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常用选择器
1.基本选择器
1.1 标签选择器:
格式:标签名 {}
作用:选择到页面上所有带有这个标签的元素
1.2 类选择器
格式:.class类名 {}
作用:对多个标签进行归类,同一个类可以复用
1.3 id选择器
格式: #id名称 {}
作用:根据id实现,id必须保证全局唯一,不可复用
示例代码:
/*
标签选择器:会选择到页面上所有的这个标签的元素
格式:标签名 {}
*/
h1 {
color: chartreuse;
background: yellow;
}
/*
类选择器:可以对多个标签进行归类,同一个类可以复用
格式: .class类名 {}
*/
.class1 {
color: #9c1814;
background: #119c0c;
}
/*
id选择器:根据id实现,id必须保证全局唯一,不可服用
格式:#id名称{}
*/
#id1{
color: aqua;
background: aliceblue;
}
#id2{
color: #9c1814;
background: aquamarine;
}
#id3 {
color: #14209c;
background: coral;
}
效果:
2.层次选择器
2.1 后代选择器
格式: 祖先标签 后代标签 {}
作用: 将祖先的所有后代标签进行选中
2.2 子选择器
格式: 父标签>子标签 {}
作用: 将父标签的所有子标签进行选中
2.3 相邻兄弟选择器
格式: 兄长标签的类+兄弟标签 {}
作用: 选中兄长标签的向下的一个兄弟标签
2.4 通用选择器
格式: 兄长标签的类~兄弟标签 {}
作用: 选中兄长标签的向下的所有兄弟标签
示例代码(html+csss)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层次选择器.css">
<style>
/*
后代选择器:在某个元素的后面
格式:元素名 {}*/
body p{
color: #229c15;
}/*应该变色的是所有的标签*/
/*
子选择器:
格式: >*/
body>ul{
color: #9c1814;
}
/*变色的应该是示例4、5*/
/*
相邻兄弟选择器:向下捆绑,只有一个
格式: + */
.active1+p{
color: coral;
}/*变色的应该是示例3*/
/*
通用选择器:当前选中的元素向下的所有元素
格式: ~ */
.active2~p{
color: #1f229c;
}
/*应该变色的是7、8*/
</style>
</head>
<body>
<p>示例1</p>
<p class="active1">示例2</p>
<p>示例3</p>
<ul class="active">
<li>示例4</li>
<li>示例5</li>
<li>
<p class="active2">示例6</p>
<p>示例7</p>
<p>示例8</p>
</li>
</ul>
</body>
</html>
效果图:
3.属性选择器
属性选择器格式:
标签名[属性]{}
= :表示全等
*= :包含有
^= :以。。。开头
$= :以。。。结尾
示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属性选择器</title>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属性选择器.css">-->
<style>
a[href^=https]{
color: yellow;
}
a[href$=pdf]{
background: aquamarine;
}
a[class*="links"]{
background: #3b9c38;
color: #9c1d27;
</style>
</head>
<body>
<p class="demo">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已</a>
<a href="https://www.cnblogs.com/yongweijian/">不</a>
<a href="image/a.pdf">知</a>
<a href="image/1.jpg" class="links item last">落</a>
<a href="image/sss.png">在</a>
<a href="d.doc">何</a>
<a href="image/k.pdf">地</a>
</p>
</body>
</html>
效果图: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已不知落在何地,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yongweijian/p/1637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