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禅》之桥梁模式

一、桥梁模式的定义

桥梁模式也叫桥接模式,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式,其定义如下:
将抽象和实现解耦,使得两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桥梁模式的四个角色

Abstraction–抽象化角色

它的主页职责是定义出该角色的行为,同时保存一个对实现画角色的引用,该角色一般是抽象类。

Implementor–实现化角色

它是接口或者抽象类,定义角色必需的行为和属性。

RefindAbstraction–修正抽象化角色

它引用实现化角色对抽象化角色进行修正。

ConcreteImplementor–具体实现化角色

它实现接口或抽象类定义的方法和属性。

桥梁模式中的几个名词比较拗口,大家记住一句话:抽象角色引用实现角色,或者说抽象角色的部分由实现角色完成的

二、桥梁模式的应用

1.桥梁模式的优点

a.抽象和实现分离

b.优秀的扩充能力

c.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

2.桥梁模式的使用场景

a.不希望或不适用于继承的场景

例如继承层次过渡、无法更细化设计颗粒等场景,需要考虑使用桥梁模式。

b.接口或抽象类不稳定的场景

明知道接口不稳定还想通过实行或继承来实现业务需求,那是得不偿失,也是比较失败的做法。

c.重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设计的颗粒度越细,则被重用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采用继承则受父类的限制,不可能出现太细的颗粒度。

3.桥梁模式的注意事项

桥梁模式非常简单,使用该模式时主要考虑如何拆分抽象和实现,并不是一涉及继承就要考虑使用该模式。桥梁模式的意图还是对变化的封装,尽量把可能变化的因素封装到最细、最小的逻辑单元中,避免风险扩散。

三、最佳实践

继承的优点有很大,可以把公共的方法或属性抽取,父类封装共性,子类实现特性,这是继承的基本功能。但是缺点比较明显就是强侵入性,父类有这个方法,子类也必须有,会带来扩展性问题,而桥梁模式就是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

代码例子:
https://github.com/developers-youcong/DesignPatternPractice/tree/master/Bridge

posted @ 2020-04-25 21:18  挑战者V  阅读(20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