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ordPress的流行说开
市面上并不只有一种广受好评的blog程序,但WordPress是与众不同的。
我的意思是,它甚至不同于任何开源软件,令人惊奇。
wp的作者Matt Mullenweg,这家伙一边写wp一边创建了Automattic公司,说白了好像很普通
1.编写开源程序wp
2.提供基于wp的托管平台
matt的个人介绍如是说:
“Matt Mullenweg is one of PC World’s Top 50 People on the Web, Inc.com’s 30 under 30, and Business Week’s 25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n the Web. ”
今天wp母公司市值约2亿美元——而他们的主打产品是不要钱的wp,足够匪夷所思了吧。
如果告诉用友、东软这些公司ceo,楼上的top50男所做的只是开发了一个免费博客程序,不知道会是啥反应。
不过这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结构差异造成的,就像中国博友再努力也不可能像美国博友那样通过撰写获得大量的钞票——全美专职博客作家的平均年收入是 7.5万美元(美国公务员平均收入不到这个数字),热门博客年收入15万美元+,我说的只是个人写写博客的收入,并非公司组织也不是自己经营网站。
截止2009年,全世界有一千多万份wp下载量,可想而知基于wp的站点有多少个。
虽说是开源软件,数字也未免太庞大了点,事实上wp的母公司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为这款开源软件进行潜在营销——例如官方有组织的资料归类,说起来简单,但至今只有drupal的官方资源能与wp媲美。
要知道drupal毕竟是功能全面的小型cms程序,美国总统选择了drupal,微软也向其抛出橄榄枝(win2003/Web Application Installer)
当我浏览wp浩瀚有序的官方资源库时不时惊叹,就算500强软件企业的收费服务又有几个能做到?
另一点是始终站在不懂code的撰写者角度设计程序,2.x版本wp从安装程序开始不断的宣扬“wp简单易用”的营销理念,我还记得几年前0.x版本时怎么也装不好的历史,如今只需要点击鼠标几次,一切自动搞定。
不光讨好了博客作者,也令开发者与服务供应商感到无比惬意。
这是人性化、是产品特色,然则,更是一种营销手段,借助口碑的开源营销方式。
此外,Matt收购了Gravatar公司,一家为私人博客提供远程头像服务的牛角尖企业——你去张三的博客留言李四的博客骂人,又不是门户网,千万个博客就是千万个独立的站点,难不成每次用户信息都重新注册么?你钟爱的发帖头像存呢?
这也是西方网络环境下特有的东东,无论如何,这进一步使得wp与其他开源软件小组有了定位区别——强大的、隐形的技术与资金支持,推动免费的程序市场,先垄断,继而影响实体商业模式收益。
对比一下,著名开源cms软件jmoola巅峰时期,即便世界各国有许多靠jmoola二次开发吃饭的中小型web设计公司,但大多运行于jmoola的网站处于死寂状态,属于典型的花架子,这是由于复杂的架构以及对搜索引擎不友好的code造成的。
如今jmoola正在被以博客为特色的drupal架构有条不紊的淘汰,虽然偶也算为其捐款过。
我最近的一个案例,选择了wp服务企业网而不是传统cms程序,因为突然意识到wp实质能做到市面90%的cms所能做到的一切,而通过扩展插件,能做的一样多甚至更甚之,这也因为如今网民的阅读习惯由传统的文章列表改变为博客式阅读(说白了就是单列文本+摘要...)
另一点,google偏爱wp,使用wp假设的网站通常很快就被收录,官方说法是因为wp的seo做得好,天生权重高,而使用wp建站的群体通常内容较靠谱——国内骗子、采集网站一般用dedecms之类诡异的程序,人家搜索引擎也不是吃素的,知道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大多在无数的博客而不是为了点击率而存在的网站上。
当然Matt本人似乎跟google关系暧昧,咳咳,俺不剧透了...
总之,当我为客户选择内容管理系统时,考虑到维护便利、收录、优化,自然倾向于wp——就像wp的广告词,省掉你技术上的麻烦事儿,集中精力做好内容写好博客。
说到这儿,必须谈谈西方博客与中国博客的本质区别。
在sina博客,名人撰文吸引大量点击也只是徒增人气,自己无法享受广告分成——这一点在西方人看来匪夷所思。
反过来,一个勤奋的中国博客作者乃至名人博主也会惊诧西方名不经传的小写手为啥能靠写博客赚那么多,据说韩寒表示要参与自己博客的广告分成,瞧,毕竟还是有人头脑清醒的。
欧美博客广泛采用wp的原因除了程序的优秀便是独立建站独享或分享广告收益。
而中国的博客广泛采用sina空间、百度空间、qq空间,so...
