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简介和网络基础协议

一、操作系统简介

     1、为什么要有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用来做一些繁琐复杂的工作,从而使程序员更专注于应用软件的编写。应用软件可以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间接的使用硬件。

     2、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就是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控制程序。它位于硬件和软件之间。操作系统有操作系统的内核(运行于内核态,管理硬件资源)以及系统调用(运行于用户态,为应用程序员写的应用程序提供系统调用接口)两部分组成,所以,说操作系统是运行于内核态的,是不准确的。

   3、操作系统的两部分功能

        一个是隐藏了丑陋的硬件调用接口,为应用程序员提供调用硬件资源的更好、更简单、更清晰的系统调用接口。另一个是将应用程序对硬件资源的竞态请求变得有序化。

   4、操作系统与普通软件的区别

      (1)操作系统由硬件保护,不能被用户修改。

      (2)操作系统与用户程序的差异并不在于二者所处的地位。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长寿的软件。

   5、操作系统发展史

       第一代计算机(1940-1955):真空管和穿孔卡片

       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

       第四代计算机(1980-至今):个人计算机

    6、操作系统的两大作用

       作用一:为应用程序提供如何使用硬件资源的抽象,该抽象是简单、清晰、优雅的接口。

       作用二:管理硬件资源    现在的操作系统能同时运行多道程序,它的任务是在相互竞争的程序之间有序的控制对处理器、存储器以及I/O接口设备的分配。

   7、多路复用

        处理来自多个程序发起的多个共享资源的请求,简称多路复用。多路复用有两种实现方式

        (1)时间上的复用

         当一个资源在时间上复用时,不同的程序或用户轮流使用它,第一个程序获取该资源使用结束后,在轮到下一个。

         (2)空间上的复用

           每个客户都获取了一个大的资源中的一小部分资源,从而减少了排队等待资源的时间。

            时间上的复用和空间上的复用合起来便是多道技术

二、网络基础协议

     1、操作系统基础

      操作系统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2、网络通信原理

      (1)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它的功能是定义计算机如何接入internet,以及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通信的标准。

      (2)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tcp/ip五层和tcp/ip四层

      每层运行常见物理设备

        (3)tcp/ip五层模型讲解

       ① 物理层

        物理层的由来:多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internet连接起来完成组网

        物理层的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②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电信号分组方式形成的统一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ethernet规定: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就分片发送。

       mac地址

       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标地址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都必须具备网卡,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

       mac地址: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烧制上一个世界唯一的mac地址,长度为48位2进制,通常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

       广播

       有了mac地址,同一网络内的两台主机就可以通信了(一台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取另外一台主机的mac地址)

       ③网络层

       网络层由来: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哪些计算机属于同一广播域,哪些不是,如果是就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如果不是,就采用路由的方式(向不同广播域/子网分发数据包),mac地址是无法区分的,它只跟厂商有关。

      网络层功能: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来区分不同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即网络地址

     IP协议:

     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ip协议,它定义的地址称之为ip地址,广泛采用的v4版本即ipv4,它规定网络地址由32位2进制表示,范围0.0.0.0-255.255.255.255,一个ip地址通常写成四段十进制数。

     IP地址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网络部分,标识子网。另一个是主机部分,标识主机

     子网掩码

     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它在形式上等同于IP地址,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知道”子网掩码”,我们就能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处在同一个子网络。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否则为0),然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是的话,就表明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否则就不是。

     IP数据包

     ip数据包也分为head和data部分,无须为ip包定义单独的栏位,直接放入以太网包的data部分。head:长度为20到60字节,data:最长为65,515字节。而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长只有1500字节。因此,如果IP数据包超过了1500字节,它就需要分割成几个以太网数据包,分开发送了。

     ARP协议

     arp协议由来:所有上层的包到最后都要封装上以太网头,然后通过以太网协议发送。通信是基于mac的广播方式实现,计算机在发包时,获取自身的mac是容易的,如何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就需要通过arp协议

     arp协议功能: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包,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④ 传输层

     传输层的由来:网络层的ip帮我们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帮我们找到主机,然后大家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那么我们通过ip和mac找到了一台特定的主机,如何标识这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答案就是端口,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

     传输层功能: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端口范围0-65535,0-1023为系统占用端口

     tcp协议

    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IP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TCP数据包不必再分割。

    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⑤应用层

      应用层由来:用户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均工作于应用层,互联网是开发的,大家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数据多种多样,必须规定好数据的组织形式 。

      应用层功能: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4)socket

      我们知道两个进程如果需要进行通讯最基本的一个前提是能够唯一的标示一个进程,在本地进程通讯中我们可以使用PID来唯一标示一个进程,但PID只在本地唯一,网络中的两个进程PID冲突几率很大,这时候我们需要另辟它径了,我们知道IP层的ip地址可以唯一标示主机,而TCP层协议和端口号可以唯一标示主机的一个进程,这样我们可以利用ip地址+协议+端口号唯一标示网络中的一个进程。能够唯一标示网络中的进程后,它们就可以利用socket进行通信了,什么是socket呢?我们经常把socket翻译为套接字,socket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它把TCP/IP层复杂的操作抽象为几个简单的接口供应用层调用已实现进程在网络中通信。

socket起源于UNIX,在Unix一切皆文件哲学的思想下,socket是一种"打开—读/写—关闭"模式的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各自维护一个"文件",在建立连接打开后,可以向自己文件写入内容供对方读取或者读取对方内容,通讯结束时关闭文件。

