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影响因子)与JCR分区、CiteScore与CiteScore分区
科睿唯安(Clarivate)与爱思唯尔(Elsevier)称得上是学术出版界的两大巨头了,但说起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和JCR分区大家都比较熟悉,谈到SJR和CIteScore分区,很多人还是比较陌生。最近给爱人投稿筛选期刊,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今天抽时间整理一下。
Scopus是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数据库,目前收录了43132种期刊,相比之下科睿唯安2021年SCIE收录期刊9622种,发布的JCR报告中收录20942种期刊,期刊数量要少很多。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认为爱思唯尔收录比较全面,会不会收录的期刊质量比较低?科睿唯安虽然号称对期刊层层把关、优质精选,但会不会因此造成统计数量不够全面?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个数据库结合起来评价,得出更加客观的判断。
IF与CiteScore的计算
IF是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最古老的引文指标,于 1975 年首次计算。它是当年被引次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引项目的比率:
影响因子不考虑引文率的学科差异或引文累积的速度,因此通过查看排名、四分位数和百分位数将期刊与该学科的其他期刊进行比较很重要。 相比每年的IF值,我更看中5年IF,应为它统计的时间跨度更长,指标更稳定,更能反映出一个期刊真实的水平,不容易受到个别热点文献的影响。
CiteScore从2021年起更新了计算方法,即将原本3年的发表时间段扩大到了4年。CiteScore 2020 计算在 2017-2020 年间对 2017-2020 年所发表文章、评论、会议论文、书籍章节和数据论文进行的引用次数,然后将该次数除以在 2017-2020 年所发表的出版物总数。官方对此调整的解释是4 年的 CiteScore 时间段可对论文发表后的引用进行稳健的评估,4 年期的发表时段最适合所有学科类别,并且足以涵盖大多数学科中的引用次数峰值(
)。相比之下IF的计算只采用了2年的发表时间段,因此容易收到近两年某一火爆文章的影响,导致平平无奇的小期刊,在某一年突然拥有较高的IF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