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与谷歌合作后的十种景象 鲍尔默或将离职

腾讯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4日,《福布斯》网站周五发表文章称,在雅虎拒绝微软33美元每股的收购要约,并宣布同Google在搜索广告领域开展合作之后,雅虎首席执行官需要向投资人证明,雅虎的前景一片光明,与竞争对手Google的合作将会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

  以下是杨致远豪赌之后可能出现的十种景象,当然,这些事情有可能也根本不会出现:

  第一:股价飞涨

  在微软今年1月31日向雅虎提交收购要约,宣布以31美元每股的价格收购雅虎之前,雅虎股价已自由落体般得从去年10月的33.63美元滑落至19.18美元。受此消息推动,雅虎股价迅速攀升至28.38美元。不过即便是如此,雅虎股价也未能超过微软随后提出的每股33美元的收购价格。在未来的6个月当中,雅虎股价需要展示出很强的上升趋势。雅虎股价的目标:超过33美元的分水岭。

  第二:雅虎年营收达247亿美元

  雅虎需要向投资人展示出该公司有机的增长态势,才能使投资人确性董事会拒绝微软收购属明智之举。为何说雅虎的年营收要达到247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一个魔幻版的数据,在截至2007年6月的上一财年,微软网络服务业务营收为247亿美元。要让雅虎的营收达到247亿美元事实上略有点不公平,这意味着雅虎需要将其年营收增长率提高至三分之一左右。不过,Google的营收增长一直在此水平,要证明雅虎能够追赶上Google,让批评的声音彻底消失,雅虎需要做到这一点。

  第三:交易使雅虎变得更快、更强大

  就在微软宣布将收购雅虎之后,雅虎开始重新获得了动力和活力。在最近的几个月中,雅虎较以往发布了许多的新产品和服务。在同Google在搜索广告领域开展合作之后,雅虎当然能够从Google的杀人本性和诡计多端的战略中获取收益。有消息称,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此前曾在同微软的交易中指点过杨致远。现在,杨致远和施密特应该可以公开他们的谈话内容了。

  第四:最终将使门户网站产生收益

  长期以来,雅虎一直坐拥金山却从未挖掘。将公司旗下所有的网站结合在一起,雅虎是全球流量最高的门户网站,不过雅虎却几乎从未利用这一点赚到什么钱。雅虎当然不会指望着依靠Google来实现让门户赚钱的目标,因为Google迄今惟一的收入来源还只是搜索广告业务。杨致远本应就此讨教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帮其指点迷径,不过现在看来,这么做多少有点尴尬。

  第五:再次成为科技人士向往的公司

  还记得十年前雅虎的情况吗?每个人都希望在雅虎工作。雅虎当时会举办盛大的节日酒会,并会在圣诞节向每位员工赠送诸如MP3播放器之类昂贵的礼物。随着雅虎营收的激增,及公司股价的大幅上涨,世界上最好的工程人员可能会再次聚集到雅虎。

  第六:杨致远购买一艘飞艇

  人们需要能够信仰的领导人,硅谷精英总是尽全力来获得更多的象征。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 Hsen Huang)将自己的瑞典手工跑车停到了员工的本田雅阁和丰田佳美当中。Google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 )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乘坐着标记着Google标识的波音767穿梭于世界各地。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收养了413只猫。如果杨致远最终获得了成功,他也需要展现出硅谷巨人的形象。我们的建议是:杨致远购买一艘巨大的灰紫色飞艇。不过杨致远的家好像离雅虎Sunnyvale总部并不是很远。

  第七:雅虎收购Facebook

  这样的交易是否可靠?杨致远没有发疯吧?当然没有!如果能够收购Facebook,可能将会使杨致远成立历史上最伟大的CEO之一。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错失收购Google,在收购DoubleClick中不敌微软,也是雅虎前任CEO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被提名为存有缺陷的CEO的两个原因。

  第八:拉里埃里森向杨致远献计

  甲骨文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是硅谷的Sith Master:冷酷,善于算计且相当时髦。杨致远就像是与他完全不同的一类人。但这一切是否只是一个诡计?让鲍尔默中计或许只是杨致远计划的一部分。

  第九:鲍尔默将离职

  雅虎与微软的交易可谓是一团糟。如果说雅虎业绩现在开始出现好转(能够达到第一条和第二条标准),这就能够证明,尽管一直在咆哮,但鲍尔默事实上并没有勇气来真正收购雅虎。无论如何,这个故事最终都会出现一个输家。

  第十:从Google挖人

  雅虎需要从Google挖人过来。这个人不需要是业内大腕,比如Google谷歌搜索产品和用户体验的美女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就是不错的选择。什么时候Google员工都能够放弃美食转投雅虎,或许我们也就会开始相信杨致远。(编译/无痕水)

posted @ 2008-06-14 15:52  一线工作者  阅读(1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