      三、网络通信实现

想实现网络通信,每台主机需具备四要素:1、本机的IP地址  2、子网掩码  3、网关的IP地址   4、DNS的IP地址 。而获取这四要素的两种方式就是静态获取(手动配置)和动态获取(通过dhcp获取)

    (1)最前面的”以太网标头”,设置发出方(本机)的MAC地址和接收方(DHCP服务器)的MAC地址。前者就是本机网卡的MAC地址,后者这时不知道,就填入一个广播地址:FF-FF-FF-FF-FF-FF。

    (2)后面的”IP标头”,设置发出方的IP地址和接收方的IP地址。这时,对于这两者,本机都不知道。于是,发出方的IP地址就设为0.0.0.0,接收方的IP地址设为255.255.255.255。

    (3)最后的”UDP标头”,设置发出方的端口和接收方的端口。这一部分是DHCP协议规定好的,发出方是68端口,接收方是67端口。

    这个数据包构造完成后,就可以发出了。以太网是广播发送,同一个子网络的每台计算机都收到了这个包。因为接收方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看不出是发给谁的,所以每台收到这个包的计算机,还必须分析这个包的IP地址,才能确定是不是发给自己的。当看到发出方IP地址是0.0.0.0,接收方是255.255.255.255,于是DHCP服务器知道”这个包是发给我的”,而其他计算机就可以丢弃这个包。接下来,DHCP服务器读出这个包的数据内容,分配好IP地址,发送回去一个”DHCP响应”数据包。这个响应包的结构也是类似的,以太网标头的MAC地址是双方的网卡地址,IP标头的IP地址是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发出方)和255.255.255.255(接收方),UDP标头的端口是67(发出方)和68(接收方),分配给请求端的IP地址和本网络的具体参数则包含在Data部分。

        新加入的计算机收到这个响应包,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等等参数。

       四、网络通信流程

       1、本级获取: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IP地址、DNS的IP地址

       2、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

       3、DNS协议(基于udp协议)

     13台根dns

A.root-servers.net198.41.0.4美国
B.root-servers.net192.228.79.201美国(另支持IPv6
C.root-servers.net192.33.4.12法国
D.root-servers.net128.8.10.90美国
E.root-servers.net192.203.230.10美国
F.root-servers.net192.5.5.241美国(另支持IPv6
G.root-servers.net192.112.36.4美国
H.root-servers.net128.63.2.53美国(另支持IPv6
I.root-servers.net192.36.148.17瑞典
J.root-servers.net192.58.128.30美国
K.root-servers.net193.0.14.129英国(另支持IPv6)
L.root-servers.net198.32.64.12美国
M.root-servers.net202.12.27.33日本(另支持IPv6)

      顶级域名:以.com,.net,.org,.cn等等属于国际顶级域名,根据目前的国际互联网域名体系,国际顶级域名分为两类: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地理顶级域名(ccTLD)两种。类别顶级域名是以"COM"、"NET"、"ORG"、"BIZ"、"INFO"等结尾的域名,均由国外公司负责管理。地理顶级域名是以国家或地区代码为结尾的域名,如"CN"代表中国,"UK"代表英国。地理顶级域名一般由各个国家或地区负责管理。

      二级域名:二级域名是以顶级域名为基础的地理域名,比喻中国的二级域有,.com.cn,.net.cn,.org.cn,.gd.cn等.子域名是其父域名的子域名,比喻父域名是abc.com,子域名就是www.abc.com或者*.abc.com.
一般来说,二级域名是域名的一条记录,比如alidiedie.com是一个域名,www.alidiedie.com是其中比较常用的记录,一般默认是用这个,但是类似*.alidiedie.com的域名全部称作是alidiedie.com的二级

      4、HTTP部分的内容,它会被嵌在TCP数据包之中。

      5、TCP协议

      TCP数据包需要设置端口,接收方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发送方(本机)的端口是随机生成的1024-65535之间的整数。

      TC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HTTP的数据包

      6、IP协议

      然后,TCP数据包再嵌入IP数据包。IP数据包需要设置双方的IP地址。

      I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的TCP数据包,总长度假设为5000字节。

      7、以太网协议

     最后,IP数据包嵌入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需要设置双方的MAC地址,发送方为本机的网卡MAC地址,接收方为网关的MAC地址

     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而现在的IP数据包长度为5000字节。因此,IP数据包必须分割成四个包。因为每个包都有自己的IP标头(20字节),所以四个包的IP数据包的长度分别为1500、1500、1500、560。

     8、服务器响应

     经过多个网关的转发,收到了这四个以太网数据包。根据IP标头的序号,将四个包拼起来,取出完整的TCP数据包,然后读出里面的”HTTP请求”,接着做出”HTTP响应”,再用TCP协议发回来。本机收到HTTP响应以后,就可以将网页显示出来,完成一次网络通信。

posted @ 2017-03-13 18:30  山多地少  阅读(31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