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之面试常考

整理一下计算机网络部分的面试常考点,參考书籍:《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谢希仁的那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OSI,TCP/IP,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以及各层协议

OSI分层 (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4层):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运输层、 应用层。

五层协议 (5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

每一层的协议例如以下:

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 (中继器,集线器,网关)

数据链路:PPP、FR、HDLC、VLAN、MAC (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层:JPEG、MPEG、ASII

应用层: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每一层的作用例如以下:

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Segment)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

应用层:同意訪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

IP地址的分类

A类地址:以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0~127(1.0.0.0 - 126.255.255.255);

B类地址:以1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128~191(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地址:以11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192~223(192.0.0.0 - 223.255.255.255);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Internet上保留地址用于内部)

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得到主机号

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简单语言解释一下工作原理。

1:首先。每一个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中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相应关系。

2:当源主机要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查ARP列表中是否有相应IP地址的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假设有,则直接发送数据,假设没有,就向本网段的全部主机发送ARP数据包。该数据包包含的内容有:源主机IP地址,源主机MAC地址。目的主机的IP 地址

3:当本网络的全部主机收到该ARP数据包时,首先检查数据包中的IP地址是否是自己的IP地址,假设不是,则忽略该数据包,假设是。则首先从数据包中取出源主机的IP和MAC地址写入到ARP列表中,假设已经存在。则覆盖,然后将自己的MAC地址写入ARP响应包中,告诉源主机自己是它想要找的MAC地址。

4:源主机收到ARP响应包后。

将目的主机的IP和MAC地址写入ARP列表,并利用此信息发送数据。假设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响应数据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广播发送ARP请求,单播发送ARP响应。

各种协议

ICMP协议: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TFT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个用来在客户机与server之间进行简单文件传输的协议。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因为其简捷、高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

DHCP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种让系统得以连接到网络上,并获取所须要的配置參数手段。

NAT协议:网络地址转换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

DHCP协议: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己主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全部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描写叙述:RARP

RARP是逆地址解析协议,作用是完毕硬件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主要用于无盘工作站,由于给无盘工作站配置的IP地址不能保存。工作流程:在网络中配置一台RARPserver,里面保存着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当无盘工作站启动后,就封装一个RARP数据包,里面有其MAC地址。然后广播到网络上去,当server收到请求包后。就查找相应的MAC地址的IP地址装入响应报文中发回给请求者。由于须要广播请求报文,因此RARP仅仅能用于具有广播能力的网络。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全过程

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client发送syn包(syn=x)到server,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server确认;

第二次握手:server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一时候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时server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client收到server的SYN+ACK包。向server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client和server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毕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括数据。三次握手完成后,client与server才正式開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两方中的不论什么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

四次握手

与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类似,断开一个TCP连接则须要“四次握手”。

第一次挥手:主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主动方到被动关闭方的数据传送。也就是主动关闭方告诉被动关闭方:我已经不 会再给你发数据了(当然,在fin包之前发送出去的数据,假设没有收到相应的ack确认报文,主动关闭方依旧会重发这些数据)。可是,此时主动关闭方还可 以接受数据。

第二次挥手:被动关闭方收到FIN包后,发送一个ACK给对方。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同样,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
第三次挥手:被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被动关闭方到主动关闭方的数据传送。也就是告诉主动关闭方。我的数据也发送完了,不会再给你发数据了。
第四次挥手:主动关闭方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被动关闭方,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至此,完毕四次挥手。



在浏览器中输入www.baidu.com后运行的所有过程

1、client浏览器通过DNS解析到www.baidu.com的IP地址220.181.27.48,通过这个IP地址找到client到server的路径。

client浏览器发起一个HTTP会话到220.161.27.48,然后通过TCP进行封装数据包,输入到网络层。

2、在client的传输层,把HTTP会话请求分成报文段。加入源和目的port。如server使用80port监听client的请求,client由系统随机选择一个port如5000,与server进行交换。server把对应的请求返回给client的5000port。然后使用IP层的IP地址查找目的端。

3、client的网络层不用关系应用层或者传输层的东西。主要做的是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怎样到达server,期间可能经过多个路由器,这些都是由路由器来完毕的工作,我不作过多的描写叙述。无非就是通过查找路由表决定通过那个路径到达server。

4、client的链路层。包通过链路层发送到路由器,通过邻居协议查找给定IP地址的MAC地址,然后发送ARP请求查找目的地址,假设得到回应后就能够使用ARP的请求应答交换的IP数据包如今就能够传输了。然后发送IP数据包到达server的地址。

