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生成器模式之前,不得不说一说它和抽象工厂模式的区别:两者看起来很相似,都是应对一系列“对象”的变化,而抽象出一个公共接口。不同处在于抽象工程所要创建的一系列对象尽管是相关的,但各自是各自,他们之间的具体应用关系由客户决定;而生成器模式对应的一系列对象是在一个“大对象”下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关心的是要得到一个“大对象”,而抽象工厂所关心的是要得到一系列对象。另一个显著的区别是,抽象工厂模式得到一系列对象的使用“算法”由用户决定,而生成器模式是用固定的算法组织生成的一系列子对象,来生成一个所要的对象。
回归到生成器模式上来,先说动机(也就是要用模式的原因)
在软件系统中,有时候面临着“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工作,其通常由各个部分的子对象用一定的算法构成;由于需求的变化,这个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算法却相对固定。(引用李建忠视频)
上述原因说出了变化,和不变。和抽象工厂的动机比较,我们会发现多出来了“固定算法”和“要得到的是一个复杂的大对象”。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可以再定义一个组织者类,来描述算法,我们还是用抽象工厂封装变化部分。鉴于我们要得到的并不是子对象,所以只需要对外发布一个生成大对象的方法就是了。
因为还未实际使用过该模式,所以说对这个“用算法构成大对象”,具体应该是个什么样,还缺乏感性认识。
再琢磨一下GoF的定义:
将一个负责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GoF
哦,忘了说缺点了,如果固定的算法不再固定,就不能应用该模式。确切的说所有的模式共有的缺点就是,当假设不变的部分发生了变化,该模式就不适用。
生活TMD需要激情,做事需冷静,说话需冷静!
遇事记着: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和问题说不定就是机遇和转折!
历史证明:哪个环节没照顾到,哪个环节就会出问题!能自己来,就不要让别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