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八大主题

一、家国情怀---辛弃疾、余光中、屈原
什么人: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什么事:他出生时,南宋朝廷已偏安一隅。他生活在金人统治的北方。从小他的祖父就带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告诉他这些都曾是大宋的江山。年幼的辛弃疾看着备受敌人压迫和侮辱的同胞,在心里暗下宏愿,将来定要抗金复国,收复中原。论文,他曾向国君建言献策,论武,他曾横刀立马,随义军斩杀国贼。
什么点:“事有可为,杀身不顾”,辛弃疾那爱国的热情,救国的忠心,那坚定的志向,面对挫折时的乐观与忧伤,直到今天,仍旧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什么人:余光中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
什么事:为了躲避战乱,他跟随父母四处颠沛流离。青少年时代的他一直“在路上”。余光中多次通过作品表达他对故土的眷恋,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自称血脉中有一支黄河的支流。多年来,他坚持用中文写作,将文言文融入现代汉语,在字里行间与无数先贤对话,以中文为半径,画出一个文学的圆。
什么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走多远,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都是不变的。千百年来,漂泊在外的游子共享一份乡愁,用独特的文字艺术赋予中华文化新的内涵,展现对团圆的渴望,对羁绊与纽带的认同,对祖国统一和伟大复兴的信心。
什么人:屈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
什么事: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他对内辅佐楚王变法,对外坚决主张抗秦,这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的局面。但是改革触及到贵族世家的利益,心怀怨恨的权贵世族屡次在楚王面前进谗言,诋毁屈原的品行。楚国轻信小人,将屈原罢官流放。
什么点:一身忠勇,满腔热血,,换来的却是小人离间,怒而迁之。屈原深知寡不敌众,虽九死也无法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于是他纵身一跃,以身殉国,以肉体的毁灭来成就从一而终的爱国情怀。


二、使命责任---张桂梅、袁隆平、陶勇

社会责任---陶勇
什么人:陶勇是我国优秀的眼科医生。他毕业于北大医学部,擅长眼科手术,有丰富的治疗经验。20余年的医学生涯,他兼顾科研、临床和科普,每天接诊上百个病人,创造过一天做86台手术的纪录,并且长期致力于通过新媒体向年轻人普及眼科医学知识。在业内,他被誉为“天才医生”,更在遭受伤害后放下对伤人者的怨念,选择继续治病救人。
什么点:陶勇认为医者要怀着对医学的初心,要对得起“每一颗渴望光明的心”。
面对救助,他因为善良,所以努力,既是天才,更是天使。
面对伤害,他相信光明,忠于誓言,放下恨意,选择和解。


什么人: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扎根深山数十年,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只为在学生心中种下理想的种子。
什么事:为了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她埋首伏案传授知识;为了让学生继续学业,她走进大山深处,苦口婆心劝说她们回归课堂。因为她深刻意识到要改变女性的命运,就必须提高母亲这一角色的文化水平。
认清现实条件后,她执着甚至执拗地采用原始但是务实的教育手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她以青春为火炬,以健康为火种,燃烧了自我,用牺牲和奉献,却照亮了上千名女孩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
   青少年时期他就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立志要钻研农学。目睹过人民被饥饿所折磨的惨状,袁隆平决心投身水稻研究,从根源上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努力,袁隆平带领的团队终于攻克了育种难关,将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了近三倍,我国杂交水稻的科研事业取得了新突破。
   袁老大部分时间都在稻田里,他躬身入局,专注亩产量的变化,这种对指标的痴迷来自年少时的“禾下乘凉梦”的夙愿。面对重重压力,袁隆平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信念,一丝不苟,用实事求事的态度冲破理论的束缚,用日复一日的实践和钻研证明自己的猜想。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造福了无数人,也让“东方魔稻”的神话惊艳世界。

