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ctor push_back函数时间复杂度的证明

前言

对于 std::vectorpush_back 函数, cplusplus.com 上的复杂度解释如下:

Constant (amortized time, reallocation may happen).
常数 (均摊时间, 可能发生重新分配)

它的原理想必大家都知道, 当大小达到容量之后, 为了保证内存的连续性, 就会再开一个新的内存块, 把之前的复制过去。

每次复制时间复杂度为 \(O(n)\), 直觉上, 每次 push_back 的时间复杂度不太像 \(O(1)\), 但由于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会复制, 所以均摊时间确实很快, 但至于为什么是 \(O(1)\), 本篇文章将给出证明。

聚能分析

此代码打印 push_back \(1 \times 10 ^ 5\) 个元素时 vector 的容量大小变化: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t main() {
	std::vector<int> v;
	int last = 0;
	for (int i = 1; i <= 1e5; i++) {
		v.push_back(1);
		if (last != (int)v.capacity()) {
			std::cout << v.capacity() << " ";
			last = v.capacity();
		}
	}
}

实际运行时, 会输出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2048 4096 8192 16384 32768 65536 131072

很明显都是2的次幂, 所以, 每次插入代价

\[c_i=\left\{ \begin{aligned} i && i - 1 \text{为} 2 \text{的幂} \\ 1 && \text{其他情况} \end{aligned} \right. \]

\[\sum_{i=1}^n c_i \le n + \sum_{j=0}^{\lfloor \lg n \rfloor} 2^j < n + 2n = 3n \]

共有 \(n\) 次插入操作, 总时间复杂度为 \(O(3n)\), 单次均摊时间复杂度为 \(O(3)\)

核算法

考虑每次 push_back 要产生的代价, 可能不一样, 有的时候只需要付出插入1个元素的1代价, 有的时候却要付出复制n个元素的n代价, 我们只要在每次插入元素的时候提前付出代价, 为之后可能的复制元素做好准备。 复制元素的时候用之前存储的代价支付, 就相当于每次插入元素代价相同。

那么每次插入元素都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1. 插入元素本身的1代价, 不做解释。
  2. 为将来复制这个元素付出的1代价。 因为移动一个元素要付出1代价, 而如果这1代价在插入的时候就已经支付, 那么移动的时候就不用付出额外代价
  3. 为已经复制过的元素将来再次复制所付出的代价。如果仅仅为自己的复制付出代价, 那么之前复制过来的元素已经消耗了自己插入时付出的代价, 它们将无法复制, 所以必须要再为它们付出1次代价

此图画出了2次复制, 下标为3的元素, 要为自己的插入, 将来自己的复制和将来下标为1的元素的复制付出3次代价。

同理, 下标为4的元素, 要为自己的插入, 将来自己的复制和将来下标为2的元素的复制付出3次代价。

这是第1次复制, 第二次复制的时候, 下标为1, 2, 3, 4的元素又有5, 6, 7, 8为它们付出代价。

所以每次插入元素付出了3次代价, 均摊时间复杂度为\(O(3)\)

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 如果插入了几个元素但还没有复制的时候, 还存储着一些没有被消耗的代价, 此时总时间是小于 \(3n\) 的, 只有刚完成一次复制时, 时间才是 \(3n\), 同时, 存储的代价也为0。所以有: 当前总时间 = 均摊总时间 - 存储的代价

其他

但是由于STL自带大常数, 不开启 \(O2\) 优化的情况下, \(vector\) 插入的时间是数组的 6.5 倍左右, 开启 \(O2\) 优化的情况下, \(vector\) 插入的时间是数组的 2.5 倍左右, 较接近 \(O(3)\)

posted @ 2020-09-27 17:37  YouXam  阅读(1518)  评论(8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