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327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一年半的大学生活已经写进记忆。在上大学之前就有写日记的打算,但似乎这是我那么多年学习生活中一直存在的毛病:计划永远比实践多。从上大学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打开过日记本,更多的是碎片化的生活记录。
在选课之前,我就听学长学姐们说过这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经常写博客,当时很惊讶:现在不都是微博微信票圈了吗?怎么还要写博客这种似乎过时了的东西。还有Java不是一种编程语言吗?大一下学过C语言,选修课网站设计老师也带我们接触过JavaScript,这些都是敲代码,和写博客有什么关系吗?前段时间登录了与课程相关的一系列网站,也在博客园里拜读了娄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随笔。我大致明白了这门课程写博客的内容:整理总结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同时因为博客园属于比较开放的环境,也可以参考借鉴其他博客的可取之处。在微信群和博客园的点滴记录中,我也对娄老师有了大致的认识,信任老师的教学,我相信认真去做并坚持做好,对这门课程以及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第一次写博客,与作业无关的事说得有点多,接下来进入正题。
一、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
小学和中学我读一共在六所学校上过学,那时候的我属于那种很听老师话的学生,因此和各个老师关系都不差,有的可以说是亦师亦友。记忆里的大部分老师现在已经印象模糊,但还是有几位老师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其中有两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
第一位是我的小学的班主任兼任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的Y老师。上学期间一直对班主任都心存敬畏,因此听班主任的课也格外地认真,成绩自然也不差。那时候我们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将每学期的考试的五门学科成绩汇总排名,每次排名出来,我都有“学习不过如此”,甚至有段时间狂妄到产生了“高中轻松去成七,大学锁定top2”的错觉。后来上了六年级面临小升初,我们学校作为县城里的实验学校其实也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上完小学继续在本校上初中。但部分同学还是想去考私立学校的初中,我和几位要好的同学也是这样。于是那段时间,本来应该安心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却变得异常浮躁,学习状态明显下降。Y老师发现我的状态不对,也了解了我的情况,少有地找我谈了一次话。谈话大意就是:要静下心来复习迎接小学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本校的初中也是很好的,你看你的姐姐不是也挺好的吗,那个中学能去就去,不要让择校考试扰乱了自己的正常复习。同时也说了“外面比你优秀的人有很多”这句话。那次考试似乎有三千多人,但最后几十名的排名还是让我有点接受不了。后来初中高中到现在大学,小学Y老师说的这句话不断的回响在我的脑海里。一开始其实挺受打击的,有点不服气;后来慢慢意识到这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差别,好胜心也没有那么强了,但副作用却是斗志没那么昂扬而且这一心理出现在了在大家普遍认为最应该奋斗的高中时期;但现在上了大学,走到更外面也看到了更多优秀的人后,我很平和地接受这个事实,但仍然也要尽全力为自己博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果说第一位老师使我的观念发生一定的变化,那另一位老师对我的教导则是在学习方法上。初中时候的我转了一次学,转到了我们市里高手云集的一所中学,第一学期适应期真的是特别难过,完全不在舒适区的我既要适应新环境还要努力跟上和之前的教学风格略有差别的课堂。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小学时候Y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我依然记得有段时间每天晚上放学在桥上跑得满头大汗,然后回家向妈妈说着这天的经历,有时甚至流泪(现在想起真的有点羞愧)。好在天道酬勤,我适应得还算不错,期末考试完开家长会,班主任表扬我刚来就能取得这个成绩很不错,学习习惯很好(那时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去了那个学校的第二学期就进入初三,开始学习一门全新的学科——化学。任课老师就是我的班主任S老师。初三一开始一些学科已经开始复习,每月还有月考,同时学习化学这门新的学科,并不轻松。S老师一直有个心病(这也是我一开始到那个班级同学们就给我讲的):04年的时候她班上的X同学得了当年的中考状元并且去了成七,三年后又凭借化学竞赛的优异表现保送北大化学系(去年我也看到了那位学长的近态:与魏坤琳一起被北大官微表扬)。但也是在那位学长以后,S老师也再也没遇到如此优秀的学生了,她还时常告诉我们那位学长的优秀事迹例如半期考试的总结也能写几千字之类(当时我看到写在自己试卷上的几排月考总结直流冷汗)。我们班上也是这样,每次考试在年级上总出不了她想的特优生(top5)。在上了一段时间化学课后,老师也分析了我们的成绩和学习方法,有不下三次,她对我说:“学习要经常总结,如果想成为特优生,每天总结反思的时间应该比做作业的时间多,这样才能使知识形成体系,特别像化学这种学科,知识点相当零散,如果不总结,内容一多,就学不走。”当时我听了,在老师面前也表示了认同,但下来完全没有总结过,总觉得靠自己听过的记到的内容就能得到很好的成绩,然而事实证明每次考试总能考到我的知识盲区。关于总结这点S老师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高中大学很多老师也提到了总结),同时她也是对我期望很大的,有时候想着不如她想象中的努力和不尽人意的成绩,都感到阵阵羞愧。唯有带上S老师教给我们的优秀品质,踏实学好现在的知识,才不负她在我们身上投入的心血。
总结起这些好老师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有有以下三点:
1、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2、对学生认真负责
3、给学生讲的一些道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在邹欣老师的博客中邹老师主要写了一门课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负担问题、如何判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邹老师在写的几种师生关系中,将师生关系形象分为“餐馆/食客,老板/雇员,保姆/幼儿,哥们/哥们, 路人甲/路人乙,狱警/囚犯,健身教练/健身学员”这几种模式。我认为健身教练 / 健身学员这种师生关系是和现在大学里正常的师生关系很相似的,同时这也是我期望的师生关系。在上大学前听过“大学无用论”,我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出现的瓶颈期也一度迷茫过不知道要不要上大学,但上大学后才发现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可能。就像去健身房,有的人想塑形,有的人想练力量,而有的人则是为了秀一下“我在健身”,这些健身房都能给到。上大学也是相似的道理。
在学习中我期望老师能够在教给我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教给我们一些更实用的学习方法和经验,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且多年之后我们也可能会遗忘(这两天的答题活动中就很感慨有些小学知识真的还给老师了)。但有些方法却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
三、关于C语言和Java的学习
学习C语言的时候,写代码还是主要依赖题库系统和平时的一些课堂练习,根据最后的总分来看练了至少有200道题目(不过有一些题有重复),如果平均每道题15行代码,那C语言写了至少有3000行代码。
对于课程要求的代码量,我觉得负担不是很大。因为C语言对我们专业的确很重要(很惭愧在上学期学习密码学数学基础才初步认识到),我也很想通过不断练习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但关键是实践并理解。
由于下学期课程也比较多,而且在学校还要参加学生会以及社团活动,因此我觉得每天写代码不大现实。我计划在上本课程的当天理解并练习一些新内容,然后在没选修的晚自习时间和周末集中完成代码。为避免长时间不练生疏,每周写代码的天数不能少于三天。
写在后面:第一次写博客,对于内容和格式的理解还不是特别熟悉,另外由于放假期间杂事也挺多所以提交作业的时间有点晚了,还请老师谅解。
中学时S老师对我经常说的“学习要经常总结”,然而我当作了耳边风,导致后来成绩越来越不尽人意。成绩偶尔理想,都是在小本子上记录每天学习内容并对自己的进行反思的那段时间里发生的。写博客作为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我想能鞭策我不断制定并完成学习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使知识体系化,长期以往养成多总结反思的习惯。同时定期有要求的博客也能提高写作水平,这对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