三、继承传统---白先勇、樊锦诗、叶嘉莹

继承传统,需要守护历史的记忆。---樊锦诗
继承传统,需要挖掘文化的宝藏。---叶嘉莹
继承传统,需要努力守住文化的根。---白先勇


什么人:樊锦诗是我国的文保学者,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什么事:她从25岁开始就对敦煌一见倾心,随后扎根敦煌,开展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50余年。她说:“余生只要还有走动的力气,我想我会终老在敦煌。”因长年经受西北大漠风沙的磨砺,樊锦诗的脸、手上都刻下了一道道沧桑的痕迹。但只要一说起敦煌,已是高龄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着光亮。
什么点:在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画卷上,有深入骨髓的热爱,有经年累月的坚守,有利用现代科技重现丝路辉煌的创举,而这些都是她用光阴书写下的最宝贵的答案。光阴似箭,樊锦诗的一生选择了守护敦煌这座令自己着迷的文化宝库。她用创新的数字技术复刻敦煌,等待后人传承中华文明,也继承她的使命。


什么人:叶嘉莹是著名学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什么事:从大学毕业站上讲台,她的人生便与诗词研究和教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九十多岁高龄的她,经历无数波澜,但心中热爱不减。她是白发的先生,传道授业;她是诗词的女儿,丹心不老;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裁一段忧愁和困苦,织就一杼鲛绡。
什么点:诗人垂垂老矣,诗心常盛不衰,叶嘉莹只想做诗歌的传灯人,因为她害怕年轻人入宝山却空手而归。在她看来,诗词是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她尽力留得一片佳色,以待后来之人。她一生命途多舛,陪伴她走到最后的不是家人,而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的她依旧风采优雅,仍在拼尽全力,传承文明的火种。


白先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昆曲推广者。
他从小体弱多病,只能独自住在山上。那时他孤身一人,十分寂寞。每天陪伴他的只有收音机里的《红楼梦》和山下的灯火。这便是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的开端。他曾有幸听梅兰芳先生演唱《游园惊梦》,一曲终了,他已被昆曲的婉转含蓄深深折服。从此,他研习《红楼梦》,推广昆曲,视文化传承为已任。
诗人北岛曾说:“不懂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白先勇先生在这片净土上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因此他努力守住文化的根,希望更多的年青人看到传统的美好。

四、开拓创新---屠哟哟、刘慈欣、许国平

分论1:开拓创新,让文化符号焕然新生。(单霁翔)
分论2:开拓创新,让科学技术突破壁垒。(屠呦呦/许国平)
分论3:开拓创新,让思想精神探索前瞻。(刘慈欣)


人和事:近年来,一颗又一颗令人瞩目的小卫星,从一个平均年龄仅30多岁的团队横空出世、一飞冲天。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处处都能感受到“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在总装技师许国平的眼中,每一颗螺丝钉的功用都不能被忽视。他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湛高超的技术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尊重,带领着年轻的团队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
什么点:工匠精神是一往无前的底气,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他们不为外界的纷扰烦累常记初心,不忘国家使命。面对技术封锁的困难,无数“许国平”没有丝毫退缩,知耻后勇,靠手工的“笨办法”,用勤奋弥补差距,终于让北斗系统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刘慈欣是我国优秀的科幻作家。
       初中时他无意在父亲的箱子里找到了一本科幻小说,这本书为他打开了探索宇宙的窗户,也为他埋下了想象力的种子。闭塞的生活环境未能困住他天马行空的思想。虽然屈身于偏远的小城,但刘慈欣却拥有前所未有的宏大视野,将目光聚焦于无垠的宇宙,聚焦于人类的生存和毁灭。
       在创作之中,他将笔触伸向遥远的时空,描绘出令人目眩的图景。宇宙在他的笔下变得清晰而具体,仿佛伸手便可触及。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平淡中见神奇,这就是刘慈欣作品的魅力。


屠呦呦是我国优秀的药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很少有人知道在她获奖之前,她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守了六十年。面对蜂拥而至的赞誉,她一笑置之,拒绝走向前台。而是退回到一线继续攻坚克难。她曾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上下求索,也曾在团队中身先士卒以已试药。
     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未停歇,至今仍奔走在科研的道路上。她不屈不绕的精神令人感动,让真正中国学者的精神被更多人看见。这是屠哟哟们的荣耀,亦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五、美德品质---陈奕帆、周瑜、宋仁宗

