书。 半年后,我如愿考进了基地班。当时班里的同学都很吃惊,他们很难想象,一个晚到学校三个月、在他们眼里学习曾经很糟糕的差生,怎么会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考进基地班?四年后,我被学校保送上了研究生。 我学的是理论物理专业,当时同寝室的其他7位男生毕业后都参加工作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住在那间宿舍里。刚开学的时候,导师把一本300多页的英文专业书交给我,让我自学。由于书里的许多专业单词看不懂,啃起来非常吃力,有时一天下来只能读一两页。于是我经常把成堆的资料带到宿舍里,一本一本仔细看。入迷的时候,除了上厕所外,一天可以不出门。 一年后,我的一篇学术论文在法国一家世界权威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这也是国内学者首次在这家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当时我虽然很兴奋,却不敢张扬,担心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知道后,说我太轻狂。 2004年9月,读完博士后,我被分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做专业研究。去年年底,我又被分到国家某部委一家研究所工作。 漂亮女生主动提出要嫁给我 在上研究生期间,由于宿舍里的其他男生都走了,我每天只好一个人和书交流。 一天晚上,我正坐在床上看书,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校友晓珊。以前,她经常到我们宿舍找她的老同学。从上大一的时候,我就认识她。晓珊是个温柔大方的女孩,以前到宿舍来玩的时候,总是帮助我们这些男生干些“私活”,大家都很喜欢她。 晓珊见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显得有些失望,转身想走。出于礼貌,我热情地挽留她坐会儿。和她聊天时,心里并不紧张。毕竟是老熟人。晓珊很会活跃气氛,不一会儿,宿舍里就充满了笑声。从那以后,晓珊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到宿舍看我,和我一起讨论学术论文,陪我到资料室查资料……有时见我累了,她会缠着我陪她逛大街。说实在的,自从进入大学校园,除了放假回家探望父母外,我很少走出校园,因为时间对我来讲,可以说分秒珍 贵。偶尔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感觉就很奢侈了。我常常想,自己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只能加倍珍惜,才能对得起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2000年5月2日上午,晓珊到宿舍找我。奇怪的是,她不像以前那样有说有笑,说起话来吞吞吐吐。我以为她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正要找话题逗她开心,晓珊突然说了句:“咱俩谈恋爱吧!”如果别的男生听到这句话,可能会兴奋地跳起来,而我听到这样的话,却吓得连头也不敢抬,憋了半个小时,竟没说出一句话来。 这么多年来,因为自己的长相,我从不敢奢望爱情。在大街上、校园里,我总是来去匆匆,“目中无人”。我害怕听到姑娘们的尖叫声,害怕别人背后的窃窃私语。上大学期间,虽然宿舍里经常出入女生,但我从没敢把她们和自己联系到一起,甚至早已打定主意,一辈子不谈婚论嫁。对于晓珊的表白,我不敢贸然接受,不是不喜欢她,只是怕将来受打击。 可晓珊却很执著,她说喜欢我的宽容和自强不息。她先把我介绍给她的姐姐,说这辈子就喜欢我一个人。她姐姐很开明,当即表态:只要自己看准了,就甭管别人说什么。她不仅不干涉我们的来往,还极力做她父母的工作。在姐姐和晓珊的努力下,她的父母终于接受了我。2004年,我和晓珊领了结婚证。婚后的生活虽然俭朴,却很甜美。 自强不息,回报恩人 我常常想,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冯阿姨当初的无私相助是分不开的。如果当初没有遇到冯阿姨,我很可能在街边摆地摊,甚至可能满大街捡破烂。一个相貌有问题的人,哪家单位愿意招收呢?上大学期间,每次回家探亲,我总是先去冯阿姨家走一趟。我父母也常说,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对我来讲,对冯阿姨最好的回报就是加倍努力、自强不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自从进入大学校园,冯阿姨常常在电话中鼓励我好好学习,用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冯阿姨的工作很忙,经常上夜班,有时怕打扰她休息,我总是强忍着不给她打电话。每次取得优异的成绩,我都想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她。可多少次兴奋地冲到电话旁边,号码拨了一半又停下了。我怕电话打过去的时候,冯阿姨正在开会,或者下夜班刚刚入睡,或者正在主持一个很重要的活动。我和冯阿姨的关系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又像母子一样感情深厚…… ●倾诉人:杨宏伟男32岁博士●采访人:记者李岚 插图 牛妞
网络版编辑:陈要逢
|
|
|
摘自大河报,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3066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