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第一次—原型设计(文献摘要热词统计)


格式描述


NABCD模型

  • N (Need,需求)
    • 帮助用户快速了解近几年顶会的热门领域和研究方向
    • 用户可给定论文列表
      • 通过论文列表,爬取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原文链接
      • 可对论文列表进行增删改操作(今年、近两年、近三年)
    • 对爬取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分析top10个热门领域或热门研究方向
      • 可对论文属性(oral、spotlight、poster)进行筛选及分析
      • 形成如关键词图谱之类直观的查看方式
    • 可进行论文检索,当用户输入论文编号、题目、关键词等基本信息,分析返回相关的paper、source code、homepage等信息;
    • 对多年间、不同顶会的热词呈现热度走势对比(这里将范畴限定在计算机视觉的三大顶会CVPR、ICCV、ECCV内)。
    • 可进行数据统计,例如每个国家录用文章的分析、每个学校录用文章的分析、哪个学校哪方面的研究方向比较强等。
    • 以上的需求还是会有一些难理解,我们接着对需求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

  • A(Approach,方法)
    • 设计一个基于Web的平台实现用户的相关需求。
    • 用户输入论文列表
      • 方法一:通过输入框输入论文列表并手动查询
      • 方法二:选取相关选项批量生成论文列表
    • 修改论文列表
      • 通过按钮实现对论文的增删改查(今年、近两年、近三年);
    • 确定论文列表与检索
      • 用户确定输入的论文列表和导入的论文列表后,平台服务器对输入的论文列表进行分词然后分别进行网页爬虫和检索数据库,分析返回相关的paper、source code、homepage等信息;
      • 平台对爬取的相关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原文链接,结构化处理并进行词频统计
      • 平台提供对词频,热度,引用量,时间等论文熟悉进行排序
      • 用户可以根据论文的各种属性进行筛选论文。
      • 可对多年间、不同顶会的热词呈现热度走势对比
      • 可进行数据统计
      • 后台根据关键词的词频,年份,结合用户的需求绘制出各种图表供用户浏览和下载。



  • B(Benefit,好处)

    • 用户的操作时时同步到云端存储
    • 网页端直接在服务端更新,用户直接刷新页面即可。
    • 单页应用相对服务器压力小,服务器只用出数据就可以
    • 单页应用的内容的改变不需要重新加载整个页面,web应用更具响应性和更令人着迷。

  • C(Competitors,竞争)

    • 优点:
      • 这个创意很新颖,在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平台,想知网等网站不能对论文词频关键字等进行统计
      • 能对数据进行云存储,能同步电脑手机等数据
      • 能对论文进行批量下载和上传
    • 缺点:
      • 用户大多为老师学习,不能对全年龄段的人产生吸引
      • 不能向qq,微信那样产生用户粘性
      • 前期的数据资料不够充分

  • D(Delivery,推广)

    • 线上推广
      • 通过写推文进行推广
      • 和广告商进行合作
      • 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
    • 线下推广
      • 以简单便捷的方式使用,提高用户体验,用户互相推广
      • 在人流量较大的位置粘贴宣传海报

原型设计


使用工具: 墨刀
热词统计平台 (点击左边进入墨刀预览)

  • 阶段一

    • 确定用户需求
    • 根据需求进行原型的草图设计
  • 阶段二

    • 用墨刀原型工具进行设计
    • 对原型部分功能进行修改
    • 原型截图





结对流程

  • 流程
    • 周一进行需求分析和讨论
    • 拟定原型草图
    • 用原型工具对原型进行设计
    • 撰写自己的博客并发布
  • 结对照片

遇到困难及解决方法

  • 首次使用墨刀对其使用的方法不是很熟悉
  • 不擅长需求分析,平常大多数是写一下代码逻辑
  • 审美比较一般,界面设计能力不突出,以至于设计出来的界面比较简单

解决尝试

  • 尝试的跟着老师推荐的教程去学习使用原型设计软件,和去墨刀官网查看教程
  •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和学习分析需求的方法
  • 多观看一些界面比较友好美观的UI设计

是否解决

已解决


结对总结与收获


陈迎仁

  • 心得与总结

    通过这次结队编程,我了解到了团队分工合作的方便以及高效。刚开始两个人不懂得怎么去分配任务,怎么去分工合作,花费了一些时间去看《构建之法》,了解了应该按照哪些方面去入手,然后我们进行分工合作,实时互相沟通进度,把握整个作业的进度。在这次实验不紧了解了小团队的合作,还学习了墨刀的使用,这个原型设计软件允许,团队同时对一个项目进行设计,方便了我和我的队友一起设计原型,然后整个各自的idea,完成整个界面的设计。在这次作业中,题目的需求理解花了较多时间,通过观察知网的界面,来设计自己系统的原型,节约了许多思考的时间。总之,这次作业让我学会了团队协作,墨刀使用等各项技能。


陈宇

  • 心得与总结

    通过这次结对作业我熟悉了团队共同开发的重要性,其中重点就是队员之间的交流,在结对的过程中,一开始两个人先阅读了《构建之法》中的第二章和第八章的内容,之后我们首先进行了需求分析,一开始对这个需求不是很理解后面经过队员之间的讨论我们逐渐确定了需求并使用用况图进行描述需求。之后就是进行原型的分析和设计,在原型分析和设计时,由于对墨刀工具的不熟悉,在开始开发的时候遇到比较多的小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查看老师推荐的教程之后解决,自己也通过这次结对了解的UI原型设计的难度,以前在实验室经常嫌弃前端界面丑,现在让我来写前端发现自己前端设计能力的不足和审美方面的欠缺,日后会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总的来说这次结对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结对,这次作业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沟通协调能力,也让我全方面的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对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虽然这次作业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是自己也在这次作业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效能分析和PSP

PSP是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专家们针对软件工程师所提出的一套模型: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PSP, 个人开发流程,或称个体软件过程)。
PSP2.1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预估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Planning 计划 0 0
? Estimate ?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720 820
Development 开发 0 0
? Analysis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60 90
? Design Spec ? 生成设计文档 50 60
? Design Review ? 设计复审 50 50
? Coding Standard ?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40 45
? Design ? 具体设计 400 400
? Coding ? 具体编码 0 0
? Code Review ? 代码复审 0 0
? Test ?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30 35
Reporting 报告 30 30
? Test Report ? 测试报告 30 30
? Size Measurement ? 计算工作量 30 35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事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30 30
合计 750 805

博文下载.PDF

下载


posted on 2019-03-05 21:31  陈迎仁  阅读(227)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