以德为先的人,不会逃避,反而会展现志气,收获他人的赞许。
以德为先的人,不会失控,反而会展现理智,收获安全与和谐。
以德为先的人,不会追求享乐,反而会通过节俭,收获他人的爱戴。


六、个性魅力---陶渊明、陆游、鲁迅

分论1:

有一种XXX(人生),是在与世俗的对抗中保持顽固与执拗。(鲁迅/陆游)

分论2:

有一种XXX(人生) ,是在苦难的生活中捕获美好与快乐。(全红婵)

分论3:

有一种XXX(人生) ,是在天真烂漫的翱翔中享受自由。(陶渊明)



什么人: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什么事: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人,他也曾梦想着兼济天下。等到他满怀期待地投身时代的洪流,这才发现这尔虞我诈的官场,与他有多么格格不入。辞官回乡的路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畅快,压抑的尘世被他远远抛在脑后,成为一个模糊而陈旧的过去。
什么点:陶渊明一生清贫,与名利无缘。他躬耕于南山之下,虽然辛苦但却知足,因为他已懂得平凡才是生命的答案。好的人生,未必要追求富贵无极,只要有诗有酒,活得恬淡自在,便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他选择的是适合自己的人生,他用慧眼去观察和记录时代的画卷,为后世留下璀璨的文学贡献。


什么人:陆游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和爱国诗人。
什么事:他出生于南北宋交替之际,那时宋王朝风雨飘摇。他从小跟随家人四处逃难,亲眼目睹战火下民不聊生的惨状。陆游幼时便心怀宏愿,要以慷慨报国为已任,将收复失地当作人生的第一要旨,立志要为抗金北伐而活。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他与国之伤痛同悲、与民之血泪同怀。
什么点:一腔热血、满心赤城,即便在僵卧孤村之际,他也从未将报国之念从心头放下,可叹他的青春早已在岁月中蹉跎殆尽,空余惆怅。陆游的爱国心,是将栏杆拍遍、恨华发早生的悲怆。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不改青春志气;年华逝去,亲友辞别,不忘国恨家仇。以报国始,以爱国终,这是诗人的坚持与执拗。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民主斗士。
       他的文笔、才华和视野在当时的中国文坛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淡然潇洒、歌唱岁月静好的文艺青年,但他偏不,因为成为一个“斗士”才是他的初衷。纵观鲁迅的一生,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战斗。从他力透纸背的文字当中,我们读出了文化的腐朽、人性的麻木和看客的凶残。
       鲁迅就像是一位固执的智者,在他挑剔的背后,是对这个世界深沉的爱。他原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他既然看到了就不会视而不见,装聋作哑。他的冷眼的背后,是热忱赋予的力量,因为无穷的人和事都与他有关。

七、处世智慧---贺知章、蔺相如、伊丽莎白

分论1:智者审时度势,通晓进退时机。(贺知章)
分论2:智者心胸宽广,能够化敌为友。(蔺相如)
分论3:智者善于自省,不被偏见裹挟。(傲慢与偏见)


人和事:唐代诗人贺知章一生为官50年,这也是大唐最鼎盛的50年,在李林甫、安禄山、杨玉环纷纷得宠时,贺知章却不和他们争,选择了功成身退。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眼分析朝局,知进退,才得以善终。他不仅深谙处世之道,还是个性情中人,他为人爽朗,不拘小节,自号“四明狂客”,当他遇到李白时,两人一见如故、纵酒高歌,甚至喝光了酒钱,于是用金龟换酒钱,自此留下美名。作为一个诗人,他随时可以热情洋溢,挥毫泼墨,才能千古留名。


什么人:蔺相如是战国时代的政治家、外交家。
什么事: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忿,颇有微词,蔺相如却避其锋芒,从不与他正面冲突。时间久了,门客都看不下去,蔺相如说:“我若与廉将军争斗,秦国必定趁虚而入,我不可将个人恩怨置于国家利益之前”。廉颇闻言羞愧,便上门请罪,二人尽释前嫌,一起为国效力。
什么点:蔺相如勇敢却不鲁莽,目光长远,赏识廉颇的才能,他用忍让、包容、理智面对冲突,一早便看清了团结的重大意义。他用宽容的心态化敌为友,既得到了搭档,也收获了友谊。和则携手并进,斗则两败俱伤,一文一武精诚合作、同心协力,这才保障了赵国的稳定的朝局。