TCP和UDP的差别?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而UDP提供的是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

TCP传输单位称为TCP报文段。UDP传输单位称为用户数据报。

TCP注重数据安全性,UDP传输数据快,由于不须要连接等待,少了很多操作,可是其安全性却一般。

TCP相应的协议和UDP相应的协议

TCP相应的协议:

(1)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端口。

(2) Telnet:一种用于远程登陆的port,使用23port,用户能够以自己的身份远程连接到计算机上,可提供基于DOS模式下的通信服务。

(3) SMTP:邮件传送协议,用于发送邮件。

server开放的是25号端口。

(4) POP3:它是和SMTP相应,POP3用于接收邮件。

POP3协议所用的是110端口。

(5)HTTP:是从Webserver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UDP相应的协议:

(1) DNS:用于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地址转换为IP地址。DNS用的是53号端口。

(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161号端口,是用来管理网络设备的。因为网络设备非常多。无连接的服务就体现出其优势。

(3) TFTP(Trival File Tran敏感词er Protoca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熟知端口69上使用UDP服务。

DNS域名系统,简单描写叙述其工作原理。

当DNS客户机须要在程序中使用名称时,它会查询DNSserver来解析该名称。客户机发送的每条查询信息包含三条信息:包含:指定的DNS域名。指定的查询类型,DNS域名的指定类别。基于UDP服务,port53. 该应用一般不直接为用户使用,而是为其它应用服务。如HTTP,SMTP等在当中须要完毕主机名到IP地址的转换。

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的服务的特点是什么?

面向连接的服务,通信两方在进行通信之前,要先在两方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彼此沟通的通道,在通信过程中,整个连接的情况一直能够被实时地监控和管理。

非面向连接的服务,不须要预先建立一个联络两个通信节点的连接。须要通信的时候,发送节点就能够往网络上发送信息,让信息自主地在网络上去传,一般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再加以监控。

TCP的三次握手过程?为什么会採用三次握手,若採用二次握手能够吗?

答:建立连接的过程是利用客户server模式,如果主机A为client,主机B为server端。

(1)TCP的三次握手过程:主机A向B发送连接请求。主机B对收到的主机A的报文段进行确认。主机A再次对主机B的确认进行确认。

(2)採用三次握手是为了防止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主机B,因而产生错误。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是指:主机A发出的连接请求没有收到主机B的确认。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主机A又又一次向主机B发送连接请求,且建立成功,顺序完毕传输数据。考虑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主机A第一次发送的连接请求并没有丢失,而是由于网络节点导致延迟达到主机B,主机B以为是主机A又发起的新连接。于是主机B允许连接,并向主机A发回确认。可是此时主机A根本不会理会,主机B就一直在等待主机A发送数据,导致主机B的资源浪费。

(3)採用两次握手不行,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实效的连接请求的特殊情况。

端口及相应的服务?

服务

port号

服务

port号

FTP

21

SSH

22

telnet

23

SMTP

25

Domain(域名server)

53

HTTP

80

POP3

110

NTP(网络时间协议)

123

MySQL数据库服务

3306

Shell或 cmd

514

POP-2

109

SQL Server

1433

IP数据包的格式

IP数据报由首部数据 两部分组成。

首部由固定部分和可选部分 组成。

首部的固定部分有20 字节。可选部分的长度变化范围为1——40字节。

固定部分的字段:

字段名

位数(bit)

字段名

位数

版本号

4 Ipv4

首部长度

4(表示的最大数为15个单位,一个单位表示4字节)

服务类型

8 曾经非常少用

总长度

16 (首部和数据部分的总长度,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即64KB。可是因为链路层的MAC都有一定的最大传输单元,因此IP数据报的长度一般都不会有理论上的那么大。假设超出了MAC的最大单元就会进行分片)

标识

16 (同样的标识使得分片后的数据报片能正确的重装成原来的数据报)

标志

3 (最低位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这是若干个数据报片的最后一个中间位DF=0才同意分片)

片偏移

片偏移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都是8字节的偏移位置

生存时间

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指最多经过路由器的跳数

协议

8 (指出该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何种协议,以使得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程序)如ICMP=1 IGMP=2 TCP=6 EGP=8 IGP=9 UDP=17 Ipv6=41 OSPF=89

首部校验和

这个部分仅仅校验首部,不包含数据部分。计算方法:将首部划分为多个16位的部分,然后每一个16位部分取反,然后计算和,再将和取反放到首部校验和。接收方收到后按相同的方法划分,取反,求和,在取反。假设结果为零,则接收。否则就丢弃

源地址

32

目的地址

32

TCP数据报的格式?

