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提问_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_知乎回答部分总结

马化腾(知乎账号ponyma)的提问: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节选三网相关的部分回答:

 

目录

1      关于带宽的意义

2      关于未来业务-内容消费市场

3      技术关注度曲线_2018_ Gartner

4      超大带宽赋能新的应用场景

5      重公司、无边界公司

6      天联网

7      个性化定制大发展

8      物联网、大带宽、去中心化

9      学习算法

1        关于带宽的意义

作者:谢熊猫君。内容为翻译Tim Urban的《Neuralink and the Brain's Magical Future - Wait But Why》,关于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探索方面【观点:在一个由人工智能和“其它所有生物”组成的未来,我们只有一条出路:“变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我,完完全全的我。】

关于带宽部分:

他(埃隆.马斯克)反复强调的就是带宽很重要。埃隆相信在和人工智能交互的时候,高带宽不只是有效的,还是觉得我们是能够“成为人工智能”还是满足于“使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决定因素。下面是他的思路:

“(现在的)挑战在于交流的带宽太低了,尤其是输出部分。当你通过手机打字来输出的时候,你用两个拇指在很慢的移动触摸。这交流速度太慢了。当带宽很低的时候,你和人工智能的整合会非常弱。当非常低的带宽是限制因素的时候,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人工智能将会自行其事,因为和你交流太慢了。

   交流的速度越快,你和人工智能的整合越好;速度越慢,整合越差。而当我们和人工智能分的越开,人工智能就越不属于我们,也就越可能背叛我们。如果所有的人工智能都和我们分离,又比我们都聪明很多,又怎么能保证它的强大功能不和人类的利益相冲突呢?

   如果我们能和人工智能共生,人工智能就是属于我们的,因为人工智能就是你,它和你的皮质的关系就会像你的皮质和边缘系统的关系一样。”

埃隆觉得交流的带宽是决定我们和人工智能整合程度的关键因素,而我们和人工智能整合的程度又是我们在充满人工智能的未来能过得多好的关键因素。

2        关于未来业务-内容消费市场

作者:东方朔(背景不明,科技类答题者)

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大家都知道,农业和制造业都将平稳发展,唯有第三产业可爆炸式增长。

而内容消费市场,必将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部分。

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

阿里的布局: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收购大麦、简悦等公司、入股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华数传媒等公司。

而腾讯,投资额最高的子行业即为文化娱乐(根据Saas的数据,过去5年投了700亿)。腾讯的大文娱战略包括音乐、文学、电影、体育、动漫等多个子行业,其中阅文集团和腾讯音乐已经启动独立上市计划。

当然,还有游戏。

兄弟们,这是主战场啊,未来十年,必将血流成河。

3        技术关注度曲线_2018_ Gartner

作者:王乐天加州大学伯克利机械工程博士

Gartner Hype Cycle Gartner公司从2000开始年开始发布的技术关注度曲线。通过比较全面的研究各个技术的发展阶段,去推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把技术和人类社会对其的认知的相比较,得出了著名的技术关注度曲线Hype Cycle。之前所有的曲线都可以从网络获得,链接附在文后。每个技术都会经历创新初始,泡沫的顶峰,幻灭的深渊,希望的曲线,量产的稳态这样五个阶段(Phase),不过各个阶段的具体含义超出了这个问题的范畴。具体可阅读2018年的曲线报告简报。该公司2008年的预测:云计算, 3D打印,微博,视频电话、会议,固态硬盘,虚拟助手(Siri等),RFID,平板电脑,社交网络分析,地理位置应用,web 2.0等等,这些都寓言成真了!最后竟然连AR和移动机器人十年内不能实现都预言了。】2018年技术关注度曲线如下:

Gartner把这些技术突破分类到了以下五个方向:Democratized AI 自治人工智能,Digitalized Ecosystem生态系统数据化,DIY Biohacking自助生物改进,Transparently Immersive Experience透明沉浸化体验,Ubiquitous Infrastructure通用基础设施。