什么人: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
什么事:不同于母亲和姐妹的趋炎附势,她聪明冷静,不被世俗观念所影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面对身份高贵、家财万贯的达西,她不卑不亢、从容自若,彰显了自已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什么点:不够“出色”的身份并没有局限她的眼界和境界,在她的眼中,她与贵族出身的达西并无高低之分。伊丽莎白的理智给予了她坚持自我、反抗压迫的勇气,也为她赢得了完美的爱情和人生。真正的爱情,是坚持自我,即不被冲动左右,更不被世俗绑架,理性的寻找人生伙伴,寻找相互成就更好的自已的智慧。


八、人生意义---李清照、史铁生、王小波


分论1:人生(生活)的意义,在于守护心中的所爱。(李清照)
分论2:人生(生活)的意义,在于探寻无尽的可能。(王小波)
分论3:人生(生活)的意义,在于经历生命的觉熟。(史铁生)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南渡之后,李清照饱受国破家亡之苦,四处颠沛流离,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南宁偏安一隅,不思北复中原。李清照借古讽今,鞭挞封建王朝的软弱与苟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君。李清照虽为一介女流,然她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却不输男儿。
    李清照的后半生辗展曲折,但为了保护那些像征中华文明血脉的古物与典籍,为了最终能完成《金石录》,了却丈夫生前的遗愿,她将一切屈辱与苦难埋藏心底。她视自己为文明的守护者,将那些记录着历史的宝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她用时光去守护那些文物,捍卫文明的尊严与意义。


史铁生是我国秀优的作家和散文家。
由于身体原因,他大半生都在轮椅上度过,可他思想踏足过的疆域却鲜有人企及。他用嬴弱之躯穿透生死,将中国文坛推向更深层次。在生命的间隙,他思考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走向,还有“生死之辩”这个永恒而宏大的话题。他将疾病交给医生,将命运交给上帝,将勇气留给自己。
       许国平称他为“当代最有灵魂的作家”。他在沉思中得到慰藉,在喧嚣中寻求安宁;他是对抗苦难的勇士,也是反思人生的智者。史铁生和他的地坛早已成为剖析自我,对话内心的永恒象征。生命的价值就在于镇静而激动得欣赏过程的美丽与悲壮。在这样的欣赏中,生命因为不幸而显珍贵,生为经历死亡与逝去,而更加珍视延续与得到。
王小波是当代著名作家。
青年时代的他意气风发。在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里,他一边劳动一边写作。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理科背景奠定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他创作的作品,理性有坚定的根基,感性有诚实的表达。他关注个人的尊严和意见,重视自我表达。他刻画的人物是一个个活鲜灵魂,而不是干巴巴的符号。
作为一名作家,王小波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反对教条,反对愚昧,拒绝随波逐流。特立独行的他历经挫折,却少有抱怨。而那些门下之客所爱的正是他自由不羁的文字和人生态度。面对社会的教条,王小波用勤学、好学武装自己,用理性认识世界,用感性拥抱世界,终于羽化成思想自由的蝴蝶,偏偏起舞。

九、能力成长---林徽因、许渊冲、郞平

中心句:强者要开眼界,长见识,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林徽因)
中心句:强者要在漫长的修行中追求卓越。(许渊冲)
中心句:强者的征程永无止境,永远在攀登更高的山峰。(郎平)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
她的父亲思想开明,在赴欧洲考察时特意带上16岁的林徽因。临行前父亲还特意嘱咐她说:”这趟旅行要多观察,增长见识,培养改良社会的能力”。国外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气息都极大吸引了年轻林徽因。在那段时光中,她不但对新诗萌生了兴趣,还立下了要成为一名建筑师的宏愿。
游历海外的见闻极大地启发了林徽因,开拓了她的眼界,让她意识到中国同样需要优秀的建筑师。尽管当时中国还尚未建立现代的建筑科学,但这并不影响她献身建筑科学的热忱。她曾用双脚丈量祖国万千土地,只为记录古老的文化之美。她的一生都致力于建筑学的研究与保护,即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也受得了野外考察时的艰辛与困苦。


