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2.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3.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的意志。

 

4.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平均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特长,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5.素质教育的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6.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全面”有两个含义:一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二是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

 

7.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素质教育有三大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8.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对象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        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9.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1)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全员性的体现,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体现。

(2)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整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3)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主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10.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怎么做?)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11.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国家政策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推进新课程改革。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内容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3)在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践行素质教育

 

12.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学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知识-->道德)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13.素质教育易混点:

(1)双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2)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3)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三基:读,写,算

(5)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6)四大任务: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

 

posted @ 2022-10-05 20:26  Mr_宋先生  阅读(1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