详见:https://www.gartner.com/smarterwithgartner/5-trends-emerge-in-gartner-hype-cycle-for-emerging-technologies-2018/

作者观点:

这些生物的概念和互联网发展其实是息息相关。首先,现在人脑很快,电脑也很快,真正制约一个人处理事务的效率的瓶颈其实在于人和机器之间的通讯,我们必须通过屏幕,声音接受信号,然后通过语音,键盘输入信号,尤其是输入过程,信息密度和速度非常低,所以大大减弱了整个处理过程的带宽,如果脑可以直接和机器对话,那么办公、聊天等依赖输入的场景的软件就需要全面的改革。如果更进一步,机器可以在符合伦理的条件下和人类大脑对话,那么整个人类社会都会像黑客帝国那样改变,当然了,这里面的伦理以及隐私的挑战很可能会耗上十年。可植入芯片可以和整个物联网IoT的概念协同,到时候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室能够实现和人的活动更加准确地匹配,实现真正的智能,而不是现在需要输入指令的,有些鸡肋的智能。可植入芯片还有高通量检测芯片还能启发一大批智能医疗和保健的服务,当然了,隐私和伦理会再次掀起一个大讨论。个人认为生物打印以及人类增强可能与互联网的创新还比较间接。

4        超大带宽赋能新的应用场景

作者:霍华德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博士

为什么抖音没有在五年前火起来?而是最近两年才火?

因为五年前网速不行啊!五年前就算你做出一个和抖音一样的产品,但那时候网络正从3G4G过度,网速不快,资费较高,用户市场比较小,大概率没办法成功。

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总是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90年代末-00年代初电话线网络,56K的带宽,门户网站在此时崛起,大家浏览的资讯以图文为主。00年底中期,光纤入户,光纤网络崛起,10M-100M的带宽,桌面端的音频视频网站崛起,音视频产品逐渐进入大家的生活。10年代起,3G4G无线网络崛起,大家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伴随着5G网络带宽的增大,必定会赋能新的产品形态。视频类产品可能会更加花样百出,人与人更深层次的交互,浸入式的VR网络游戏等等。

 

5        重公司、无边界公司

作者:李志刚,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

简单地说,消费互联网用户是个人(to C),产业互联网用户是商家(to B)。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等都是典型的消费互联网公司。他们面向C端用户提供产品和体验,并借助聚集起来的巨大流量,直接(游戏付费等)或者间接(广告等)地获得收入。

先抛出一个结论:

未来三五年依旧是技术产业化的瓶颈期。拿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目前落地能力依然偏弱。从实验室取得突破,到转化成大规模改造产业的生产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当中,不仅仅是技术突破的问题,还存在各种市场壁垒——例如政策、用户理念等。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基于现有技术,进行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结合,恰好是中国经济创新的大方向。而这一方向的本质是,用产业互联网提升产业的效率,来改善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体验。

并且,随着用户、数据和支付的统一,未来的创业趋势,将是围绕一群有共同属性的用户,不断挖掘他们的需求,进入不同的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零界时代」已经来临。

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过去的二十年基本是消费互联网时代。因为经济上行,巨大的人口红利释放,在大量资本的推动下,几乎所有公司都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获取高速增长。

但是,人口红利结束之后,消费互联网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各线上行业渗透率已经接近天花板。近几年,阿里巴巴、京东GMV(成交总额)增速开始放缓。

除了孵化新产品、全球化等这些路径以外,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路径的发展:重公司的兴起。

重公司这个概念,我大约是在三五年前有模糊的想法,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清晰了,这两年新经济100CEO峰会上我都在反复强调。

重公司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呢?有三点:

第一,掌控供应链。

第二,劳动密集型。

第三,技术驱动。

 