门户博客听起来免费,可博客不是无聊的在线日记本,群智精华凝聚于此,渺小如我每天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不知道谁是谁的国内外博客学到的知识、得到的经验,如果用中国的学费标准衡量,怎么说也5位数了。
可是,大多数中国用户至今不善于通过互联网分享知识、学习、得到主要资讯,只是当作娱乐、打发时间的廉价工具——这与10年前比没有改变,国内主流至今未意识到互联网提升民智的重要作用,相反的是在利用互联网降低民智……
既然如此,指望你分享的智慧在中国互联网被尊重当然不可能,不如小沈阳实惠——没啥重要可言,广告商才不鸟你呢-_-
另一点,中国网民至今不善于使用搜索引擎,喜欢门户+收藏夹的90年代上网方式,零散的自有域名博客被天然排斥。
国外,私人博客可以成为超越主流门户的信息来源地,而在中国,因为体制、价值观以及政治原因,注定只能是小众玩具。
一来二去,没人看又没广告商鸟,博文质量高不到哪去,即便热门博客也大多是文青型(偶看的腻烦),博客名人大多是文艺名人,而在技术与学术领域一片荒漠。
当我遇到一个问题,使用英文关键词,能从一千个博客得到一千条有用的信息,使用中文,能找到一条就该谢天谢地——so,俺对我国教育体系唯一赞赏的便是英文普及,可惜结果不怎么好,大家考试得去新东方,实践得去过雅思,总之都不如自学或课外辅导,花的钱越多办的事越糟不愧是我国优良传统...
……
又岔题了……
回到wp主题,Matt的东家是纽约时报出版集团,美国报业整天抱怨饭碗被网络媒体抢了,尤其憎恨博客,然,堂堂纽约时报却为一款博客工具投了几千万美刀。
在纽约时报眼里,无需分清cms、blog与sns的区别,它给wp的定义只有一点——出版工具。
返璞归真,博客乃至整个互联网,基本功用即是提供内容,wp是一款强大的内容提供工具,是第一款带有iphone客户端的开源web软件,它跟其他成百上千号web程序没有技术上的差异,只有理念上的差异。
That's why Wp~
你想成为什么决定了你是什么。
而不是你本身是什么决定了你是什么。
旧话重提,这是我自小喜欢的观点。
我的意思是,它甚至不同于任何开源软件,令人惊奇。
wp的作者Matt Mullenweg,这家伙一边写wp一边创建了Automattic公司,说白了好像很普通
1.编写开源程序wp
2.提供基于wp的托管平台
matt的个人介绍如是说:
“Matt Mullenweg is one of PC World’s Top 50 People on the Web, Inc.com’s 30 under 30, and Business Week’s 25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n the Web. ”
今天wp母公司市值约2亿美元——而他们的主打产品是不要钱的wp,足够匪夷所思了吧。
如果告诉用友、东软这些公司ceo,楼上的top50男所做的只是开发了一个免费博客程序,不知道会是啥反应。
不过这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结构差异造成的,就像中国博友再努力也不可能像美国博友那样通过撰写获得大量的钞票——全美专职博客作家的平均年收入是 7.5万美元(美国公务员平均收入不到这个数字),热门博客年收入15万美元+,我说的只是个人写写博客的收入,并非公司组织也不是自己经营网站。
截止2009年,全世界有一千多万份wp下载量,可想而知基于wp的站点有多少个。
虽说是开源软件,数字也未免太庞大了点,事实上wp的母公司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为这款开源软件进行潜在营销——例如官方有组织的资料归类,说起来简单,但至今只有drupal的官方资源能与wp媲美。
要知道drupal毕竟是功能全面的小型cms程序,美国总统选择了drupal,微软也向其抛出橄榄枝(win2003/Web Application Installer)
当我浏览wp浩瀚有序的官方资源库时不时惊叹,就算500强软件企业的收费服务又有几个能做到?
另一点是始终站在不懂code的撰写者角度设计程序,2.x版本wp从安装程序开始不断的宣扬“wp简单易用”的营销理念,我还记得几年前0.x版本时怎么也装不好的历史,如今只需要点击鼠标几次,一切自动搞定。
不光讨好了博客作者,也令开发者与服务供应商感到无比惬意。
这是人性化、是产品特色,然则,更是一种营销手段,借助口碑的开源营销方式。
此外,Matt收购了Gravatar公司,一家为私人博客提供远程头像服务的牛角尖企业——你去张三的博客留言李四的博客骂人,又不是门户网,千万个博客就是千万个独立的站点,难不成每次用户信息都重新注册么?你钟爱的发帖头像存呢?