一个TCP报文段分为首部和数据两部分。首部由固定部分和选项部分组成,固定部分是20字节。TCP首部的最大长度为60。

首部固定部分字段:

字段名

字节(Byte)

字段名

字节(Byte)

源port

2

目的port

2

序号

4

确认号

4,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数据偏移

4bit 指出TCP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TCP报文段的起始有多远

保留

6bit

紧急比特URG


确认比特ACK

仅仅有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

推送比特PSH


复位比特RST


同步比特SYN


终止比特FIN


窗体

2

检验和

2 (包含首部和数据两部分。同一时候还要加12字节的伪首部进行校验和计算)

选项

长度可变(范围1——40)




TCP的12字节伪首部:

源IP地址(4)

目的IP地址(4)

0 (1)

6(1) 代表这是TCP,IP协议中提到过

TCP长度(2)

TCP数据报的格式?

用户数据报UDP由首部和数据部分组成。首部仅仅有8个字节,由4个字段组成,每一个字段都是两个字节。


字段名

字节

字段名

字节

源port

2

目的port

2

长度

2

检验和

2 (检验首部和数据,加12字节的伪首部)



UDP的12字节伪首部:

源IP地址(4)

目的IP地址(4)

0 (1)

17(1) 代表这是UDP

UDP长度(2)

以太网MAC帧格式?

前导码 前定界符 目的地址 源目的地址 长度字段 数据字段 校验字段
7B 1B 6B 6B 2B 46-1500 4B


了解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的概念,并知道各自的用途

1)交换机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机是针对共享工作模式的弱点而推出的。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

交换机的全部的port都挂接在这条背 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port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比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port上,通过内部 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port。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换机才广播到全部的port,接收port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加入入内部地址表 中。

交换机工作于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一个port成功连接时,通过ARP协议学习它的MAC地址,保存成一张 ARP表。

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相应的port,而不是全部的port。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即冲突域;但它不 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

交换机被广泛应用于二层网络交换,俗称“二层交换机”。

交换机的种类有: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七层交换机分别工作在OSI七层模型中的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盒第七层。并因此而得名。

2)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提供了路由与转送两种重要机制。能够决定数据包从来源端到目的端所经过 的路由路径(host到host之间的传输路径),这个过程称为路由;将路由器输入端的数据包移送至适当的路由器输出端(在路由器内部进行),这称为转 送。

路由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比如网际协议。

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还有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路由器与交换器的区别,路由器是属于OSI第三层的产品。交换器是OSI第二层的产品(这里特指二层交换机)。

3)网关

网关(Gateway),网关顾名思义就是连接两个网络的设备,差别于路由器(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有关TCP/IP 的文献以前把网络层使用的路由器(Router)称为网关,在今天非常多局域网採用都是路由来接入网络。因此如今通常指的网关就是路由器的IP),常常在家 庭中或者小型企业网络中使用,用于连接局域网和Internet。

网关也常常指把一种协议转成还有一种协议的设备。比方语音网关。

在传统TCP/IP术语中,网络设备仅仅分成两种。一种为网关(gateway),还有一种为主机(host)。网关能在网络间转递数据包,但主机不能 转送数据包。在主机(又称终端系统,end system)中,数据包需经过TCP/IP四层协议处理,可是在网关(又称中介系 统,intermediate system)仅仅须要到达网际层(Internet layer),决定路径之后就能够转送。

在当时。网关 (gateway)与路由器(router)还没有差别。

在现代网络术语中。网关(gateway)与路由器(router)的定义不同。

网关(gateway)能在不同协议间移动数据,而路由器(router)是在不同网络间移动数据,相当于传统所说的IP网关(IP gateway)。

网关是连接两个网络的设备。对于语音网关来说。他能够连接PSTN网络和以太网。这就相当于VOIP。把不同电话中的模拟信号通过网关而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增加协议再去传输。在到了接收端的时候再通过网关还原成模拟的电话信号。最后才干在电话机上听到。

对于以太网中的网关仅仅能转发三层以上数据包,这一点和路由是一样的。而不同的是网关中并没有路由表。他仅仅能依照预先设定的不同网段来进行转发。网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端口映射。子网内用户在外网看来仅仅是外网的IP地址相应着不同的端口,这样看来就会保护子网内的用户。

posted @ 2017-08-12 18:37  yfceshi  阅读(1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