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前十年即将被永久收藏于历史的浩繁卷帙中,我们很快便会跨越下一个十年的起跑线——诚如《经济观察报》的朋友们所言,在当下这个时点上,中国恰恰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拥有巨大的市场、丰富的人才、澎湃的潜力与美好的前景,然而与机遇相伴,挑战亦横亘于前方。从追求经济发展规模到强调经济发展质量,从以劳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制造”到以智力、创意为竞争力的“中国智造”——梦想触手可及,同志仍需努力。未来会怎样?

还是先从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份报告、两本书说起吧。以《美国科技优势渐渐减弱或会被中国超过》为题的报告展示了中国的潜力和美国的危机感——由美国工程院智库提交的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当前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并在大飞机、超算、高铁、水利工程、太空探索等尖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美国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工程人才越来越稀缺,反而中国、印度有后来居上之势。读这份报告时,刚开始我很高兴,中国多年来的创新努力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转念一想,即便在报告列举的那些领域,中国目前的科技实力仍与美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所以这份报告更多地展现出美国人特有的一种危机感,就像在30年前,他们曾担心被苏联超越;15年前,他们曾担心被日本超越一样。但事实是迄今为止俄国和日本皆未能超越美国——未来的中国可以吗?也许要想成为全球另一个创新大国,我们还应当更谦逊、更务实、更努力。

《Facebook效应》(The Facebook Effect)是大卫·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撰写的一部创新企业发家史,讲述了Facebook这家公司如何与整个世界互联。对我来说,该书令人着迷之处不仅在于其描摹了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与比尔·盖茨惊人相似的个人经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深思,为什么每隔几年在美国便会诞生类似的创新领袖企业,从微软、苹果、谷歌到Facebook、Twitter,是何种环境与机制造就了这种创新基因及活力的传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诞生了如联想、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创新企业,但从企业数量、创新成果的量级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上看,中美两国之间仍旧不在一个层次上。因此,作为IT产业的从业者,我们身上承负着巨大的责任。


    由丹·希诺创作的《创新的国度》(Start-up Nation)则剖析了以色列如何凭借仅700万人口的小国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创新国家。三年前我曾访问以色列,尽管行色匆匆,但我却被其国民的智慧和坚毅深深打动。我想,以色列的创新实力源自国民意识深处的独立性与批判性,那里是一个没有等级、没有特权、没有繁冗礼节的世界,无论是大企业的工程师还是小公司创业者——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思想体和创新源,每个人都很享受挑战和争论的乐趣。这提示我们,创新的火花需要氧气和助燃材料才有可能燎原,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拥有更大的勇气、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阔的空间,才有可能冲击并完成令世界瞩目的事业。


    小结一下上面三本书给我的启示:当今的中国已真正步入到一个“求智的年代”,国民经济向“智造”转型,人才需求向“智士”升级,维系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也需要执政者倾注更大的“智慧”——单从创新来说,中国完全有机会也有实力成为影响世界的又一个创新大国,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明确创新的目标、优化创新的心态;同时,科技工作者固然对中国智造的未来背负重责,政府和全社会也有必要不断改善创新的环境,构建有利于人才腾挪起舞甚至一飞冲天的空间——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全球IT产业未来创新与竞争趋势的判断。毕竟,在开始跋涉之前,找到方向是最重要的。


    过去十年来,计算、存储、带宽、能耗成为影响IT科技进步的四个最重要的参数。摩尔定律令人称奇地持续指引着前三大参数提升的轨迹,并且在今后的十年里,该定律仍将继续有效;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令数据中心、服务器、PC、手机等多元设备的单位能耗(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不断下降。在这一趋势下,全球IT产业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展现于“云”和“端”之间的三个领域——我习惯于将之概括为“三大战役”。


    一是云计算平台。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和产业趋势我已讲过很多。眼下包括微软Amazon、IBM、谷歌在内的IT业领先企业都在积极致力于强化其在云平台领域的竞争优势。我想十年内,或许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将逐渐趋向于明晰和稳定——由于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长时间的资源部署和持续的更新维护,只有兼具技术与资金优势的大企业才有能力搭建类似的数据中心,这就注定了未来有实力把握云计算产业话语权和主导权的企业不会太多。


     二是移动终端平台。这一领域的战役是越来越激烈了。大致的发展趋势是,用户希望能随时随地、以各类终端(PC、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等等)高速接入互联网,获取“云”中丰富的信息与应用,而企业的责任则是为用户提供更简单、可靠、跨平台、个性化的体验。尽管当下围绕移动终端平台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最终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三是PC和移动终端平台之间的较量。PC仿佛变得越来越小,当前主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运算能力已相当于几年前的高端PC。同时,PC对各类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支持也越来越好。尽管端的多元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但PC也不会很快消亡,毕竟自1981年诞生以来,人们对PC这种性能强大的机器的依赖已是根深蒂固,而且对于创建复杂内容与应用而言,现有设备还远不足以完全替代PC。

 

今后的十年内,谁在上述三大平台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谁也就掌握了IT产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求智年代,创新云端——无论如何,今后的十年对于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中国而言至关重要。我由衷的希望,继续腾飞的中国经济和科技能够在不断为国人创造福祉的同时,对整个世界产生更为有益的影响;我由衷的希望,“中国智造”的明天更美好。

posted on 2011-02-10 11:35  Yincheng  阅读(13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