这也是西方网络环境下特有的东东,无论如何,这进一步使得wp与其他开源软件小组有了定位区别——强大的、隐形的技术与资金支持,推动免费的程序市场,先垄断,继而影响实体商业模式收益。
对比一下,著名开源cms软件jmoola巅峰时期,即便世界各国有许多靠jmoola二次开发吃饭的中小型web设计公司,但大多运行于jmoola的网站处于死寂状态,属于典型的花架子,这是由于复杂的架构以及对搜索引擎不友好的code造成的。
如今jmoola正在被以博客为特色的drupal架构有条不紊的淘汰,虽然偶也算为其捐款过。
我最近的一个案例,选择了wp服务企业网而不是传统cms程序,因为突然意识到wp实质能做到市面90%的cms所能做到的一切,而通过扩展插件,能做的一样多甚至更甚之,这也因为如今网民的阅读习惯由传统的文章列表改变为博客式阅读(说白了就是单列文本+摘要...)
另一点,google偏爱wp,使用wp假设的网站通常很快就被收录,官方说法是因为wp的seo做得好,天生权重高,而使用wp建站的群体通常内容较靠谱——国内骗子、采集网站一般用dedecms之类诡异的程序,人家搜索引擎也不是吃素的,知道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大多在无数的博客而不是为了点击率而存在的网站上。
当然Matt本人似乎跟google关系暧昧,咳咳,俺不剧透了...
总之,当我为客户选择内容管理系统时,考虑到维护便利、收录、优化,自然倾向于wp——就像wp的广告词,省掉你技术上的麻烦事儿,集中精力做好内容写好博客。
说到这儿,必须谈谈西方博客与中国博客的本质区别。
在sina博客,名人撰文吸引大量点击也只是徒增人气,自己无法享受广告分成——这一点在西方人看来匪夷所思。
反过来,一个勤奋的中国博客作者乃至名人博主也会惊诧西方名不经传的小写手为啥能靠写博客赚那么多,据说韩寒表示要参与自己博客的广告分成,瞧,毕竟还是有人头脑清醒的。
欧美博客广泛采用wp的原因除了程序的优秀便是独立建站独享或分享广告收益。
而中国的博客广泛采用sina空间、百度空间、qq空间,so...
门户博客听起来免费,可博客不是无聊的在线日记本,群智精华凝聚于此,渺小如我每天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不知道谁是谁的国内外博客学到的知识、得到的经验,如果用中国的学费标准衡量,怎么说也5位数了。
可是,大多数中国用户至今不善于通过互联网分享知识、学习、得到主要资讯,只是当作娱乐、打发时间的廉价工具——这与10年前比没有改变,国内主流至今未意识到互联网提升民智的重要作用,相反的是在利用互联网降低民智……
既然如此,指望你分享的智慧在中国互联网被尊重当然不可能,不如小沈阳实惠——没啥重要可言,广告商才不鸟你呢-_-
另一点,中国网民至今不善于使用搜索引擎,喜欢门户+收藏夹的90年代上网方式,零散的自有域名博客被天然排斥。
国外,私人博客可以成为超越主流门户的信息来源地,而在中国,因为体制、价值观以及政治原因,注定只能是小众玩具。
一来二去,没人看又没广告商鸟,博文质量高不到哪去,即便热门博客也大多是文青型(偶看的腻烦),博客名人大多是文艺名人,而在技术与学术领域一片荒漠。
当我遇到一个问题,使用英文关键词,能从一千个博客得到一千条有用的信息,使用中文,能找到一条就该谢天谢地——so,俺对我国教育体系唯一赞赏的便是英文普及,可惜结果不怎么好,大家考试得去新东方,实践得去过雅思,总之都不如自学或课外辅导,花的钱越多办的事越糟不愧是我国优良传统...
……
又岔题了……
回到wp主题,Matt的东家是纽约时报出版集团,美国报业整天抱怨饭碗被网络媒体抢了,尤其憎恨博客,然,堂堂纽约时报却为一款博客工具投了几千万美刀。
在纽约时报眼里,无需分清cms、blog与sns的区别,它给wp的定义只有一点——出版工具。
返璞归真,博客乃至整个互联网,基本功用即是提供内容,wp是一款强大的内容提供工具,是第一款带有iphone客户端的开源web软件,它跟其他成百上千号web程序没有技术上的差异,只有理念上的差异。
That's why Wp~
你想成为什么决定了你是什么。
而不是你本身是什么决定了你是什么。
旧话重提,这是我自小喜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