郎平是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和女排总教练。

什么事: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接触排球,展现出了非凡的运动天赋,如愿入选国家队。开心之余,她很快发现自己还有诸多不足。于是她主动恳请教练为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每日严格执行,不敢有丝毫懈怠。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精神,郎平协助中国队斩获多项国际赛事的冠军,成为家喻户晓的“铁榔头”。

什么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夺冠之后,郎平并未在赞誉声中迷失自我,而是主动为年轻队员做出表率,亲自带领她们踏实前行,用挥洒在训练场上的汗水,为中国换回了更多的奖杯。从运动员到主教练,冠军是标签,热爱是底色。郞平所代表的女排精神,是一代国人从背负沉重压力而走向自强自信的缩影。


许渊冲是我国优秀的翻译家。
他热爱中国古典诗词,译著素以“翻译精准,意蕴优美”而备受赞誉。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将他毕生翻译之经验加以发展,提出了自成一派的“三美论”,力求要在传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因此,他翻译的诗词即不损原意,又具备了文字音韵和形式上的美感。
       许渊冲认为翻译是美的创造,不仅仅要准确的表情达意,还应该能够来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他本着与人同乐的态度,多年以来他对翻译事业呕心沥血,力求完美,为译坛贡献无数佳作。他一生专注翻译事业,痴迷诗词研究,源自其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爱。他以自己为桥梁,跨越时间的阻隔对话作者,解构文字的内涵连接中西,乐在其中,令人钦佩。

十、教育治学---蔡元培、赵元任、朱自清
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
百年前,他在北前除积弊、废旧制、开新风,秉承开放的学术精神,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北大犹如不染尘俗的象牙塔,为学生提供一方吸取知识、抚慰心录的净土。师生同心同德,共同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
       蔡元培温和恭谦,性情疏阔,有偏偏君子之风。他的学者风范和胸襟气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北大学子,让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如燎原之势在北大迅速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积蓄力量。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他探索高等教育的方向,定义大学教育的目的,摸索新的办学模式,为莘莘学子点亮前行的灯塔。



赵元任是著名学者,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青春年少的他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梦想也时常发生变化。在赴美留学之前,他想当一名工程师,后来也想过要当物理学家,红果最终却选择了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同时,他十分热爱音乐,对音乐的研习到了极高的水准,能唱歌,会作曲,对于音乐的兴趣贯穿了他的一生。
       赵元任天资过人,爱好广泛,不囿于于学科的局限,文理兼修。他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和实践,乐于体验不同的人生。人们不仅羡慕赵元任先生的学门,更羡慕他的幸福人生。殊不知,他是学术的弄潮儿,更是人生的智者。他的一生与知识为伴,以书本为乐,避开风浪,平静度日,他是出世的智者。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和学者。
他一生笔耕不辍,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而当他的名篇《荷塘月色》发表之后,曾有人写信质疑---蝉在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非常重视读者的来信,经观察考证后,确认月夜的确有蝉鸣,特意撰文对此进行回复。同时作为一名老师,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为人做事十分谦虚,不随意下定论,且愿意接受质疑,勇于承认不足。
       由于“常识”的“常见”,许多人习惯接收,拒绝思辨。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不轻信多实践,务实求真,才能避免陷入刻板思维,保持清醒的头脑。朱自清先生为人师表,治学扎实严谨,做人洁身自好,从风文到品格,都有长者风范。


例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伟大与神圣的职业。
但与此同时,教师更是最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应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
在我看来,就是不断提升教育与治学的本领。

中心句:教育与治学,首在为人师表,有长者风范。(朱自清)
中心句:教书与治学,还需挖掘天赋,探索无尽的可能。(赵元任)
中心句:教书与治学,更要开拓创新,改进教育模式。(蔡元培)

教师是神圣的,教育是伟大,对教师成长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
想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就要为人师表、挖掘潜能、开拓创新。
在教育与治学的道路上不断挑战自己,精进提升,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课题。


posted @ 2023-07-03 15:16  有间学堂  阅读(4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