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不可靠
人資部門的主管將一份名單放在董事長前面,公司所有高階主管都在場,剛好我也因為工作關係列席,這個會議需要決定某個專案的專案經理人選,由於案子非常重要,因此針對每個人選的討論也非常激烈。突然間董事長開口說:「慢著,你們認為最適任的人選是A,原因是因為他的能力很強?」幾個主管點頭表示是這樣沒錯。「這樣子我們要緩一緩,多思考一下,」董事長說,「能力很強是很好的,但是能力是不可靠的。」聽到這個話我有點錯愕,我們不都是希望能力強的人才來擔任重要職位嗎?為什麼在這裡能力強反而可能是缺點? 在企業裡面,我們可以用能力或是透過制度來推動組織前進,前者的好處是速度快,立竿見影,缺點是人亡政息,只要這個位置換人,就有可能出問題。後者的好處是不管怎樣換,理論上該做的事情都是明確的,所以只要能適任,工作就不會有問題,缺點是速度慢,沒辦法立見成效。 一般來說,能力強的人,相對地攻擊性也強,輕則數落指責別的部門,重則在公司裡面建立派系。大多數能力強的人也不太瞧得起表現平平的員工,如果公司績效不佳,難免會散播對特定員工不滿或不利的訊息。當然也有很多能力強的人,EQ也很高,能夠將事情與人都處理得很好。不過董事長認為要緩一緩,應該不是為了八卦的因素吧? 「能力強有些時候代表攬事情,」董事長提出他的看法,「會攬事情就會造成壓力點與崩潰點。」我們常說,要教會別人釣魚而不是直接給魚吃,但能力很強的人,難免會不耐煩,就直接拿來做了,結果變成事情都是他在做,底下的人來不及學,或者學了也用不上。我向一個公認能力很強的學長求證這個現象,他承認年輕的時候確實是這樣,結果造成自己忙不完,什麼事情都要他才能解決,並沒有辦法適當運用團隊力量。一個團隊的競爭力強弱,不在於最強的那一個有多強,而在於最弱的那一個有多弱。能力再強也會遇到無力的事情,不能單純用一己之力來強力處理任何任務,時間、溝通、資源調度、資訊蒐集等等都是可以用來解決的方法,而不一定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強攻。 「能力強的人難免錯估別人的執行能力,」這是第二個缺點,「所以有可能交辦很多的事情給屬下,但沒有弄清楚他們到底是否有辦法負荷,因為他認為自己可以,別人也應該可以。」所以會演變成領導者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懊惱,因為領導者往往沒辦法正確評估屬下的進度,總是認為可以再加速,或者再壓榨出一點資源縫隙塞東西,結果塞得滿滿的,卻導致大家什麼都做不好,產生主帥太強,累死三軍的現象。 能力強的人通常「比較急躁,或者好強、好勝」的想法有點主觀,我認為應該修正為「比較積極,也比較快速下結論」。但因為企業經營、專案管理或者組織管理,都有一個特性,就是資訊不會同時一次到齊,隨著環境與局勢的變化,每天都有新的狀況產生,如果沒辦法評估資訊是否正確的話,能力強與快速下決斷就難免成為負面的事情了。急著想要有產出有結果,但也要兼顧產出與結果的品質,有些事情需要大火快炒,有些需要細火慢熬,需要有經驗與歷練才能運用自如。我認為好強或者好勝不見得是壞事,要看用在哪裡,例如好強用在業務上,不服輸的精神往往可以感動客戶;好勝用在產品的品質管理上,堅持最好品質與最低價格,最後都能給公司帶來良好的銷售與口碑。 「能力強的人會背負太多別人的期待,有些時候好面子,放不下,」我們常常喜歡把事情交代給能力好的人,因為這樣子就可以不用太多叮嚀,事情自然會做好。接收到這樣期待的同仁,難免產生壓力,有些時候也不太好意思拒絕。學長告訴我他年輕時因為號稱能力很強,所以大家都把「難搞」的案子給他,有幾次他處理得很好,結果從此就大案不斷,甚至導致他自己都累垮了。直到後來他學會放下面子,透過團隊合作,以及自己建立的資訊評估方法,快速地將交辦的案子先做評估,確認團隊是否可以做,是否有時間與人力來做,以及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如果沒有辦法也需要學會拒絕,忍耐別人失望的眼神與難免的冷嘲熱諷。 經過幾天的評估,最後仍決定由能力最強的A同仁來擔任案子的Leader,搭配一個資深副總的指導。有能力的人才對於專案的推展仍然是最大的助力。仔細想想,能力強並不是成功的要件,最主要的是能否真正讓團隊發揮戰力,放下自己的身段與面子,並且嘗試運用授權、溝通、資源調度等方式來達成任務。 在職場上,事情永遠做不完,想想看,十年之後我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是要把80%的力量用在那些如雨點般落下的事情上面,還是只用20%的力量來四兩撥千金,而把80%的能力用在開拓自己的人生呢?這樣自己很強的能力才有得發揮,不是嗎?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