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意义是解决问题
笔者最近读了《众妙之门-用户体验设计的秘密》,有几点感想分享给大家。
设计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
“设计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当笔者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一接到任务就会立即到花瓣或Behance、Dribbble等图库去寻找灵感,学习他人设计。毋容置疑,图库某种程度上能启发设计师的灵感,但他人的设计代表了他人对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却无法解决你的问题。
书中提到,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他们的交互方式。完成这些后设计模式就会变得清晰,设计流程就会更加优化,最后检查下方案是否行之有效。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1)确定并理解出现的问题;
(2)制定计划,以图修正;
(3)实施计划;
(4)检查解决方案是否行之有效。
通过叙事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也许你觉得故事与设计也许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上好的设计往往与故事有着某种微妙关系。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种无声无息,但层层递进的节奏,这这种节奏牵动了观众的情感,从而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既然故事有着如此强大力量,我们何不借由故事的力量造就优秀的设计。在设计的大环境下,叙事可作为一种设计策略,设计框架以及设计技巧,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叙事技术作为一种交互技巧,通过故事来引发用户以及用户情感上的体验。以叙事为方法的设计本质是关注用户,引发用户情感体验,从而打动用户。这也符合了Strong在1925年提出的AIDA高效营销模模型。
A-关注(Attention或Awareness):吸引客户的注意。
I-兴趣 (Interest):通过展示功能、优势和益处提升客户兴趣。
D-渴望 (Desire):让客户相信他们需要并且渴望该产品或服务,而且这将满足他们的需求。
A-行动(Action):将客户引导到行动并(或者)购买。
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种设计,但是它也向我们提供一种设计思路,展现了一种设计的可能。
提升产品吸引力
书中提到要提升产品吸引力,一靠外观,二靠性格。
用户非常重视外观,因此每种交互方式都要精妙包装。而设计师为了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必须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够了解主流用户的主观审美,能让用户记住产品。
外观能够吸引用户,而性格可以让用户变为忠实粉丝。这里所谓的性格实质产品的性格,或者可以理解为产品的内涵。成功的产品会把自己和目标用户联系在一起产生共鸣。笔者对此的理解是,一般的产品是工具,通过产品的功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优秀的产品是有性格的生命,如apple,小米,星巴克等,它们标榜了一种群体,代表了一种文化,拥有这些产品能使用户产生自我实现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往往能吸引更多潜在用户成为真正的用户。
建立长期的用户关系
当路人成为用户,下一个问题是如何使用户成为长期的忠实用户。
首先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份服务是持续性,在路人成为用户后,用户的满意度应该递增而非递减;重视用户关系和用户反馈,让用户觉得自身得到了重视,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产生愉悦感。
其次,在于用户互动过程中需要一些小技巧:
- 动态平衡:简约感和回报机制的动态平衡,如果用户和产品的关系过于简单,很容易便得到回报,那么回报似乎一文不值;如果需要复杂流程才能得到回报,用户可能会放弃。
- 回报机制:当用户使用一款产品,用户就与产品产生了互动,回报机制能使用户产生一种愉悦感,而这种愉悦感能使用户逐渐对产品产生依赖感。但是要记住,倘若付出大于回报,用户会不满意;难度虽然会提高用户达成目标后的满意度,但是难度过大,也会让用户沮丧。
- 易碎性:易碎性可以理解为产品的生命期,在设计产品阶段就预测好产品的生命期,做好报废计划。报废与完好度和寿命无关,关乎的是消费者的感觉,也就是流行,用户一旦认为产品不完美不时尚了就好选择升级购买。
最后,这本书1-10章是对用户体验较为完整的概述,也是本书较为精华的部分,11-15章便是一些零碎技巧的说明。这本书对于笔者这种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小白设计师还是蛮有启发性,会帮助我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个人认为,虽然,书中的一些案例可能有点陈旧,内容也不够严谨(还有就是国外的书翻译是通病),但是把它作为工作之外的读物还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书中的很多观点还是很启发性和创意性的。
这是笔者阅读完这本书后几点较强感想,当然还有很多观点无法展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主要关于用户体验的书,可以帮助大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理解设计,而不是单纯从美学角度去谈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