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链剖分的数组实现 | CF1009F Dominant Indices
请容许我不理解一下为什么这题题解几乎全都是指针实现/kk
其实长链剖分是可以直接用数组来写的。
考虑朴素 DP。设 \(f_{u,i}\) 表示以点 \(u\) 为根的子树中与点 \(u\) 距离为 \(i\) 的点的个数。
则转移方程为:
\[f_{u,i}=\sum\limits_{v\in son_u} f_{v,i-1}
\]
答案为:
\[ans_u=\max\{f_{u,i}\}
\]
转移方程以深度为下标,可以使用长链剖分优化。
在重链剖分时,我们定义一个节点的重儿子为 \(siz\) 最大的儿子,而长链剖分时则是把能到达深度最深的点作为重儿子。
这样,每次我们先对于 \(u\) 的重儿子 DP,那么点 \(u\) 可以直接继承 \(son_u\) 的 DP 值,再暴力合并其它轻儿子。
对于每个点,只会在它所在长链的顶端被暴力合并一次,时间复杂度为 \(O(n)\)。
观察到 \(f_v\) 在继承过来的时候是需要向后错一位的,这导致我们需要用一些特殊方法来存储 DP 值。
这里提供一种数组实现的思路。
对于 DP 数组 \(f\),我们把 \(f_{u,i}\) 映射到下标 \(dfn_u+i\) 的位置上。由于每次我们先遍历 \(son_u\),那么得到 \(dfn_{son_u}=dfn_u+1\)。
也就是说,\(f_{v,0}\) 和 \(f_{u,1}\) 映射的位置相同,恰好向后错了一位。
由于需要保证空间复杂度 \(O(n)\),在每求完一个点的 DP 值后统计该点的答案。
这个写法只是把一个指针数组换成了 \(dfn\) 数组,对空间复杂度似乎没啥影响(?)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il inline
using namespace std;
il int read()
{
int xr=0,F=1; char cr=getchar();
while(cr<'0'||cr>'9') {if(cr=='-') F=-1;cr=getchar();}
while(cr>='0'&&cr<='9')
xr=(xr<<3)+(xr<<1)+(cr^48),cr=getchar();
return xr*F;
}
const int N=1e6+5;
int n;
struct edge{
int nxt,to;
}e[N<<1];
int head[N],cnt;
void add(int u,int v){
e[++cnt]={head[u],v};head[u]=cnt;
}
int dep[N],son[N],dfn[N],tot;
void dfs1(int now,int fa)
{
for(int i=head[now];i;i=e[i].nxt)
{
int v=e[i].to;if(v==fa) continue;
dfs1(v,now);
if(dep[v]>dep[son[now]]) son[now]=v;
}
dep[now]=dep[son[now]]+1;
}
int f[N],ans[N];
void dfs2(int now,int fa)
{
dfn[now]=++tot;
f[dfn[now]]=1;
if(son[now])
{
dfs2(son[now],now);
if(f[dfn[son[now]]+ans[son[now]]]>1) ans[now]=ans[son[now]]+1;
}
for(int i=head[now];i;i=e[i].nxt)
{
int v=e[i].to;
if(v==son[now]||v==fa) continue;
dfs2(v,now);
for(int j=1;j<=dep[v];j++)
{
f[dfn[now]+j]+=f[dfn[v]+j-1];
if(f[dfn[now]+j]>f[dfn[now]+ans[now]]||
f[dfn[now]+j]==f[dfn[now]+ans[now]]&&j<ans[now]) ans[now]=j;
}
}
}
int main()
{
n=read();
for(int i=1;i<n;i++)
{
int u=read(),v=read();
add(u,v),add(v,u);
}
dfs1(1,0),dfs2(1,0);
for(int i=1;i<=n;i++) printf("%d\n",ans[i]);
return 0;
}
upd:感觉这么搞局限性还是很大。指针还是该学学的。/kk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樱雪喵,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ying-xue/p/1709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