可以预见的是,距离交易越近的公司越有价值;越重的公司有更高的竞争壁垒。过去PC互联网相对都是轻模式,像腾讯、百度、阿里。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重公司的价值越来越高,谁对线下供应链的参与度越深,涉及更多的动态交易,对价格体系的改造越深,使供需双方的关系越高效,谁就越有话语权

在新经济壮大的过程中,诞生了多个公司,你很难把它定义为某某公司。这些看起来四不像的公司,往往被称作新物种。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些新物种,或者是发展多年、耳熟能详的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态也在不断演化,尤其是业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跨越多个产业的细分领域,这些领域表面来看,互不相关。

我们将这一类公司定义为无边界公司

无边界的定义是,围绕一群有共同属性的用户,不断挖掘他们的需求,进入不同的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无边界公司在现阶段涌现的根基是,用户、数据、支付的统一。这是一家公司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陌生领域壁垒能够极大降低的核心原因。有现成的用户和数据,团队需要的是花力气研究新领域的特性,而不是彻底另起炉灶,需要琢磨新的流量、新的用户从哪里来。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某种程度来讲,是无边界的一个分支。

创业者如果不把国家、社会、时代、技术与个人命运相结合,将难以精准把握未来趋势。

6        天联网

作者:杨峰天仪研究院CEO

我们相信下一个时代势必会是卫星把一切联接到一切的时代,我们叫它天联网

未来,用卫星来一起连接一切的天联网必将因为成本和效率的原因战胜地网,互联网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7        个性化定制大发展

作者:雷奕安前北大山鹰社队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

回答:要想预测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我们应该先看看过去十年或者几十年里发生了什么。过去十年有哪些基础科学突破影响了互联网科技行业?没有!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回答:每个人都成为产品设计师,个性化定制大发展。按需生产,库存下降,浪费减少,资源调配更合理,消费者更满意,生产者服务云端化

8        物联网、大带宽、去中心化

作者:孟勇小商帮科技CEO

1)未来十年内,互联网有哪些瓶颈要突破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接下来一定是要发展到物联网的阶段的,未来十年的互联网瓶颈,除了网络基础设施相关的5G6G等之外(这方面腾讯很难主导参与,以下暂不讨论),基本上就会是物联网相关产业链的瓶颈。届时会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物联网的总体技术瓶颈

1、传统的无线网络如蜂窝、WLAN等,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路由和带宽分配策略可以达到较好的通信智联。但是这种方案在传感器网络上是有缺陷的,受限于能源的供给,目前只能采取电池或者太阳能进行供电,无法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当前传感器设计的重点在于保证功能完整情况下最大化地节能和增加网络的生存周期。

2、无线模块的发射距离和发射功率正相关,但是当通信节点之间距离大于最大发射距离时该如何解决?

3、当无线节点没电时又要怎么解决?

可以说上述三个问题,便是目前无线传感网络研究中最核心的三个基本问题,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在攻克这三项难关。如果这三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无线传感网络就无从谈起,更别提物联网的商业化了。

物联网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标准问题,光一个物联网无线连接技术标准就有NB-IoTLoRaECGSMeMTC等,标准不统一,硬件成本就会居高不下。

另外,在物联网时代,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的问题还不少,比如传感器约60%、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几乎全部、核心芯片约80%以上依赖进口。

2)支持万物互联的芯片相关技术

全球的半导体产业,目前已经到了接近瓶颈期的时刻,当前,台积电的7nm技术已经量产,而全球范围内,3nm技术将会很快实现,根据台积电的规划,台积电3 纳米制程预估2022 年到2023 年进入试产阶段,1 纳米制程可能在2026 年到2027 年进入试产阶段,由于台积电技术的领先性,他们的规划,基本可以看做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总体进度规划。

因此,新的材料,尤其是相关的二维材料的研究,以及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必然要在未来10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而中国在这两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都不算落伍。

3)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问题

4)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5)区块链

物联网的分布式网状结构,是最适合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通过区块链不可篡改的存储技术和Token体系,可以解决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难题。

 

2)未来十年内,有哪些目前没有或刚刚起步的,但将来可能大行其道的互联网技术或应用?

任何一次互联网的大发展,都是基于网络速度和网络普及程度之上的。

在当前5G的关键节点上,可以肯定的说,又会有新一批的企业顺应时代而诞生,他们将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FANGBATTMD,而没有为5G时代和物联网时代做好准备的公司,哪怕是当前的巨头,可能也会很快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进入5G时代之后,大规模、高清、实时的影像传输成为了可能,这将使得当前无法实现的一些东西成为现实。

比如说,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三维重构技术,在5G之下将能够做到更加快速,精准的实体场景三维重构,而这,很可能会为当前的AR/VR/MR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也可能为三维全息投影技术带来全新的突破。

而这些领域突破之后,当前所有主流的APP都可能被重写。比如说,社交网络将会变成虚实结合的,以实时三维影像、虚拟三维影像,外加实景三维沉浸式,游戏式体验为主的产品;购物将会变成在虚拟世界中“逛街”购物,通过语音和三维实际体验(比如虚拟试衣)轻松实现购物,在虚拟世界中的“体验”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高清视频能够在毫秒之间传输后,你需要的是想象力,来颠覆当前的大部分产业和商业模式。

在这里,有着太多的基础研究需要去做,大到5G之下,适合MR的操作系统(比如微软的HoloLens操作系统),小到各个具体产品以体验为中心的重新设计和创造,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要做。

而在当前的技术架构下,有些产业的领军人物开始了反思,比如说,“深度学习之父”和“神经网络先驱”Hinton,在这些年开始反思深度学习的瓶颈和弊端,虽然深度学习深刻改变了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但在动态视觉内容、三维视觉等问题上很难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

201710月,Hinton正式发布了“Capsule”相关的论文,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让人看到了新的思路和曙光,未来10年内,有望出现突破当前深度学习为主要框架的人工智能研究方法,全新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将会方兴未艾,人类将会越来越多的被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而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也在近期发声,号称“我有一个推翻互联网的新计划”。实际上,Tim Berners借助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思路,为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提供了一套规范和工具的开源平台,取名为Solid,他希望基于Solid,孵化出更多的去中心化的产品。在名为Inrupt的应用中,使用了Solid的去中心化技术,允许Berners无缝访问他的所有数据——他的日历、音乐库、视频、聊天记录、研究。

基于去中心化的基础性研究正在国外进行,是否会“推翻互联网”,目前不得而知,但“万一实现了呢”?这里面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值得深入进行基础理论和架构的研究。

对于互联网产业而言,目前没有或刚刚起步的探索领域,绝不仅限于上述各个方面,还有各种其他的方向,可能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对整个互联网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例如,在MIT科技评论》2018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传感城市、神经网络之对抗、即时翻译机耳塞、完美的网路隐私、材料量子之大跃进等等几个技术,都可能对将来的互联网带来很大的影响和改变

 

9        学习算法

作者:俞天豪 互联网创业者

2020年左右应该是一个5年左右的硬件发展期,主要解决全方位的连接问题,主要集中在解决智能设备的续航问题,新的传感设备,新的感官交互界面;这些的基础应该都是受制于材料科学,所以这个硬件发展期应该是需要材料科学的突破。材料科学的突破会带来新的电池,新的传感探头,新的显示屏幕(透明薄膜显示屏?),新的声音传导方式,更低功耗的设备芯片。

2025年左右应该是一个软件发展期,由于前一个阶段的实现了更全方位的连接,积累了更多的数据,人工智能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所以这个时代应该是一个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时代,这时候可能需要新的大规模学习算法的出现,机器学习这个基础学科可能会有新的突破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posted @ 2018-11-07 10:19  路遇  阅读(2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